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现状——安倍首相手中的两张牌

政治外交

去年秋以来,安倍晋三首相同习近平主席举行了两次日中首脑会谈,今年5月,自民党重量级人物、总务会长二阶俊博率领的“3000人访华团”受到了中方的热烈欢迎。日中之间的坚冰似乎终于开始融化。这种开始变化的潮头是否会变成推动日中关系改善的真正潮流?日中关系近期的焦点将转向安倍首相的“战后70周年谈话”(预计8月15日发表)和中国即将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9月3日)。尽管外交当局认为“不容乐观”(外务省官员),始终保持谨慎态度,但首相周围却并非充满了悲观论。其根本战略何在?

自民党二阶总务会长做好铺垫

“以经促政,以文促信,以民促官”——至今仍在对日外交方面具有潜在影响力的中国前外长唐家璇在回忆录中写下的这句话表现了中国外交的一个侧面。那就是:中国有一种广义外交的手段,当双边的政府外交受阻时,便按照有纪律的指示,通过各种层次和渠道向对方施压。

习近平政权上台后当然也继承了这种手段,但与安倍政权交手时,这老一套显得有点不太好使了。由于全球主义使日中在经济领域的相互依赖度迅速加深,现在再不可能像小泉时代那样搞“政经分离”的权宜之计,单纯保持经济正常了。日中关系一旦恶化,蒙受损失的绝不只是日本。不满情绪也同样会在中国国内蔓延。尤其是在地方层面,来自日本的投资将会减少,地方将难以获取经济好处。

在日本国内充满中国威胁论、仇华论的背景下,中国于去年初掀起的舆论战——宣称罪恶的只是一部分军国主义者,日本民众也是受害者,仿效曾推进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周恩来的理论,试图区别对待日本国民,使安倍首相陷于孤立的统一战线式宣传战——没有产生效果,以失败告终。

近来,中国人的赴日旅行热潮丝毫没有减退,莫如说是日本对中国“调动了国民感情”。

在此背景下,二阶率领的“3000人访华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二阶访华一举激活了日中外交关系。去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出变化征兆的中方对日态度,在今年5月下旬二阶访华时有了具体成果,或许可以说中国“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以一种清晰的形式显现了出来。

习近平讲话的战略意图

中方不失时机地有效利用了这次二阶访华。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出席了借“3000人访华”东风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日中观光交流晚宴”,在写有“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字样的横幅之下,发表了关于对日外交的重要讲话。官方媒体新华社即刻发布了习近平讲话的全文。次日的24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强调了日中关系重要性的习近平讲话。这种报道方式让我们看出这是一次强烈顾及对内效果——尤其是充分考虑到了会形成对日舆论的外交专家和有识之士、共产党员的、具有教化性质的讲话。

姑且不考虑其战略意图何在,讲话的重点在于他明确提出了当前的对日方针——“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中方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

习近平讲话提到了西安作为“中日友好交流重要门户”的时期,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王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近代以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克服各种困难,通过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和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开辟了新时代,最后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结束了讲话。

习近平的出场及其讲话打破了不敢主张修复日中关系的氛围和日中之间凝重的气氛——也就是残留在以中国对日问题专家为核心的人群之中的批判气氛。尽管这属于独裁型政治的脆弱之处,却反映了中国政治的现状:所有人都在关注着通过反腐运动提升了凝聚力的高层会说什么。虽然习近平在讲话中也谈到了历史认识问题,但这只属于中国开展对日外交时固有的“走过场”。

习近平的讲话是一种积极的讯息,明显含有希望推动停滞不前的日中关系向前发展的战略意图。围绕8月15日“战后70周年谈话”,日中之间的博弈日渐激烈,在这种局面下,或许必须将日方让二阶携带首相亲笔信前往中国的战略意图结合起来加以思考。

潮头是何时开始改变的

日本政治家开始行动,好歹算是有效打开了关系修复之路,其实是在去年6月前首相福田康夫秘密访华之后。去年7月下旬,他与习主席举行了秘密会谈。应中国要求,谷内正太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事务局长)在获得首相同意后陪同参与了福田的此次访华之行。以此为契机,为迎接11月召开的北京APEC(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中国开始调整对日外交。在谷内与杨洁篪国务委员达成四点共识(①发展战略互惠关系②正视历史,并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③双方认识到围绕尖阁诸岛(钓鱼岛——译注)等东支那海(东海——译注)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④逐步重启政治、外交和安全对话)(7日)后,安倍与习近平在当月12日首次举行了首脑会谈。

