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中体现的日本人的美德

文化

《人情话 文七头绳》中所见的日本人的根基

在东日本大地震中,日本人表现出的井然有序和忍耐力等美德得到了全世界的称赞。受灾者在大雪中排着整齐的队伍,与人分享有限的救援物资的场景,感动了整个世界。为什么在那样悲惨的情况下,日本人还能如此行为高尚呢?震灾以后,我一直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孕育了日本人美德的根基究竟是什么?

歌舞伎中有一个叫做《人情话 文七头绳》的剧目。主人公长兵卫是个手艺了得的泥瓦匠,可是他迷上了喝酒和赌博,借了一屁股债。长兵卫的女儿阿久心想,这样下去家就散了,于是年底的某一天,阿久来到花街柳巷遍布的吉原,把自己卖给了妓院。长兵卫得知后闯入了妓院,想要夺回女儿。妓院老板娘看在阿久那可贵的孝心的份儿上,借给了长兵卫五十两金子,并且答应暂时不让阿久接客,只是做女仆,不过条件是长兵卫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归还借款。长兵卫拿了钱便回家了。当路过吾妻桥时,长兵卫遇到了一个正要纵身跳河的男人。一番追问之下,才知道男人是玳瑁批发店的家仆(文七),他按照店主的吩咐去一个老主顾家里取钱,可是没想到那五十两金子被扒手偷走了。走投无路的文七打算跳进隅田川,以死谢罪。长兵卫听后,竟把阿久不惜卖身筹来的五十两金子硬塞给文七之后就离开了。文七回到店里,把五十两金子交给主人,没想到主人却说,钱早已送到了啊。原来那些钱没有被偷,而是他忘在老主顾家里了。第二天,店主人带着文七拜访了长兵卫住的大杂院,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把五十两金子还给了长兵卫。长兵卫觉得这也是一种缘分,于是决定把文七收为养子。在店主的斡旋下,阿久赎了身,回到了家里。文七和阿久结为夫妻,开了家头绳(*1)店,故事以大团圆结局。

“不较真儿”的包容精神

作为一家之主,长兵卫是个靠不住的男人,可家人仍然为他着想,没有离弃他。妓院的老板娘、玳瑁批发店店主和文七都规矩本分,深谙人情世故,拥有为他人着想的心怀。在这种牢不可破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东日本大地震中为人称赞的日本人的美德。不管多么艰辛,总是把自己摆在第二位,为他人着想,互相支持,勇于舍弃,最后皆大欢喜。他们总是刻意回避是非黑白,以“不较真儿”的态度互相包容。这里体现了日本人的智慧和坚强。《人情话 文七头绳》这个故事之所以成立,完全归功于每一个出场人物都十分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并努力履行自己的责任义务。我觉得,正是尊重他人,每天努力生活,才能产生出这样的情义与宽容。

日本风土孕育出“与他人互补”的精神

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十分严峻。自古以来,人们便对台风、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心存畏惧,日日祈祷,过着听天由命的日子;与此同时,也从富饶的大自然中获得了种种恩泽。独自一人是无法生存的。在这样的风土中,人们意识到:人是活在与包括自然在内的他者、其他生命的相互依赖和补充之中的,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有机体中才能得以生存。

日本最古老的歌集《万叶集》(公元4世纪到8世纪)中,收录了上至天皇、贵族、官僚,下至防人(*2)等平民的诗歌,其中许多都是充满幽默的令人捧腹之作。这不禁让人感到,日本人是如何在严酷的日常生活中把艰难困苦变成一种幽默,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懂得舍弃、宽恕,遇事付诸一笑,净化升华痛苦和悲伤。舍弃、宽恕和一笑了之是成熟的标志。我在歌舞伎中看到了这种扎根于日本风土之美德的传统。

信靠、顺从他人的“宽恕文化”

松尾芭蕉曾说过:“言以不尽为妙”。不把话都说出来,要有所保留,方能产生回旋的空间,方能从容而行。所谓“言以不尽为妙”,就是信靠顺从他人;而信靠顺从,就是与他人共享,意味着信赖。阿久、长兵卫、妓院老板娘、文七、店主,他们一面秉守自己的本分,同时也对他人表现出极大的信任。信任他人,必然会得到安宁。这可以说是“宽恕的文化”。

在歌舞伎中,充满了现代社会所欠缺的宝贵的东西,而且它们也是这个世界所需要的。

(2013年9月17日)

(*1) ^ 做日本传统发髻时使用的纸绳。

(*2) ^ 日本古代的士兵。

文化 日本 歌舞伎 俳句 地震 传统 风土 黛Madoka 包容 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