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鳗鱼学”,保护鳗鱼资源

社会

为了保护被指定为濒危物种的日本鳗鲡,日本和中国、韩国、台湾的研究者们共同发起了“东亚鳗鱼学会”并在3月召开了成立大会。对日本人而言,鳗鱼是司空见惯、不以为奇的鱼类,而实际上它又是一种充满了未解之谜的生物。就如何保护鳗鱼以及最新的鳗鱼研究动向,我们采访了该学会会长、日本大学教授冢本胜巳先生。

冢本胜巳 TSUKAMOTO Katsumi

日本大学生物资源科学系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专业为海洋生命科学。1948年出生。从事日本鳗鲡产卵地的调查研究长达40余年。2009在马里亚纳群岛西面海域采集到野生鳗鱼卵,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而且还确定了产卵地点。现在他仍坚持前往马里亚纳群岛,继续研究并希望破解鳗鱼产卵的奥秘。

利用所有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期恢复鳗鱼资源

——首先请您谈谈东亚鳗鱼学会成立的经过、宗旨和目标,以及今后将如何开展活动。

创建完整的鳗鱼学问体系“鳗鱼学”(Eel Science),也是本学会的目的之一。此外也希望借此广泛进行社会宣传。鳗鱼的资源问题与社会意识也有着密切关联。为了维续食用鳗鱼的传统,还有必要进行文化方面的研究。我希望“鳗鱼学”能够发展成一门融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问。

——日本鳗鲡资源被认为已是岌岌可危,鳗鱼鱼苗在东亚的4个国家和地区捕获,并通过养殖来以供消费。听说近年来在中国、台湾等地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吃鳗鱼。那么,这些国家和地区对鳗鱼资源的保护意识是否也有所提高了呢?

就东亚地区来说,台湾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高,韩国次之,中国还比较差。日本对这个问题抱有的危机感是最强的,这4个国家和地区从2012年开始推进协商有关鳗鱼资源的保护及管理问题,其中起着带头作用的也是日本的水产厅。

日本鳗鲡的柳叶鳗(Leptocephalus)(提供:冢本教授)

鳗鱼鱼苗(提供:冢本教授)

日本对鳗鱼养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每年回游的鳗鱼鱼苗数量很不稳定,因此当时的水产相关人士、鳗鱼养殖人员对资源状况产生了很大的忧虑。过去的鳗鱼鱼苗数量是在较高水平上出现波动的,但进入70年代后开始急剧减少,现在一直在低水准上徘徊。并且,完全养殖的实用化目前仍未实现。因为鳗鱼在远洋深海产卵,我们尚未把握它的产卵生态。现在人们食用的养殖鳗鱼,100%都是从喂养天然捕获的鳗苗而得来的。

成年鳗鱼的保护和有节制的消费

——日本的鳗鱼鱼苗捕获量在2013年渔期下跌到5吨,社会上蔓延着“要吃不到鳗鱼了”这种危机感。第二年的201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日本鳗鲡指定为濒危物种。此后日本将鳗鱼养殖改为许可制,试图通过限制鳗鱼饲养数量来推动鳗鱼资源的保护工作。到现在已经3、4年过去了,您对现状有何看法?

消費者们对鳗鱼“少”而“贵”的状况已经习惯了吧。2000年前后,包括进口的中国产鳗鱼在内,日本的鳗鱼年消费量在10万吨以上。想当年,烤鳗鱼在百货公司的地下食品卖场堆积如山、廉价倾销;此后由于欧洲鳗鱼的国际交易被禁,从中国的进口量大幅减少,价格也变得越来越高。

这4年来,我们研究人员不断呼吁“珍惜鳗鱼”、“鳗鱼资源濒临危机”,由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提高了认识,我认为在消费意识的改革上是颇有成效的。

保护和恢复鳗鱼资源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护成年鳗鱼,让它们尽可能多地回到产卵地产卵。鳗鱼是国际性的资源,东亚4个国家和地区协调一致共同推进保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期待现已成为鳗鱼一大产地的中国加大各种保护工作的力度,比如改善河流环境、限量捕获鳗苗等等。我希望鳗鱼鱼苗的捕获量能够回到40、50年前的水平上。

——那么鳗鱼的消费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

我认为日本人的鳗鱼消费量现在最好能减少一些。我非常希望那些鼓动消费者大肆消费鳗鱼的业者们能听到并重视我的这番话。

鳗鱼是日本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理性的鳗鱼业者,为了将鳗鱼饮食文化保存下去,呼吁消费者珍惜鳗鱼,节制食用。但很多零售业者则都是把鳗鱼作为“摇钱树”对待的。

我一直提倡的消费方式,是一年当中在值得祝贺的日子里吃上几次鳗鱼。我希望消费者能充分了解鳗鱼的现状,付出相对高的价钱,将鳗鱼作为“筵羞”来对待。

鳗鱼产卵之谜

——在这项以阐明鳗鱼生态为目标的尖端研究中,您希望发现日本鳗鲡的产卵、生殖瞬间。您5月在马里亚纳海进行的最新调查有什么成果吗?此外还想请教一下这项研究的意义所在。

