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重大转折点上的日本经济

政治外交 财经

日本的现状

日本正在为摆脱持续了20多年的经济萧条而煞费苦心,不遗余力。期间日本初次经历了战后严峻的经济困境。从通缩陷阱这个词上也可以想象,经济一旦陷入通缩,就难以轻易挣脱。这是因为无论是国民还是企业,都沉湎于通缩思维之中,要恢复消费及投资,可谓难乎其难。

2012年末成立的安倍内阁,打出了旨在摆脱通缩的大胆的安倍经济学政策。央行日本银行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令汇率、股价等经济指标为之一变。但即便如此,要整体提振经济则非轻而易举。加之受到国际原油价格骤跌的影响,央行对实现2%通胀目标的时期,不得不做出稍事延后的调整。

一针强心剂:企业效益回升

安倍内阁的增长战略,提出了实质2%、名义3%的经济发展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是相当雄心勃勃的。不少专家都对如此之高的增长率能否真正实现抱有疑问。

尽管如此,安倍内阁成立之后,确实开始出现了各种新动向。股价、汇率上面已经提及了,最让人欣慰的,是企业效益的大幅改善。企业效益回升,就有望推动投资及调资加薪。同时,经济的复苏还极大地改善了雇佣情况,形成失业率3.3%的充分就业(*1)状态

(*1) ^ 也称作完全就业,经济术语,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译注。

长期稳定的政权下才有可能实施的改革

在去年的众议院选举中,执政联盟全胜,安倍内阁得以连任,并有望长期执政。安倍总理之前的6年里,先后替换了6位总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权,才有可能实施果敢的改革。虽然坚如磐石般的管控令不少领域的改革步履维艰,但在很多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以迄今不曾有的速度正在发生变化。

具有代表性的一例,是以电力系统改革为发端的能源改革。电力市场通过重组、新的供应商的加入等而焕发活力。在公司治理领域也出现了巨大变化,企业采取行动的时候,比以往都不得不更加考虑投资者的利益了。收益好转,还使企业的股本回报率(ROE)持续上升。公司治理改革,还与激活日本国民手中庞大金融资产的动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府也从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公共养老金运用基金的改革等也与之关系密切。

农业虽被认为是改革的一个艰巨领域,但也在不断出现重大变化。农业改革的政治因素很大,但从本质来看,农业的结构变革已经开始加速。据称,日本农产品的一半以上,是占据前10%左右的农家供应的,依靠政策保护的农家,由于老龄化而陆续弃农废耕;但富于竞争力的农家甚至已放眼于农业的出口,正在窥视商机。

2%的增长率难以实现?

由此可见,日本经济明暗面共存,而观测未来日本经济走向的关键,则是增长率的高低。安倍经济学的政策目标是实现高增长,这也将极大地影响财政健全化的进展。

根据过去的增长率计算出的日本的潜在增长率绝不算高,而且,劳动人口急速减少,对日本的持续发展而言也是一大负面因素。除非将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2)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否则要在日本实现2%的增长恐怕是很困难的。

但是,若一开始就拿难有高增长的预测当前提的话,那么实现经济复苏就无从谈起——这种想法在安倍政府内部非常强烈。之所以打出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战略措施,也是源于这种千方百计要实现高速经济发展的愿望。

(*2) ^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也被称为总要素生产率。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所有影响产出的要素的投入量之比——译注。

适用于日本的“经济长期停滞”论

在思考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时,有一个令人颇感兴趣的观点,即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提出的“经济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论。这个观点认为,“经济增长率的动向很大程度上受到此前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率通常往往被认为是由供给方决定的,但萨默斯教授称,此前的需求动向等,也会通过滞后作用这种形式影响到中期经济增长率。

日本经济看来也适用于这个观点。因泡沫经济崩溃而实施的宏观经济整体的资产负债表调整――雇佣、负债、设备三方面的过度调整——以及金融危机、通缩等,宏观经济长达20年的萎靡不振,成为今天日本经济低增长的原因。为此,如果经济持续复苏,或许可以期待经济增长率能有相应的提高。

我对学生做说明时常用以下比喻。假如有一家百货店,光顾的客人减少的话,百货店的生产率自然下降。但是,顾客如果回流,生产率会逐渐提高;若进一步增加,那么百货店的人员就会从效益低的部门向效益高的部门移动,空间也会随之重新配置;顾客再继续增加的话,还会考虑扩建店铺。

关键在于提高生产率

日本经济也有类似的一面。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大幅降低,这与需求的减退之间的关系是不言自明的。其后,全要素生产率也一直处于低增长之中。但问题在于今后日本的生产率是否还继续处于低增长状态。

萨默斯教授的“经济长期停滞”论认为,处于潜在低增长率背景之中,低生产率是否能够提高,将受到此前宏观经济状况的巨大影响。依靠安倍经济学复苏日本经济——这种期待是寄托在一种可能性上的,那就是如果大幅改善宏观经济状况,那么就可以提升泡沫经济崩溃后一直处于低增长水平的生产率。

在通过扩大需求保持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能期待生产率提高到何种程度呢?为此极为重要的还是被纳入发展战略中的各项改革。需求持续扩大时,因劳动力短缺这个瓶颈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那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正因为此,我们有必要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而提升生产率。

劳动力短缺和生产率

上述情况已经在日本经济中表现出来。安倍内阁成立前为4.1%的失业率,现已降至3.3%的低水平,许多行业越来越为人手不足而感到担忧。

人手不足将切实导致薪资的上涨。政府也期待着薪资的上升。而重要的是,这样的劳动市场及薪资动向,将如何左右日本的生产率。

工资上涨10%,但生产率、附加价值无法提升10%的企业,将失去竞争力。许许多多企业会在严重的劳动力不足和涨薪中,不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如,或是重新研究商业模式、或是投资于劳动节约型生产设备、或是向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或服务转型等等。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会取得成功,其中必然有部分企业将被渐次淘汰。但成效卓著的企业大概也会有很多。通过这种调整来应对劳动力的不足,同时还应该可以提升经济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这种严峻的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的重组,最终将产生提高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效果。

标题图片:东京丸之内,步履匆匆的上班族们(图片提供:时事通讯社)

日本经济 安倍经济学 金融宽松 安倍政权 劳动生产率 企业収益 加薪 投资扩大 潜在增长率 劳伦斯·萨默斯 经济长期停滞 长期增长停滞 secular stagnation 持续停滞 全要素生产率 总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