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日韩关系对日本能否在全球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外交

不能以“束手无策”来敷衍的日韩关系

针对第三次安倍内阁在2015年面临的各种外交课题,笔者想就日韩关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毋庸赘述,日韩的政治关系在最近几年明显恶化。尽管两国在历史上出现过更加严重的紧张状态,但经历了种种状况之后,为何今天又会如此对立?许多地方令人费解。显然历史问题是问题的根源所在,过去,韩国动辄就以日本反省不够这一点作为攻击理由,而最近几年,韩方发出的攻击性信号尤甚,这也让人难以理解。

不过,当下在日本国内的争论中日益强势的“既然束手无策,那就干脆撒手不管”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比照日本的国家利益,绝不应该有这种观念。我认为应该克服自身的迷惘,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冷静地加以思考。

以下归纳整理的内容是笔者在2014年夏秋两季与韩国的学者等共同参加国际会议时通过口头或书面阐述的观点概要。我在会议上发表的一些东西已预定将翻译成韩语出版,反倒是日语信息的发布有些滞后。在此,笔者带着反省之意刊出这些内容。

过去10年,日韩认识差距迅速扩大的背景原因在于日本人天真的乐观主义

我认为总体而言,战争结束70年来,日本人整体上对韩国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战争结束之时,日本人在殖民地体制对韩国造成了怎样的伤害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我想,始于1952年、旨在设定两国外交关系的谈判直到1965年才结束也正是受到了这一背景因素的影响。

可是,随着外交关系的建立及此后的交往,日方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1973年至1983年间日本为建立浦项综合制铁(现在的POSCO)公司提供民间支持,1984年全斗焕总统访日,1990年卢泰愚总统访日,天皇陛下在韩国总统访日之际发表的讲话,1993年发表的关于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1995年发表的关于历史认识的村山谈话,1998年金大中总统访日并与小渊惠三首相发表联合声明,2010年发表的菅直人首相谈话——这些事件和谈话反映出来的日方思想认识的提高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

在对于过去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同时,日本人之中逐渐产生了对战后韩国的发展表示尊敬和赞赏的情绪。首先是韩国的民主主义获得发展。不惜牺牲的韩国学生运动促使源于军事独裁体制的韩国战后政治体制发生了改变。1960年李承晚政权垮台,1979年朴正熙总统遭暗杀后学生运动高涨,可谓学生运动高潮的1980年光州事件,以及1987年发表民主化宣言等等,鉴于这些事实,任何人都无法否定韩国凭借自身力量建立起民主主义的强大能量。

然后是韩国的经济发展。战败后的日本凭借“奇迹”般的两位数增长率实现“Japan as Number One”,成为亚洲发展的领头羊之时,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在亚洲经济格局中奠定了仅次于日本的领军地位,双方结束了冷战。1996年,韩国加入OECD,随后,相继涌现出了现代(汽车及造船事业)、三星(家电及造船事业)、POSCO(钢铁事业)等大有超越日本对手企业之势的世界级知名企业。

最后是文化。以1998年金大中总统访日为契机,日韩的文化交流实现了大跨步前进,2002年共同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2003、2004年《冬季恋歌》在日本播出,催生了“韩流”这样一种全新的现象。日本人在战后首次对韩语、韩国文化、韩国及韩国人产生了自然的好感。

上述一系列动向在当时曾让人们对日韩的未来抱以美好的期待。成功产生自信,自信又会产生对他人的宽容。想必韩国的成功定能为期待多年的日韩和解铺垫一条坦途。当时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日方不久后便发现这种乐观主义只是一种“天真”的想法。

本世纪头十年,韩国的成功开始引爆针对日本的“仇恨”

日方过去没有料想到的事情开始纷至沓来。成功带来的自信在韩国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形态。针对过去一直悬而未决的历史认识问题的愤怒就在此时被引爆,强迫日方做出彻底反省的要求开始喷发。

我认为其开端正是2011年8月韩国宪法法院做出的“韩国政府没有维护慰安妇的权利,其做法属于违宪行为”这一判决。上世纪80年代末,慰安妇问题成为日韩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至少韩国政府曾经为保护慰安妇的立场做出过相应努力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上述判决着实令人惊讶。

