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性少数群体的“受难”

社会 文化

围绕一桥大学研究生因同性恋被泄露而自杀一事,其家属提起诉讼。“伪娘”艺人大受欢迎的日本社会,看似对同性恋现象十分宽容,实则对性少数群体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歧视。

同性恋关系,在LINE上被曝

一桥大学法科研究生院的一名男生,因其朋友在通讯服务应用程序LINE上暴露了其男同性恋者的身份而于数月后的2015年8月自杀身亡。事隔1年之后的今年8月,死者家属向东京地方法院起诉了该大学以及泄露隐私的那位朋友。诉状称,该男生于去年4月在学期间,向男同学表达了爱慕之情,这位男同学在LINE的7人聊天群中公开了该男生的同性恋者身份(据《朝日新闻》等媒体报道)。原告认为,这位男同学给该男生带来了精神痛苦,尽管后者曾向大学的骚扰咨询室求助,但大学方面没有采取妥当措施,因此要求被告支付损害赔偿金。

这则消息一经报道,编辑部便就日本对性少数群体的理解情况向我约稿,这可能是因为我公开表明自己是同性恋者并从事着相关活动的缘故吧。

日本对性少数群体态度宽容是误解

日本历来对性少数群体的态度很宽容——这是在论及歧视问题时,每每重复的美谈。论及同性恋,人们常拿日本中世以来便有武士或僧侣爱恋少年的习俗来说事,比如足利义满和世阿弥(能乐的集大成者)、织田信长和森兰丸(侍童)的关系就广为人知,这样的关系被称做“男色”。到了江户时代,井原西鹤在书中记载了庶民百姓的男色习俗。至于跨性别者,易装在日本并不稀奇。歌舞伎的“女形”和宝冢歌剧的“男装”,便是以男子扮演女角和女性“反串”男角而闻名,在神社的祭祀仪式等特殊场面中,易装也很常见。

现代社会也是一样,以贵妇松子为代表的“伪娘”艺人,在娱乐节目及商业广告中甚是抢手,像春菜爱那样的变性艺人也受到追捧。据称,以被称作“BL(Boys Love)”的男性间性爱为主题的唯美小说和漫画,作为“Cool Japan(酷日本)”外宣政策的一项内容,在海外也人气高涨。而且还有人指出,日本古来就不存在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那样的同性恋禁忌,也不曾被当作刑罚和暴力的对象。

鉴于上述情况,人们普遍认为日本不存在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日本人对性少数群体态度宽容。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片面的看法而已。

从嘲笑到漠视——受到避讳的性少数群体

如果公开宣称自己是同性恋者,是跨性别者,在日本会引起怎样的反应呢?

人们或视其为异常、或嘲笑、或避讳、或诉诸暴力,或不予理睬。

日本最权威的国语辞典《广辞苑》在1991年之前将“同性恋”解释为“不正常的性欲”。同样,1995年,著名的日本精神神经学会宣布,根据世界诊断标准,同性恋为一种精神障碍。由此我们也很容易看出,始于大正时代的“变态性欲论”还难以彻底从人们心里抹去。

当与性少数群体相关的现象和人物出现时,以嘲笑的方式做出反应在日本已成为约定俗成。或许和大家一起嘲笑一番,可以证明自己不属于这个群体吧。这样的嘲笑经过以电视为主体的演艺圈和娱乐界的再加工,以搞笑的形式反复再现于学校、职场以及各类社团社区中。

然而,当人们一旦知道玩笑的对象不在电视中,而是真实地存在于自己身边时,那些活生生的性少数群体往往顷刻间便会遭到他们赤裸裸的避讳或厌恶。

职场中对同性恋者强烈的抵触情绪

2015年11月,由厚生劳动省所属研究机构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及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身边的人如果是同性恋者”的设问中,具体针对邻居、同事、子女这三类不同对象,回答“讨厌(包括‘相对讨厌’)”的人分别占39%、42%和72%;在“单位的同事中如果有同性恋”的设问中,超过七成的40多岁管理人员回答“讨厌”。

此外,在今年8月工会的中央机构“日本劳动组合联合会”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三分之一的人对单位里存在同性恋或双性恋抱有反感。

抵触和反感会发展成为各种欺凌和暴力行为。2000年在东京的新木场公园发生了成年人和少年一起殴打并杀害同性恋者的事件。犯人在法庭上供述,(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同性恋者即便遭受暴力欺凌也不会去报警”。

出现上述反应的原因在于,性少数群体没有被视为人类存在的整体问题,而只将其看作是床帏中极其私密之事。性少数群体是一个被人私下谈论,为法律和制度所忽视的族群。在学校、工作单位及家庭中,人们全当性少数群体是不存在的。

1991年,围绕东京都政府拒绝同性恋者组织利用住宿设施问题而提起的“府中青年之家诉讼”,是日本第一桩涉及同性恋者人权问题的裁判,它从反面证明了社会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1997年,东京高等法院判决称,“行政当局同样应该将同性恋者这样的少数群体也纳入视野并给予细致入微的关怀”,“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对此漠不关心或是无知,都是不可允许的”。然而,维护同性婚姻与性少数群体人权的法律制度,在20年后的今天依然未见出台。

战胜社会排斥与孤立感

被视为异类、遭到嘲笑、避讳、欺凌和漠视,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在对待性少数群体上,日本绝对谈不上宽容。几乎所有性少数群体人士都对自己的身份缄口不言,他们对周围的反应忐忑不安,在胆战心惊中度日,并鲜有机会得到社会的支持,而且支持的资源实际上原本就不存在。他们在社会的排斥和孤立感中踽踽独行,轻生之念强烈。

本文开头提到的一桥大学法科研究生院的自杀事件,也可以认为是日本社会中具有的这些特征所致。自己是同性恋者的隐情被意外泄露,多次寻求帮助却又得不到校方的妥善处理,以至于将当事人逼入绝境。

让人略感欣慰的喜讯是,如今社会上开始出现可称得上是“LGBT(*1)热潮”的动向,地方政府承认同性恋者之间的伴侣关系,一些公司也受此影响开始发生变化。去年的统一地方选举以及今年的参议院大选中,提出改善性少数群体人权的候选人和政党都有所增加。有人认为,在今年秋天召开的临时国会上,有可能会就维护性少数群体人权的法律制度进行某些讨论。最鼓舞人心的,莫过是有越来越多的当事人,主动发起行动,来反对偏见与歧视。

当然,现今的情势依旧不容乐观,但我还是期待着在上述行动的作用下,人们之间的误解与偏见能够得以消除,共同认识到在单位和学校、在地区和家庭中很自然地存在一定比例的性少数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遇到他们。我想,这恐怕也是最好的方法,去告慰那位在绝望中悔恨而去的研究生的在天之灵。

(写于2016年9月21日)

标题图片:2016年5月8日,参加“2016东京彩虹骄傲节(Tokyo rainbow pride 2016)”并在东京涩谷的街道上游行的人们。LGBT等性少数群体及其支持者共5000人在游行中呼吁“生活方式与性别的多样性”( 图片提供:时事社)

(*1) ^ LGBT,即女同性恋者(Lesbian)、男同性恋者(Gay)、双性恋者(Bisexuality)、跨性别者(Transgender,包括性别不适或性别认同障碍)的总称——译注。

同性恋 LGBT 性少数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