马里亚纳海采集的野生日本鳗鲡卵(提供:冢本教授)

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雄性鳗鱼和雌性鳗鱼的相遇过程令人不可思议,而且还没有人亲眼见证过这一情景。

为避开通过视觉获取食物的捕食者,成年鳗鱼白天生活在黑暗、寒冷的深海(水深约800米)中,夜间它们游到相对温暖的浅层(约200米)海域。接近新月时,雌性鳗鱼在浅层的高水温下排卵。

这时的雌性鳗鱼,其尾部会排出信息素。雄性靠近之后刺激雌性的腹部和鳃以促进其产卵。雌性排放出大量卵子,雄性则将精子射于其上——。我猜想它们的交配过程大概就是这样的吧,这是基于实验室中通过人工激素促进鳗鱼成熟的实验而得出的推论。

如果能看到鳗鱼产卵的情形,便可以了解大自然中的雄性鳗鱼和雌性鳗鱼一次是几条一群进行交配的;此外,还可以确定鳗鱼聚集的场所有着什么样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条件。如果能推断出产卵成年鳗鱼的数量和性别比例,那么从中得到的重要启示,必将有利于鳗鱼的资源管理和繁殖对策研究。

进而如果能够了解鳗鱼成熟产卵时所必要的条件,那么在完全养殖的技术开发工作中,就可以人为控制最合适的环境条件,鱼卵的质量也会飞跃性地提高。

遗憾的是,就我们在船上的观察来看,似乎在今年的航海调查中并未发现鳗鱼产卵的场景。今后我们会利用潜水艇和深海相机的摄影图像,以及各种观测数据,进一步进行细致的分析,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采集鳗鱼卵和柳叶鳗时使用的直径3米的大型浮游生物网(提供:冢本教授)

通过“环境DNA”技术精确定位

我们通过分析1991年在航海调研中采集到的柳叶鳗(鳗鱼鱼苗),基本上确定了鳗鱼的产卵场所,那是一个长轴100到200公里的椭圆形区域;而通过2009年采集到的鳗鱼卵,我们又将产卵地进一步缩小到10公里单位的范围之内。但是要想实际看到产卵过程,还有必要进一步将产卵地的范围缩小到数十或数百米的精准范围之内。要知道,鳗鱼产卵可是在一瞬间就结束的。

我们已经知道了产卵地的水深在200米左右,但是能否将我们现在掌握的“10公里范围”进一步缩小,那才是成败的关键。此次航海调查的最大成果,是通过“环境DNA”技术从海洋中检测到成年鳗鱼排放出的DNA,据此有可能将产卵地点从10公里推定到数百米的范围之内。

我们推测新月的3天前是产卵的高峰时期。此次航海调查在新月的5天前探测到了环境DNA的征兆,3天前发现了大量环境DNA的信号。我认为产卵地就在我们调查船的附近。

调查中使用的载人潜水调查船“深海6500” ©JAMSTEC

破解生态之谜,向完全养殖的实用化迈进

——作为研究者,您对鳗鱼这种生物的哪个部分最为着迷呢?

鳗鱼是一种神奇的鱼,有时甚至会让你产生“它或许不是鱼”的想法。首先,虽然它是鱼,但除了胸鳍以外没有明显的鳍。实际上鳗鱼完全没有腹鳍。柳叶鳗这种特别的幼鱼,也是独一无二的,它的样子和成年鱼毫不相同。身体可以柔软地弯曲而且黏糊糊的,十分有趣。另外,它还有让人吃惊的超能力。因为它可以用皮肤呼吸,所以只要环境比较潮湿,鳗鱼在陆地上也能存活个2、3天,并能逆大瀑布而上。

最吸引我的还是鳗鱼的大回游。它们会特意回游到几千米外的远洋去产卵,但它们是怎么知道目的地在哪里的呢?为什么非那个地方不可呢?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它们要如此“历尽艰辛,远渡重洋”呢?这些问题都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日本在鳗鱼的基础研究领域上走在了世界的前沿。我们在产卵地采集了太平洋的日本鳗鲡卵和成年鳗鱼,甚至已经能够确定它们的产卵地点。在养殖实用化技术方面,也没有哪个国家比日本更为先进。

我们已经向完全养殖迈出了实验性的一步,但是还达不到产业化生产的水平。现在孵育一匹鳗苗需要花费数千日元。我们的目标是将成本缩减到数十日元。就算是降低到数百日元,在野生鳗苗歉收时也能到达上市销售水平。

现在的开发研究若能再向前迈进一步,便能开启实用化的道路,可以大量生产出人工鳗苗。将它们用作鳗鱼养殖的鱼苗,就可以大幅减轻对天然鳗鱼资源的影响,从而实现资源的保护。

采访、撰文:nippon.com 日本网 编辑部 石井雅仁
标题照片、采访摄影:nippon.com 日本网 编辑部 大谷清英

(2017年6月7日)

翻译协作:客观日本

鳗鱼 环境保护 野生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