后来,2012年5月,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做出判决,认定1965年日韩索赔权协定并未解决针对战时强征劳工的赔偿问题。这一判决震惊了许多日本人。因为韩国政府过去也一直都认可战时强征劳工问题是已经通过1965年的索赔权协定得到解决的案件之一。该案件目前仍处在上诉过程中,被告是三菱重工业和新日铁这两个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韩国外交部的调查称,有近300家日本企业可能会面临这种判决。假如有罪判决确定,并发生强制执行行为,导致促成了日韩关系正常化的65年体制遭到根本性的否定,那么两国关系真的会陷入前景不明的混乱状况。

此外,2012年8月10日,李明博总统登上竹岛(独岛),相关视频资料通过电视和网络播出后,给众多日本国民造成了不快。之后其针对天皇陛下访韩计划要求“必须向韩国人真诚道歉”的言论又给众多日本人留下了“居然话说到这种地步”的印象。这个夏天,日方爆发出来的情绪似乎在战后首次超越韩方情绪。

2013年,朴槿惠总统走马上任,与安倍政权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她在3月1日独立运动纪念日当天表示“(日本和韩国的)加害者与被害者这种历史地位即使再过1000年也不会改变”。恐怕许多日本人都产生了强烈的徒劳感。

2013年12月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2014年7月做出的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内阁会议决定也引发了韩方的不满。安倍和朴槿惠两位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也未见好转迹象,除了经奥巴马总统斡旋于2014年4月在海牙举行的一次会谈外,现在甚至没有任何要举行首脑会谈的预期。

近段时间,还发生了产经新闻首尔支局长被拘、对马市的佛像被盗事件等令我们心寒的事件。

我认为韩国人对日本人抱有的那种非同寻常的“仇恨”具有一定的理由,日方应该认真理解这一点,拙著《重新考问历史认识》(角川one主题21,2013年)中就列出了7种“恨”。

①   民族的屈辱感。被华夷秩序中地位低于自己的民族所统治的记忆
②   背叛。以保证韩国独立为由头的日俄战争胜利5年后吞并韩国
③   吞并前及吞并初期的镇压
④   皇民化。上世纪30年代以后,力图将韩国人改造为日本人
⑤   皇民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韩国人以日本人身份共同参与了对美战争
⑥   战后的南北分裂。为何韩国遭到分裂而日本保持了整体性
⑦   朝鲜战争。被分裂的民族之间的猛烈厮杀

如果日本人对日本帝国统治朝鲜的历史抱有自豪感,那么作为相应的道德自尊,也应该认识到上述负面的事实——1995年的村山谈话切实阐述了这样的观点,我一直主张必须坚持、绝不能忘记村山谈话。

然而,仅凭这种具有长远意义的思维框架已经无法处理如今的日韩关系了。慰安妇、强征劳工、竹岛等政治悬案全都成为了多少需要某种解决措施的问题。虽然其背景原因在于历史问题,但如果日方必须按照韩国这个受害者的意愿来行动才能解决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超越历史认识的范畴,可能破坏日韩之间基础性的国家关系。

为何不能对日韩关系置之不理?必须从广泛的国家利益和长远的历史角度加以思考

为何不能对日韩关系置之不理呢?两国是无法迁移的邻居、历史文化具有共通性、与其争斗不如和睦相处——关于这个问题存在各种“应该”论。但在我看来,目前日本外交和国防领域的首要课题是如何针对单方面不断侵入日本实际控制的尖阁诸岛(钓鱼岛——译注)的中国保持遏制和对话的综合力量,为此,必须与美国、韩国和俄罗斯等最重要的周边国家发展基于互信的双边关系,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改善与韩国的关系。对于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而言,从日韩关系中拔除历史认识这根硬刺已是刻不容缓。

而且,日韩拔除在历史认识上的硬刺还具有几个附带的好处。首先,对于和日本同样甚至更加担忧中国崛起的美国而言,日韩的和解是其在亚洲地区最希望实现的目标之一。再者,对于在经济社会领域面临诸多共通问题的日韩来说,合作将会产生许多可见的利益。近年来两国在第三国的商业合作的扩大恰恰体现了这种方向。

另外,回顾历史,了解当日本和朝鲜半岛被卷入历史动乱之际,先人们从中创造了怎样的合作历史,以及这对两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意义,将会激发有利于当前日韩关系和解的能量。

