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2.78亿拍下明代唐卡

财经 社会 文化

2014年11月2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中国明代(1368~1644年)的唐卡,以2.78亿人民币(3.484亿港币)的价格成交,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国际拍卖行拍卖的最高纪录。如今在中国,无论古董文物还是玉石珠宝,乃至邮票的市面行情,无不“比翼齐飞”,呈现泡沫状态。

然而,中国经济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气势,政府为达成7.5%的经济增长目标伤透脑筋,而古董文物市场则异常火爆。为此有人将这种现象,看作是中国泡沫经济上演的最后狂欢。

唐卡的价格比肩巨匠梵高的名画

以2.78亿成交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照片提供:佳士得 © Christie’s Images Ltd.)

这件刺绣艺术品的正式名称为“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所谓“唐卡”,是绘制在画布上的西藏佛教画的总称。该唐卡长约3米,宽2米。从名称可知,它描绘的是“阎王”——在绿底色的中央,有一个三只眼睛,令人毛骨悚然的“阎摩敌”。明朝的永乐皇帝醉心藏传佛学,下令制作了三幅唐卡,赠送给西藏活佛,另外两幅现在依旧保存在西藏的大昭寺。

上世纪40年代,该唐卡从中国“流落他乡”,据说是西藏佛教界领袖赠送给英国友人的。它于1977年首次出现在伦敦的佳士得拍卖会上,被一位印度收藏家以7000英镑拍走。此后经两次拍卖易手,价格上升到3087万港币,流入香港。

虽说这个唐卡刺绣是中国国宝级的文物,但此类艺术品的市场并不像西方名画那样大。11月上旬,在纽约苏富比举行的拍卖会上,中国买家以3.77亿人民币竞得梵高的名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考虑到这一点,此次2.78亿人民币的中标价,不由得让人略感吃惊。

中标者4月曾以2.81亿港币买下“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买下该唐卡的是中国上海的收藏家刘益谦。今年4月,他曾在香港以2.8124亿港币竞得了明代的小酒杯“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也许有人会想象他是个身价非凡的大富翁,但在中国的富豪排行榜之一《2014年最新胡润百富榜名单》中,他仅以135亿元的资产,位列第100名。如果把那些不显山露水的富豪们都算进去的话,中国的刘益谦们可能随处都是。

据美国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Company)和中国的招商银行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09~2013年),2012年,拥有1000万元以上可投资资产的个人,在中国有70万人。他们的可投资资产共计22万亿元;其中拥有1亿元以上投资能力的是43000人,其可投资资产共计6万亿元。

姑且不论这个数据的精确可信度,在中国,有如此巨大规模的资金流入并运作在房地产、股票、期货交易等市场,这是确定无疑的。其中,房地产过去一直是富裕阶层主要的投资对象,也给他们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但现在房地产价格高涨,政府开始调控,导致近年来“甜头”减少,于是有人指出,这些钱开始流向中国的古董文物市场,引发起阵阵泡沫。

拍卖火爆,但中国经济的减速超预期

在中国举办的拍卖会如火如荼盛况空前,对沉睡在日本民间的大量中国古董文物,也有众多的买家频繁造访日本寻求收购。但是,要说中国的经济,两位数增长已在2010年结束,此后开始了下行之路。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5%”,但第三季度降到7.3%。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于2014年11月下旬突然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是时隔2年零4个月后再次降低基准利率。存款利率(1年定期)下降0.25个百分点,为2.75%,贷款利率下降0.4个百分点,为5.6%。由此也可看出中国当局对经济的走势抱有强烈的危机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只看表面数字,绝不算坏;但细观内容,情况却十分严峻。比如“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可能已突破30万亿元”;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房地产等领域,一直反复不断地进行着无益徒劳的重复投资。

实际增长率低于6%之说

其结果,据说是“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高速公路陷入赤字状态,负债比率超过80%”(政府高官);而高速铁路,除胶济线(青岛至济南)以外,全部赤字,有可能扭亏为盈的据说只有京沪线(北京至上海)。

虽说重复建设也能“提振”GDP,但这样的非正常状态没有可持续性,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已经低于6%”。在这种情况下,持续高涨的中国古董文物拍卖以天价成交,说不定就是中国泡沫经济最后的一抹过眼云烟。

标题图片:2014年11月26日在香港举行的佳士得秋季拍卖会(照片提供:佳士得 © Christie’s Images Ltd.)

泡沫经济 中国 中国经济 拍卖 佳士得 西藏 佛教画 唐卡 中标 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