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蜕变,成为优秀外国人才所青睐的企业

社会

为了加强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确保优秀劳动力,日本国内对于外国人才的需求正在日益提升。然而,要想有效利用和留住外国人才,日本企业的意识改革势在必行。

拿着低廉工资做牛做马

“日本企业的员工到底要工作到几点?”

一位在上海市金融区工作的中国女性职员曾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她有一次加班到晚上11点,偶然看到了位于同一楼层的日本某银行办公室内,许多日本人仍在默默工作,毫无将要回家的迹象。她的同事也曾看到过同一光景,所以她们那样的年轻人更加强烈地认为“日本的银行很恐怖”。

据“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6年白皮书”(中国日本商会发布)数据显示,进入中国的日资企业为23094家(截至2012年末),在华日企直接或间接雇用了超过1000万中国人。虽然接触到日本企业文化的中国人不少,但他们绝非就接受了这种文化。

在上海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工作压力太大!”

在中国日企里工作的中国人几乎人人都会这样说。虽然工作上有压力是正常的,但他们说这话时带有“不要用那么一点工资就让我们做牛做马”的意味。一位在日资化工企业上班的31岁中国男性这样说道——

“和本地小型民营企业相比,日企的待遇不算差,但这并不能让人感到满意。我想对公司说,请别再给我超过工资水平的工作量了。”

顺便提一句,上海近郊日企事务岗位的工资水平在4000~2万元(1元约合16日元)之间,说起来好像上下浮动空间较大,但实际上大致都集中在6000~8000元这一带。而且,这一工资水平与本世纪头五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日企的工资金额还停留在15年前的水平。中国人在“待遇方面”眼光极为挑剔,“薪水低,不好休假,又难晋升”的日企在他们眼中是缺乏吸引力的。

“不执着于日企”

现在有超过67万中国人在日本生活,其中不少人在工作时享受和日本员工同等的条件。但即便如此,似乎日本企业依然谈不上“凭借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吸引着中国人”。一位在航空公司工作的女性员工(35岁)这样说道——

“不知不觉之间已经适应了职场环境,人际关系也还不错。不过,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我会毫不犹豫地回国。我并没有一定要在日企工作的执念。”

上世纪90年代,一说起丰田、松下、索尼,那可都是中国人憧憬的日本品牌。一名就职于日本某一流制造企业的20多岁中国男性袒露心声说——

“之前没有想到日本公司是这样一种垂直结构的社会。我和旁边的部门从来没有说过话。原本是冲着国际企业的名头来的,结果发现和我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要削减经费开支,所以只有科长和部长能去国外出差。目前我正在寻找下一份工作。”

积极录用外国人才

2015年,亚洲各国赴日留学人数突破了20万人。亚洲国家留学生占到了赴日留学生总数的90%以上,中国留学生又占到了其中的近半数,而近年来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缅甸人的身影。

一些日本企业积极录用缅甸人,横滨的ALPS技研(总公司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便是这样一家企业。

以设计事务所的形式创立于1968年的该公司,始终秉持“在顾客身边从事设计与开发”的理念,真正实践了“技术人员派遣事业”。该公司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单纯地网罗人才进行登记后派遣出去,而是一旦发现人才就将其签约为正式员工,然后再派遣出去。包括外国人工程师在内,这家企业现拥有大约3000名员工。

缅甸人Aung Kyaw Phyoe今年36岁。已在ALPS工作了六年,目前在营销推进部国际室负责缅甸事业推进事务。针对选择日企就业的动机,他这样说道——

“近年来,进入缅甸的中国和韩国等周边国家企业日益增多,而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关于日本人和日本企业的负面新闻。从孩童时代开始,我就一直向往在日企工作,能够进入ALPS真是求之不得的机会。”

同时,当被问到为什么一干就是六年,他表示“因为公司里充满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我也时常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前辈照顾后辈”是该公司的一大特色。

Phyoe所属的国际室半数员工都是外籍人才。他之所以被公司录用,是因为在当地负责接待时展现出了“体贴他人”的秉性。该公司国际科科长本谷刚也强调“在用人方面没有日本人和外国人之分。莫如说我们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素养”。

专业从事打桩基础工程的施工企业Omtecinc(总公司位于东京都丰岛区)2016年春季录用了越南人Nguyen Minh Hoang(29岁)作为后备干部。一个背景原因在于日本政府正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出口战略。海外事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自己公司培养出来的外国人才。

对于毕业于越南交通运输大学高速公路设计专业的Hoang而言,被该公司录用可谓是得偿所愿。因为他早在读书时就“得知越南有一些借助日本ODA修建起来的桥梁,从那时起便很想学习日本先进的技术”。