其一,日本在古坟时代大和朝廷下开始了真正的国家统一,韩国国内则是高句丽、百济、新罗争夺势力的格局,唐朝加以干涉,结果663年在白村江,百济和大和联合军败给了新罗和唐的联合军。此次败北后,百济的部分王族和贵族移居到大和,其血统融入了天皇家的血统之中。2010年10月在奈良举行的“平城(奈良)迁都1300年纪念仪式”上,天皇陛下提及了从奈良时代以前开始就有朝鲜半岛人口流入日本的历史,还表示桓武天皇的生母高野新笠继承了百济之王的血统,在众多日本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二,日本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因丰臣秀吉在文禄・庆长之战中出兵朝鲜而跌入谷底。德川家康在1600年关原之战中夺得天下后,苦心致力于实现日本与朝鲜半岛的关系正常化,很快就在1607年迎来朝鲜方面的信使,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之后便开启了朝鲜通信使与幕府之间的交流历史。效仿这一史实,在静冈县知事川胜平太的倡议下,2014年6月20日,有关方面在朝鲜通信使渊源之地静冈市清见寺内首次举办了日韩茶会,各方现在正就2015年能否进一步提升此项活动的规格一事展开认真的研究讨论。

改善日韩关系的办法何在?

在目前的日韩关系之中,某一个问题上的困难会给其他问题面临的困难造成不良影响。必须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营造某种良性循环。为此,必须单独看待各个问题,分别寻找改善之法,借此建立整体上的良性循环。以下我想谈一谈我对慰安妇、强征劳工和竹岛这三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是慰安妇问题。为避免该问题今后长期妨碍日韩关系,最佳办法是与目前健在的约50名韩国前慰安妇达成和解。我们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历史经过、“亚洲女性基金”的真诚努力、挺身队协议会导致问题政治化和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要求等。但是,如果不能趁这50名前慰安妇在世时再次实现和解,该问题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半永久性的问题。为此,我认为必须采取两项具体行动,一是要传达出能够打动对方的讯息,二是要通过政府预算筹措出补偿金,替代原来的“亚洲女性基金”这种民间形式。最为关键的是,安倍政权明示性的想法和行动需要得到朴总统领导下的韩方给予的全面配合。

然后是强征劳工问题。日方不需要接受将破坏65年体制基础的韩国大法院之判决。韩国的司法判断也否定了韩国政府过去的立场。要解决问题,基本上只能由韩方来处理。正因为如此,更应该尽早解决慰安妇问题,为韩国国内的知日稳健派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这虽是间接性的努力,但也将是日方的一种贡献。

最后是竹岛问题。由于日本占有竹岛(1905年)被视为吞并韩国(1910年)的第一步,且竹岛已经具有韩国的民族认同(尤其是1954年被韩国占领以后),所以这一问题非常棘手。但不可否定的是,日本政府过去的官方政策一直是向国际法院(ICJ)提起诉讼,实质上并未反对过该问题的存在。若以此为前提,那就应该有办法避免该问题成为日韩间的政治障碍。或许我们也可以就学者间的对话(第二轨外交达成的协议)、日俄领土谈判中的免签交流等共存框架机制的灵活运用展开研究。

结语

至于安倍政权是否具有本文中所提及的这种认识,笔者并不确定。在慰安妇问题上,日本已经做了所有该做的事情;韩国经济目前面临诸多困难,如果主动破坏与日本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会自食其果;针对日本的固有领土竹岛,应该通过教育和耐心的宣传战不断向全世界宣传——莫如说可能这些意见较为强烈。

然而,如今日本要想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外交、经济和文化的情报战中生存下来。为此,必须将全球的舆论尤其是欧美的舆论拉入己方阵营。日方为改善日韩关系开展的积极行动无疑将使全球舆论偏向日本。我想再次提醒大家,日清战争(甲午战争——译注)胜利之后,日本因缺乏全球舆论的支持而失去了辽东半岛,而在日俄战争中,除了10年军事准备外,还拉拢了英美的舆论,这才最终赢得了整场战争的胜利。

已故外务省顶尖战略家冈崎久彦先生早就指出,在太平洋战争中,从珍珠港到中途岛的败北,尽管帝国陆海军所向披靡,但日本仍然走上了彻底失败的道路,最大原因在于日本当时缺少了拉拢美国舆论展开战斗的力量。我相信辅佐安倍政权的外交战略家们必定拥有学习借鉴这段历史的智慧。

标题图片:2013年11月,在向三菱重工索赔诉讼中胜诉的前勤劳挺身队员及其声援者们(提供:时事通讯社)

安倍晋三 韩国 日韩关系 竹岛 独岛 日韩基本条约 朴槿惠 慰安妇 战后70年 强征劳工 国家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