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饭店的菜单》中的哲学

社会

邱先生与我

邱永汉
1924年生于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台南,父亲为台湾人,母亲为日本人。先后毕业于旧制台北高中、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1946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台湾,参与针对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台湾独立运动,1948年流亡香港。之后,再次移居日本,1956年凭借描写自己流亡生活的小说《香港》获得直木奖,此后便作为作家和经济评论家积极开展写作和演讲活动。他曾亲自参与楼宇经营等事业,并凭借商务及投资的相关著作受到追捧,此外,他创作的有关饮食文化和日中文化比较的随笔也令其名声大噪。(图片提供:产经新闻社)

作家兼经济评论家邱永汉先生于5月16日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彷如高速旋转的陀螺。拥有数倍于他人的远见、敏锐的头脑。著书多达450册,每年演讲200次、飞行往来于东京、台北、香港、上海、北京、成都等地120次。88岁时,这颗陀螺停止了转动。

我与邱先生初次相见是在1983年。当时,我从中央公论社的书籍部门调到杂志编辑部门后,马上接手了负责邱先生相关事务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一个连载系列,邱先生和经济评论家长谷川庆太郎先生担任主持人,每月邀请一名嘉宾做访谈。我记得最初邀请了住在热海的投资家是川银藏先生,另外还有黑猫宅急便的小仓昌男先生、大和证券的千野宜时先生、三乐大洋(现在的Mercian)公司的铃木镇郎先生、富士通的山本卓真先生、味滋康(Mizkan)集团的中野又左卫门先生以及三星集团的李秉哲会长等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是受访嘉宾。这些人几乎都是邱先生选中的访谈对象,他也总是会打声招呼。

这个连载栏目持续了两年时间,之后又因“中国人与日本人”系列连载和李登辉先生访谈等工作而与邱先生保持了长期的交往。先生赠予我的书籍不计其数。我对生财和炒股方面的书籍不感兴趣。最喜欢的还是最初获赠的《邱饭店的菜单》一书。

“邱饭店”的用心与智慧

邱先生留下的关于食物的名作应该是《食在广州》,而这本《邱饭店的菜单》也令人难以割舍。该书主要描写了邱先生在自己家中招待客人的情形,包括受邀人物和当日菜肴的话题,个中蕴含着战后日本的文化、经济中不为人知的一面,别有一番意趣。邱饭店的第一拨客人是作家佐藤春夫夫妇和檀一雄等人,那是在1954年9月。之后,令人怀念的文人墨客的名字层见迭出。不,吸引眼球的还有那总是令人垂涎欲滴、千变万化的菜单。

该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给来过多次的人上相同的菜,那未免太没新意了;但若全然一新,又对不住那些念念不忘之前的菜肴而特意来访的客人了(中间省略)。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将上次来时的菜肴更换一半,乐趣就会增加一倍”。

这听上去似乎是平淡无奇、理所当然之事。不过,我们平时(比如本人每次吃饭时)应该也会考虑这些问题。既想尝点新东西,但也想吃“那个(吃惯了的)味道”。是选择心中有数、实实在在的满足呢?还是不惜失败的风险去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呢?无论选了哪一方,都会惦记着另一方。

能够兼顾两方的解决之法,正是邱先生的良苦用心中所孕育的智慧。既可遇故知,又可逢新友。新知令人心潮澎湃,旧知的妙处更将“倍增”。如果可以做一个星期的旅行,一半时间就去新的地方,而另一半时间则重游故地。好了好了,话题不能扯得太远了。那么,“我要给今天的自己吃点什么呢?”。

(2012年6月8日 )

台湾 宫一穗 邱永汉 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