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南美音乐

文化

数年前,在东京涩谷的音像店偶尔看到了墨西哥歌手何塞・何塞的精选辑(CD2张套)。说实话,我不是他的歌迷,但由于很感意外,于是买了一套。如果我住在美国,有“歌坛王子”之称的他,其歌曲专辑我会很容易地找到。因为在美国,来自墨西哥或西班牙语国家的人口非常多,超过了5,000万人,但日本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中南美出身者,人数仅次于中国和韩国

法务省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居住于日本的外国人有2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5%。其中中国人32%、韩国人27%、菲律宾人10%,10个外国人当中,7个来自这三个国家。中南美出身者为13%,共25万3千人,其中巴西人居首,共19万,以下依次为秘鲁4万9000人、玻利维亚5200人、阿根廷2700人、哥伦比亚2250人、墨西哥1900人、巴拉圭1800人。

就结论而言,在数量上,我们中南美人未必是美国的“实力强大的少数群体”,但却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日本的外国人中,位居第三,仅次于中国人和韩国人。也就是说,在涩谷的商店里看到何塞・何塞的CD也不足为奇。

但现实是,日本的音像店不会为了满足区区25万人的需求而销售CD。中南美的当红歌手胡安•路易斯•格拉、卡耶塔诺•费洛索、Soda Stereo、朱丽叶•贝内加斯等人的CD,很多人都不是在日本的CD商店,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购买的。也就是说,陈列在商店里的CD,显然是以日本顾客为对象的。

卡拉OK中西班牙语原创歌曲丰富

谈及日本的外国音乐时,有一点需要注意。在这个国家,为了区分外国音乐和日本艺术家的音乐,使用了“洋乐”这个词。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其中除了包括美国、英国,还有探戈、萨尔萨、巴萨诺瓦这样的其他地区的音乐。但是,大多数日本人所说的“洋乐”,是指麦克尔•杰克逊、披头士这种英语音乐。若去大型音像商店,你就能实际感受到这一点。“洋乐”专区占地很大,而中南美的音乐则被置于规模极小的“世界音乐”类别中。

也就是说,中南美音乐分属于只有“特殊人士”才会光顾的专区里。

然而,无论用葡萄牙语还是西班牙语演唱的中南美歌曲,在日本各地都广泛传唱,即便不知道曲名和发祥地,很多日本人都听过多次,而且不少人或许还很喜欢。

例如,翻开日本卡拉OK店中的歌曲集,你能找到许多西班牙语歌曲(葡萄牙语非常少)。从《Macarena(玛卡雷娜)》(是西班牙歌曲而非中南美歌曲)、Trío los Panchos(1944年成立的著名拉丁音乐乐团——译注)的波莱罗、到瑞奇•马丁的西语版本歌曲、夏奇拉等,可谓丰富多彩。也许这样说有些夸张,像我这样住在日本的中南美人和日本朋友去唱卡拉OK时,必定会被迫去唱上几支这类歌曲的。

怪诞的“松平健桑巴(*1)

此外,电视广告中也常常使用诸如《伊帕內玛姑娘》、《青春传奇(La Bamba)》、El Humahuaqueño(安地斯山脈地区的民谣——译注)、《咖啡伦巴》等中南美歌曲。日本的音乐家们热衷于演奏中南美音乐、或是将它们改编成日本风格曲目演奏,这种现象,也令人颇感兴趣。

最为成功的一例,就是演唱巴萨诺瓦的小野Lisa。其他有趣的例子,还有日本人组成的萨尔萨乐队“Orquesta De La Luz(光乐队)”。最为罕见的的要数演奏委内瑞拉民族音乐的东京大学学生乐队“Estudiantina驹场”。知情人士称,他们的演奏技术毫不逊色于大洋彼岸的演奏家。

但是,也存在着像“松平健桑巴”那样让人羞惭不已的大杂烩。演唱者是武士电影的名角松平健,他身着令人不可想象的金光闪亮的武士衣装,合着桑巴的旋律边歌边舞,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错乱交织。或许作为搞笑非常有趣,但就我个人来看,不过是怪诞混乱。不过,哎,这可谓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

(2013年7月25日,原文西班牙文)

(*1) ^ 最初由演员松平健在剧中表演的桑巴风格歌舞,结合了桑巴和日本歌舞要素,曾风靡一时。

卡拉OK 中南美 罗梅罗 Romero Isami 墨西哥 西班牙语 何塞・何塞 胡安•路易斯•格拉 松平健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