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服控”解读日本人的集体意识

社会 文化

从校服、公司制服,到入学、求职面试时必穿的“准”制服套装,放眼望去,日本的大街小巷,满目都是身着制服的男女老少。为什么日本人对制服如此热爱呢?

制服与“准”制服的泛滥

日本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制服大国。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从小商家到大企业、从豪华的展厅到狭小的手机代理店,无论规模大小,各种制服百花齐放。日本如此发达以至泛滥的制服文化,可谓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尤其有趣的是,即使在无需穿着制服的地方,也有要求人们一律穿上“准”制服套装的倾向。例如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都会穿上同色同款的西装。那清一色的黑色套装,掩盖了他们的个性,从功能上看几乎无异于制服。为了带孩子去著名幼儿园或小学接受面试,妈妈们为自己购买的套装以及给孩子们穿的小西装,可以说都属于这类“准”制服。

必须穿的制服,和不必穿的“准”制服。点缀了日本制服文化的这两种制服,为什么会出现,它们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让我们分别来看看它们的情况。

“必穿制服”的优点

要求人们在某特定学校或工作岗位上必须穿着的制服,从其本身的意义而言,可以归结出以下五种功能:

1. 便于识别

令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哪所学校,哪个团队,或哪家企业的一员,让顾客等外部人员对其工作内容有所印象。医院的护士服和百货公司员工的制服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2. 增强自豪感,提高积极性

通过穿着制服,可以提高积极性,让人更好地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增强自豪感。这也是制服具备的一个功能。

大家不妨回忆一下近年的一个热门话题——负责新干线清扫保洁工作的JR东日本 Technoheart TESSEI员工的红色制服。“清扫”是重要却又平凡不起眼的工作,而让员工穿上鲜红色的制服,提高了周围的关注度,从而使员工对自身工作产生自豪感,由此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

东京站站台上等待新干线进站的TESSEI员工(图片提供:TESSEI)

只有那些拥有高级技能的人才有资格穿的特定制服,也具有相同的效果。例如飞行员制服肩部和袖口部的金色线条。副驾驶员为三条,而驾驶员则有四条。可以说这种设计也具有增强自豪感和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3. 安全性和舒适性

这点大家想一想在工厂劳动的工人的制服,就很好理解了。他们的制服不仅便于行动,还能让工人远离危险,确保作业安全。

4. 助力品牌推广

制服作为企业和店铺的招牌,有助于提高品牌形象。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所穿的制服便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他们的富于民族服装特色的制服,从1972年开始使用至今,现在俨然成为了新加坡航空的标志,大大提升了其品牌形象。

5. 人才吸引力

还有很多制服,能够让人产生“我也想穿着那样的衣服上班”、“我想成为他们公司的一员”这种想法,为企业招聘人才发挥了极好的效果。比如迪士尼乐园的员工制服就是极具人才吸引力的制服。

为纪念全日空航空公司(ANA)国际航线开通30周年,空乘人员展示了公司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的制服,2016年3月3日,千叶县成田机场(图片提供:时事社)

综上所述,制服具有各种各样的优点,那么它的缺点又是什么呢?

“制服废除运动”已成历史

距今大概三四十年前,制服被视为象征了“来自学校与大人的束缚”,制服废除运动轰轰烈烈,但现在却已然式微,甚至说它完全成了历史也不为过。

反而有不少学校采用设计时尚的校服,来满足年轻一代的希望和要求,以期吸引到更多考生,甚至不少学校的招生标准分数也跟着水涨船高。这便是制服助力学校品牌推广的好例子。

为什么将校服视为“体制的象征”、“厚重憋气”的倾向发生了转变呢?这可能跟校服质地和设计风格的巨变不无关系。

合成纤维的发展,让校服变得更轻,更透气,无需熨烫且穿着舒适。制服设计也在基本款的基础上,增加了马甲、毛衣、衬衣等选项,让制服可以有不同的搭配,变得多姿多彩。它和以往那种设计千篇一律、厚重且难以打理的旧式制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学生们也非常愿意穿,感到“要好好享受属于现在这个年纪的时尚”。得益于面料与设计的改进,校服已变成为学生自己积极选择去穿的衣服了。

人气校服专营店“CONOMi”推出的时尚校服(图片提供:CONOMi)

客服的一环:企业恢复制服的动向

但是如果要说这种制服文化今后能一直繁荣下去,其实也不尽然。比如公司女员工的制服,在1986年《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实施之后,作为性别歧视的象征而倍受非难,同时又受到经费削减的影响,不少企业纷纷废除了这种制服着装要求。这一趋势大概今后也不会改变。

要配备制服,自然会产生费用,同时也需要腾出空间来供员工换衣服。而在无需直接接待客户的部门,本来就没有穿着制服的必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取消了接待服务台以及专管端茶送水的职位,女员工的制服自然也随之而废除了。

不过,需要直接对应客户的部门另当别论。2016年三菱东京UFJ银行在全国1.6万名担当柜台业务的男女员工中引入了新的制服制度;香川银行和中京银行也恢复了制服制度。当然这都是着眼于制服所具备的优点而采取的措施,可以说是客服的一个环节。

三菱东京UFJ银行从1月起开始使用的制服。其理念是“信赖感”、“清洁感”、“平易近人”(图片提供:三菱东京UFJ银行)

今后或许会有更多企业恢复制服制度,但那无非是在分析了性价比之后做出的决定。采用制服,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对经费非常敏感的企业,将着眼于制服本来的功能与作用,当认定其有好处时则会采用,否则便予以废除。这种动向今后也必然会持续下去。

“准”制服是放弃思考的表现

接下来看一下“准”制服。明明没有必要,日本人却依然执着于“准”制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避免失败

防“失败”于未然的意识催生出了“求职西装”和报考“面试套装”这类需求。“不希望自己因为穿了不得体的衣服而落败”——这种想法最终让人们选择了万人皆同的衣装打扮。 “准”制服体现了日本人设法避免失败的心理。

2. 掩盖个性

这是一种不想引人注目,避免变成出头鸟的状况。这种愿望也直接关系到对“准”制服的需求。只要日本社会不承认多样性、不将彰显个性视作理所当然,那么“准”制服恐怕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3. 外在环境的变化

跟以往相比,求职西装的样式更趋统一,没有了变化。这是因为做求职西装生意的店家剧增,随便找一两个理由,漫天兜售“这样去找工作,就会成功或失败”之类的信息而带来的结果。20年前,尚未形成这种环境,那时找工作的学生们都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想法,还有大家的口碑来选择合适的服装。而现在则有了现成的选项,要抗拒这种潮流是很难的。

报考著名幼儿园或小学时的面试套装也完全作为一种生意而商品化了。日本企业很会做这类模式化的商品,并在日本全国创造出这样一种环境,即你不用动脑,只需掏钱就可以搞定一切。这便是“准”制服的温床。正规的制服与“准”制服,在这两种制服需求的支撑下,日本的制服大国地位牢固,在短期内恐怕是无人能够撼动的。

(2016年4月11日)

标题图片提供:CONOMi

COSPLAY 时尚 考试 制服 找工作 求职 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