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杀现状剖析

社会

日本的自杀人数与峰值时相比,虽然有所减少,但依然是世界上自杀者较多的国家。自杀者剧增的原因何在?本文考察了日本自杀现状,试图探究其原因,以期为拯救自杀者开出一剂药方。

据警察厅的统计,从1988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日本每年自杀人数平均约为22000人。而到了1998年这个数字一下子增至32863人,首次越过3万人大关。每年自杀人数3万,这种状况其后持续了十几年,变成世界上高自杀率的国家。

特别严重的,是正值年富力强的40~50岁年龄段男性自杀者的增加。从世界范围来看,年轻男性因不适应社会的变化,呈现自杀率上升倾向比较普遍;而日本恰恰相反,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老年男性自杀者剧增,成为日本自杀的一大特点。

为什么中老年男性的自杀增加?

精神病医生天笠崇给出了中老年男性自杀者增加的三个主要原因。

①终身雇佣制的瓦解:上世纪90年代,经济陷入严重萧条,甚至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这导致了维系二战后高速经济增长的终身雇佣制开始瓦解,能够保持这个制度的企业逐渐减少。随着企业业绩的恶化,解雇员工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

②业绩评价制度的采用:以前,“年功序列制(员工基本工资随年龄和工龄每年增长)”的工资体系在日本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但经济衰退令该制度也变得难以维持下去。于是在90年代最为萧条的时期,日本开始采用欧美那种“成果主义”(员工的工作业绩与收入直接挂钩)工资考核制度。但是,在当时经济萧条的环境下,这种仓促的制度改革,其最大目的在于削减人员费用,所以它给劳动者带来一种不公平感。

③非正规雇佣的增加:这也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的一种雇用形态。上述三个要因错综复杂地交织,尤其给那些年富力强的男性带来深刻影响,被认为是导致自杀者增加的重大因素。

将自杀当作社会问题考虑

面对这样严峻的事态,1996年日本制定了《自杀对策基本法》,宣称自杀是整个社会抱持的问题,应该认真对待。次年1997年,政府公布了《自杀对策大纲》,明确了具体方针。以往在日本,自杀问题更倾向于被当作个人问题来看待,而这次则明确指出,应把它当作整个社会的问题来积极对应。其后,又陆续出台并实施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包括心理健康对策、多重债务对策、自杀者家属支援等。

终于到了2012年,自杀人数降至3万人以下,并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稳步减少。现在可以看到的2015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年的自杀人数为24025人。与最多的时候相比,每年自杀人数确实减少了,但这不过是接近了自杀人数猛增的1998年之前的水平。即使在2015年,自杀人数仍高达交通事故死亡人数(4117人)的5.8倍。所以我们现在还不能说自杀人数真正减少了。

心理健康的原则

为了保持心理健康,预防自杀,时常强调的是以下两大原则。

①及早把握问题: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精神疾病等,自杀者往往抱有各种各样的苦恼,尽早发现这些问题是成功解决的第一步。

②适当寻求帮助:在漫长的人生中,无论谁都会碰到一些难题,重要的是,不要把问题闷在心里,而是要适当表现出寻求帮助的姿态。关于在哪里能够得到帮助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将正确的信息传授给他们。

自杀的背后是孤立

理解自杀的一个关键词是“孤立”。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确实处于无人帮助的悲惨境地;也有一些人,虽然周围有家人、朋友、同事等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但他们由于患有抑郁症或综合失调等精神疾病,试图自杀的人执意认为“自己总是给周围人添麻烦”“要是没有我这人,大家都会幸福”,自己将自己孤立了起来。

总之,我们几乎可以断言自杀的背后必然潜藏着孤立。因而,要及早发现这些人发出的求助呼声,让他们恢复与周围人的联系,以助于自杀的预防。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人依然持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对心理问题、多重债务等羞于启齿,不愿与人商量这类问题。有些临床医师将自杀高危人群的特征称为“心理视野狭窄”,对于陷入这种状态的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抱有的问题是永世得不到解决的,只有自杀才是逃离苦海的唯一出路。

就算咨询了相关部门,或许也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是只要将心中的烦恼讲述出来,就可以与这些烦恼拉开哪怕一点点的距离,重拾理智,由此或许可以浮现出独自苦恼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解决办法。

今后的预防活动

《自杀对策基本法》制定以来,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的人们相继开始了预防自杀的各种活动,这的确令人感到欣慰。然而,越是大肆宣传自己成果的团体组织,当自己的主张不被接受时,越是容易攻击他人,这种不正常的“势力范围争夺”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可以看到的。不论哪种活动,一开始或许都会出现这种争夺主导权的事情,但既然大家都抱着预防自杀这一共同目标,那么还是应该相互合作共同推进才好。

每个团体组织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在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上,有必要采取灵活的态度,向着预防自杀的共同目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携手前进。

对孩子进行自杀预防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少子老龄化不断加剧,从保护孩子生命的角度来看,预防自杀也必不可缺。日本一年自杀人数约为24000人,其中18岁以下的自杀者为300人左右,这也说明目前在孩子的自杀预防工作上所做的努力还很不够。

在美国,有几个州业已开始以孩子为直接对象的自杀预防教育。在这一教育过程中经常强调的一个词是ACT,它由Acknowledge(察觉到同龄伙伴的烦恼)、Care(关心陷于困境的伙伴)、Tell a Trusted Adult(不把问题局限在孩子圈中,而是告诉可信赖的大人)三个词语的首字母组成,它与前边提到的心理健康的大原则——及早把握问题和适当寻求帮助,是一脉相通的。

另外我们可以认为,以孩子为对象的自杀预防教育,不只在孩提时代,还有益于他们一生保持心理健康。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可独自闷在心里,要找人商量解决——在孩子们还没有形成固定观念的时期,我们就应该教他们懂得,这样做将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在日后有可能直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即便在壮年老年人群中的自杀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的日本,针对孩子进行自杀预防教育,从长远视点来看,也终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自杀是一个人为社会所疏离,在失去了与周围人情感联系的状况下孤军奋战,最终在找不到其他选择时而产生的。早期察觉问题,不独自烦恼,主动向人咨询商量,是预防自杀的第一步。这就要求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敏感地捕捉来自周围的求助呼声,并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理解。

标题照片:曾经的跳楼自杀多发地高岛平住宅区,走廊上安装了防止自杀的护栏(与本文无直接关系,时事社)

健康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