在东京都内好几个施工现场,Hoang已经挑起了技术指导的大梁。他用短短几个月就迅速精进的日语吐露了自己的抱负——

“自己也拥有一些日本人不具备的经验。什么是施工现场的最佳做法?我将不断去思考超越现状的最佳方法。”

想从日本企业学到东西

也有一些中国人才真诚地希望从日本企业学到东西。GMO Brights Consulting株式会社(总公司位于东京都涩谷区)是一家专为知识产权遭受侵害的日本企业提供战略性支持的企业。供职于该公司的上海人平安(28岁)在这个职场学到了很多东西。

平安表示在日本学到了很多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平安的工作是收到顾客的业务委托后,筛选出中国电商网站上的“可疑对象”,向顾客提供信息。他回忆说——

“从学生时代开始,身在中国的我就很喜欢上网看动漫,来到日本以后,我明白了在中国理所当然的‘一切免费’其实是有问题的。做了这份工作以后,我才了解知识产权是应该受到保护的。”

之后,平安拼命学习,考取了“知识产权管理工程师2级”资格。

尽管如此,回国后想要运用知识产权相关经验再谋职业的他却遭遇了困难。他说“中国不像日本,并没有类似日本的专利代理人那样针对知识产权的专业资格”。

虽然平安在日本积累的经验未能对他在中国的职业生涯产生直接帮助,这一点有些令人感到遗憾,但深刻理解了“知识产权是什么”的人才实现了成长,这一点的意义非同小可。

肯定日语能力以外的资质

位于东京南麻布的天普大学(主校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日本校区65%的学生都是来自海外的留学生。身在日本学习,同时可以拿到美国的学位,这吸引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生来到这所学校。选择留在日本,希望塑造未来职业生涯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不过,该校就业部工作人员泽健太郎表示“日本企业与外国留学生的对接依然面临很多课题,目前来看仍处于发展阶段”。据他说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企业要求“学生们必须具备相当于‘日语能力测试1级’的较高日语水平”。

由于少子老龄化导致日本年轻人口不断减少,日本政府希望在接收留学生的同时留住优秀的外国人才,于2008年推出了“30万留学生计划”。然而,有一道厚实的“语言屏障”横亘在录用方与应聘方之间,导致本该起主导作用的日本企业在录用留学生问题上始终不积极。

于是今年11月,天普大学与上智大学邀请多家“不拘泥于日语能力测试1级水平的企业”,共同举办了一场英语招聘会。泽健太郎表示——

“提高留学生的日语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对学生们的其他资质予以肯定,广开大门,或许也是一个方案吧。”

成为外国人才所青睐的企业

有一种批评观点认为“日本企业要找的是‘拥有外国人的外表,内里却是日本人’的人”,我们必须倾听这种声音。回到德国的Anna Petrova(33岁)在日本获得企业内定聘用时,曾接受过外部举办的新员工培训,他回忆道——

“当时的培训让我感到简直就是‘为了把我们改造成日本人’。虽然我也说服了自己,想着如果客户是日本人,那也就只能如此了。”

Anna在日本生活期间最惊讶的是“无论什么东西都被程式化了”。

“以前听说日本企业普遍都喜欢条条框框,我非常吃惊。有时候我甚至感到有点恼火,本来还以为可以更自由一些。”

来自法国的André Guillaume(30岁)对“日本企业特有的‘确认’手续”抱有疑问。他说“在日本企业里需要多达两三天时间来等待业务员、主管、部长、本部长,以及相关人员的确认”。

虽然这是日本特有的慎重,力求规避“万一”的风险,但日本的这种“慎重”在中国等亚洲新兴国家也不太受欢迎。最终日本企业会被贴上“决断迟缓,错失良机”的标签。

据说,虽然日本文化在法国口碑很好,但法国人对日本企业的反应却很一般。“日本企业给人一种‘过度劳动’的强烈印象。即使有带薪假,也很难像法国那样可以连休,并且公司内部有一种让人觉得难以开口请假的氛围。”

对于不断加快全球化步伐的日本企业,以及少子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日本而言,无疑需要优秀的外国人才。然而,能否成为外国人才所青睐的日本企业,这是今后的课题。或许“忠言逆耳的外国人才”,更应该受到日本企业的欢迎。

(2016年12月5日)

标题图片:2016年春季,施工企业Omtecinc录用了越南人Nguyen Minh Hoang(图片由笔者提供)

日本企业 留学 就业 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