防灾: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化

喜马拉雅FM声音版

在日语中,“防灾”一词具有广泛的含义,其中包括了如何在灾难发生前做好准备和当灾难发生后应该如何应对。日本的儿童很早就开始学习防灾知识,政府也会定期组织公众宣传活动和防灾演练,特别是在每年的9月1日——关东大地震(1923年)纪念日这一天,各地都要举行防灾演练。历史上的这场浩劫使几近摧毁整个东京,并致使10万人丧生。作为加强防灾意识的举措之一,东京都政府向东京市区的所有家庭发放了新的防灾手册。

应急产品

日本的居民能够在商店中买到用于减轻灾难影响的防灾专用商品,甚至还有一些出售此类用品的专门店。在这类商品中,很多都是应急物资,包括超长保质期的瓶装水和各种食物,如压缩饼干、罐头面包和自热食物等。此外,还包括可以卷起收放或充气的卧具、用于保暖的热反射“太空毯”,以及可在没有自来水时使用的应急洗漱包。

一家商店中的防灾产品促销货架

发条式收音机兼手电筒

在地震中,翻倒的家具是致死致伤的主要原因,因此有防灾用品专用于固定家具。例如可以将电视机固定在机架上的双面粘垫、可以避免橱柜和其它体积较大的家具倾倒的支架和捆扎带等;头盔或头罩,则可以在人们疏散去附近避难所时,用于保护头部不被坠落的建筑物残骸和碎片砸伤,例如屋顶的瓦片、破碎的玻璃等。

层出不穷的创新防灾产品里包括了发条式收音机兼手电筒,一些新型产品甚至能为智能手机充电,但必须连续数分钟不断地旋转发条,才能为电池充上少量的电。另外,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产品就是能在供电不足时使用的盐水发光LED灯,换一次水可连续使用8小时。

实用须知

2015年9月起,东京都政府开始向市内居民家庭发放名为《东京防灾》的新防灾手册。手册时尚的设计风格吸引了媒体的目光,因为这与人们印象中一贯中规中矩的政府防灾知识手册相去甚远。新手册中有灾区幸存者叙述的亲身经历,以生动的漫画形式描绘了东京地震时的景象。手册中还出现了一个头戴“防”字头盔的卡通犀牛形像——在日语里,犀牛的发音为“sai”,正好与“灾”(sai)的发音相同。

东京防灾手册

新手册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实用性。例如手册建议,与其购买防灾专用食品,不如日常尽量多采购一些日常用品,以确保家中的库存。政府鼓励市民在自家储备充足的日常用品,目的在于说明防灾是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易行之事,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么难以办到。

此外,手册也提供了很多小窍门,帮助人们以日常用品替代紧急时刻无法获取的应急之物。例如,报纸可以用于包裹身体或夹在衣服里保暖;保鲜膜可用来帮助固定夹板;塑料瓶可以改造成杯子或盘子,等等。手册还建议,用塑料袋包裹住鞋,可以防水防潮;此外再在鞋底用绳子绑扎上一块硬板,还可以保护双脚不致在瓦砾或碎玻璃上行走时受伤。

手册中还描述了防灾公园计划,展示了如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防灾理念。在这些专门的公园中,下水道正上方安装有人孔井盖,发生灾难后,可以将盖子移除,在上方搭建简易厕所和帐篷供灾民使用。长椅也可以改造成厨灶,只需拆除座位即可。公园中还配有太阳能电灯和手动水泵,以供在市政基础服务被切断时使用。

防灾可以提高生存几率

手册在开篇就提到,东京在今后30年内发生地震的概率是70%。人们很难准确预测自然灾害,但是1995年和2011年的大地震也使人们明白要接受教训,积极普及防灾知识。

虽然在灾难中幸存有运气的成分,但是做好充分的防灾工作也能提高人们的生存几率或减少灾后的困苦。东京防灾手册列出了以下灾难幸存者认为有价值的物品:

水、便携式煤气炉灶和气罐、日常药物、应急厕所、手电筒、电池、收音机(可充电型等)、塑料袋、保鲜膜。

中文版本也提供了很多实用信息,其中大部分内容在东京以外的城市也通用。防灾手册《东京防灾》

东京 地震 防灾 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