外交的要诀在于尽力接触对象国的权力中枢,说到底,就是要如何影响权力中枢——首相官邸。外交的主体是由官支撑的政治,去年以来的日中关系形势或许可谓是政与官协调步调,日中双方为修复关系而奏出和音的结果。

因为随着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中方也不得不展望“安倍长期政权”。安倍在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再次当选已是板上钉钉,安倍政权将维持到下届众议院选举。就算安倍在明年夏季的参议院选举中失利,只要众议院选举获胜,就不会发生政权更替。而且,考虑到最近的政治形势,恐怕也不会出现众参两院同日选举的情况。那么,安倍政权可能至少会维持到2018年。

如何与现实存在的、无法回避的安倍政权打交道?这成为了习近平政权下中国周边外交——尽管这也和对美关系具有密切联系——面临的最大课题。

邀请参加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仪式和希望加入AIIB这两张牌

与1年前相比,如今日中之间已经没有剑拔弩张的气氛了。但在现阶段,只是日中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再次回归起点。外交当局也并未感到乐观。“习近平‘讲话’表明了对日态度,尽管毫无疑问已经形成了修复关系的动向,但还不知道这能否形成真正的潮流”。在这种情况下,安倍官邸打算开展怎样的战略外交呢?

首相最近向周边人员透露了自己的想法:“韩国因为牵扯到情绪,所以不知道今后会怎么样,但与中国的外交,只要理智地考虑,就比较容易把握。”

去年以福田访华为突破口,今年又巧妙地设计了二阶访华,首相一直在摸索修复关系的头绪,而即将到来的战后70周年的今年的停战纪念日(8.15),将使安倍对华外交迎来一场考验。因为安倍首相计划将会发表谈话。于是,最近突然有新闻报道说,首相谈话将不以内阁会议决定的形式出现。目的在于淡化首相谈话作为政府官方意见的色彩,将之定位为首相的个人观点,并且避免受到过去各种谈话中的措辞(是否使用被视为关键词的“侵略”和“道歉”)的束缚。“不管发表什么样的谈话,韩国都会表示不满,所以问题在于中国的反应”(政府消息人士)。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一系列的报道视为旨在看清中方反应而发出的信号。

日方现在拥有两张有力的对华王牌。一张牌是中国热切希望日本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此为其镀上一层金,将之打造成国际金融机构。另一张牌是日中高层之间已经开始试探的安倍首相是否出席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的问题。中国期待广大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典礼,在淡化活动中“抗日”部分内容的前提下,已经开始秘密试探安倍首相是否出席。如果不能出席典礼,或许也可能会效仿在5月9日对德战争胜利纪念日次日的10日访问俄罗斯的德国总理默克尔那样闪电式地访问北京。

现在希望避免日中之间发生不必要的风波?

尽管作为日本而言,需要谨慎应对,但日中双方其实都希望维持二阶访华所营造的氛围。当前,包括针对战后70周年谈话的反应在内,两国恐怕彼此都希望避免会引发不必要风波的应对举动。

比如,宪法学者提出的集体自卫权违宪论导致安倍政权在安保法制问题上遭到了舆论的抨击。如今国会对安保相关法案的处理已经在事实上构成了对美国的公开承诺,一般国会会期也大幅延长到了9月27日。考虑到明年夏季的参议院选举,以及之后的政治计划日程,首相应该是希望避免出现支持率大幅下滑这种事态的。

另一方面,习近平政权担心如果放任让日中关系恶化下去,那么日本会加剧对美倾斜。越是把日本往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身边赶,中国在亚太地区扩大影响范围的战略所面临的阻碍就越大。习近平主席预定于9月访问美国。与美中关系相关联,或许可以说日中双方正在台面下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和讯号交换活动。

标题图片:访华团纪念照中的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前列左起第四人)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列左起第五人)(图片提供:时事通讯社)

习近平 日中 安倍首相 首脑会谈 战略互惠关系 二阶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