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交流150周年与洪堡

社会 文化

普鲁士德国的学者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为探明世界与宇宙的整体面貌,将所有的生物体进行分类,树立了系统的科学方法,留下了巨著《宇宙》。为此,洪堡以现代科学的鼻祖之一而闻名世界。今天,在德国,洪堡基金会仍在积极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的科学交流。

笔者与塞巴斯蒂安·多布森合编的《普鲁士德国的幕末日本之所见》(日文、德文、英文)。

洪堡作为探险家,游历了北美、南美以及亚洲,于1829年到达了蒙古的额尔齐斯河畔。这是他所到达的最接近日本的地方。(*1)洪堡一生终未到过日本,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他的科学遗产对欧洲人“发现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参照《普鲁士德国的幕末日本之所见:奥伊伦堡远征队留下的版画、素描、照片》)。

2011年,迎来了日本与德国150周年交流纪念。1859年,普鲁士海军的4艘军舰从但泽港(现在波兰的格但斯克)启航驶向东亚。作为派往清朝、日本和泰国宫廷的全权公使,普鲁士的高官弗里德里希·阿尔布雷希特·格拉夫·祖·奥伊伦堡伯爵乘上了这艘犹如德国版的“黑船”( 1853年美国海军船队驶入日本海面,要求商谈开国。由于船体被涂成了黑色,故称黑船——译注)——普鲁士海军军舰。他率领的使节团于1860年9月到达了江户湾。

奥伊伦堡使节团与日本

为什么将此使节团的到来理解为日德关系的开始呢?这些军舰上除了普鲁士的代表以外,还有德意志各邦的代表,除普鲁士外,全权大使奥伊伦堡伯爵还谋求和其它30个德意志领邦也缔结友好通商条约。但是,这个愿望未能实现,只在日本(当时的德川幕府)与普鲁士两国间缔结了条约(日普修好通商条约)。其后,这一条约成为德意志帝国(1871年建国)与日本的友好通商条约的基础,成为日德正式交流的开端。

奥伊伦堡使节团首先是为了促使条约的缔结,凭借军事实力来到日本,同时还带有向世界昭示当时德国优秀科学技术权威性的目的。而实际上,当时的普鲁士海军虚弱无力,适合前往东亚进行危险的远征的船只很少,派出4艘船只已非常勉强了。所以,其中的一艘“弗劳恩洛布号”于1860年9月2日夜晚,在日本近海遇难,全部船员无一生还。军事上以彻底失败告终,表明普鲁士果然不是海军强国。

洪堡的思想渗透于日本学术调查活动

而在学术方面,可以说奥伊伦堡使节团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也是与日本的交涉长时间拖延的结果。在当时日本的排外风潮之中, 30个德意志领邦自不待言,幕府拒绝与普鲁士签订新条约,强烈反对条约的缔结。所以在长期的条约交涉中,地理学家、生物学家、人类文化学家、摄影家等,对日本进行了调查,拍摄了1000张以上的照片,采集了海藻,收集了民间艺术品,并在回到德国后,整理出数量庞大的报告资料。(现在,其中的一部分资料可以在google books中阅览(*2)。)

作为奥伊伦堡使节团成员而来到日本的很多学者,几乎都与洪堡有着密切关联,或是洪堡的学生、或是受洪堡的推荐而得到王室任命的人,或是洪堡式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等。虽然洪堡在远征队出发前的1859年去世,但他的思想和影响力却留存后世,并深深地浸透在奥伊伦堡使节团的学术调查活动中,对初期的日德学术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2年3月1日)

(*1) ^ 他在那里与中国的官僚清福相遇,清福送给洪堡4卷套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当清福得知洪堡的哥哥威尔汉能够读懂汉语后,便在书籍上添加了留言。威尔汉是语言学家,曾担任普鲁士的教育大臣,改革了普鲁士的教育制度,因奠定了德国近代教育基础而著称。

(*2) ^ 报告书的第一卷;生物学领域报告书的第一卷;介绍日本蜗牛的报告书。此外,还全文登载了使节团一部分成员的回忆录。(http://books.google.co.jp/books?id=Q29BAAAAcAAJhttp://books.google.co.jp/books?id=36dFAAAAIAAJ

文化 德国 中村鹰之资 日德关系 洪堡 普鲁士 奥伊伦堡远征队 历史 萨勒 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