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中发现古代中国

文化 生活

日语是古汉语的化石

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好多事情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到了国外才更看清了中国,学了外语才更理解了中文。

大家都说,学会一门外语就是打开了一扇观察外面世界的窗户,其实更应该说还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从一个新视角观察理解母语和母国文化。

而日语,除了上述的窗户和平台外,还多了一座矿山。这话怎讲?初学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中筷子叫“箸”,热水叫“汤”,说话叫“言”,跑叫“走”。这些都与古汉语一致。日语汉字的字义忠实地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通过日语汉字读音还可以全部找出在现代汉语中无迹可寻的古代入声字。日语汉字就像化石一样记录着中国的古代。可以说,充满了古代中国元素的日语就是一座古汉语化石矿山。

赑屃

牛顿说他研究物理学,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其实,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发现一块两块特别的“化石”,给人带来意外之喜。

随便举两个例子吧。

日语中有个动词“贔屓”,读音hiyiki,表示“支持、后援”的意思。一看就觉得怪怪的,汉字也怪,读音也怪,不大像日语。记住后,也没多想,就那么一直用了多年。后来有一天耐不住好奇一查,汉字不说,连读音都来自中国。中文“赑屃”,发音bixi,是传说中的龙的九个儿子之一。外形似乌龟,力大,好负重。在中国名胜古迹常见到一个乌龟驮着石碑,现在才明白其实人家不是乌龟,是赑屃,还是出身高贵的龙族呢。学日语还真长见识了。

红楼梦有个林妹妹,名黛玉。所以这个“黛”字虽然不常用,却在小学时代就认识了。谁知多少年后学日语时,通过这个字还解开了一个疑团。

以前看唐代的墓室壁画、宫廷侍女图,画中的美女都白白胖胖,眉毛粗浓。并不觉得美。虽然唐代以胖为美,白胖尚可接受,可眉毛也画得太高了吧。看来是古代画师技艺尚不成熟,画错位了。后来看日本的浮世绘更是如此,一张大粉脸上眉毛简直就是粗黑的一团,还不长在眉框上,而是高高地长在额头上。又是画错位了吧。就算浮世绘的审美观与唐人一致,眉毛也不可能长在这里呀。一直以来,这成了心中的一个疑团。

后来学日语时,碰到了这个“黛”字。查字典知道日语读音为“mayuzumi”,汉字还可以写为“眉墨”,就是画眉毛的黑颜料的意思。由此引发兴趣,又查了许多资料,终于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事实。

现代女性化妆只能说是“描眉”,古代妇女才是真正的“画眉”。因为她们要把眉毛剃掉,用眉笔另画眉毛。汉字之所以写为“黛”,就是因为要用“黑”颜料来“代”替原来的眉毛。真是一个开心的发现,许多疑问便迎刃而解了。既然是画眉,那就画在哪里都行了。不过,高低、长短、浓淡似乎还是要跟风时尚的。所以,唐代诗人朱庆馀才有“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之句。白居易的“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粉黛”指美人,浮世绘的大粉脸加大黑眉与之异曲同工,可谓符合大写意的东方美学了。

中国 日语 浮世绘 廖八鸣 古汉语 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