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婴儿安全岛”创设10周年:效果受到质疑、孩童有了解自己身世的权利

社会

熊本市慈惠医院自创设婴儿安全岛“鹳鸟摇篮”,匿名保护弃儿后,已走过了10个年头。至今,这里共接收了130名婴孩。笔者对这种做法的效果提出质疑,并指出应该尊重孩童了解自己身世的权利。

慈惠医院位于静谧的住宅区。穿过院内的小路可以看见一扇小门,那里便是婴儿安全岛(一下简称弃婴岛)。它是2007年5月由慈惠医院的理事长莲田太二仿效德国的做法所创设的。德国从 1999年开设弃婴岛,最多时有90来处。

关键在于婴儿出生前的周遭对应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统计,2016年日本遭虐待致死的婴孩有44人(母子一同自尽除外),比前年增加8人。其中0岁婴儿27人,占61.4%。根据过去10年的统计,每年遭虐待致死的婴孩都在50人上下,很难看出婴儿安全岛的设置效果。

对设置婴儿安全岛的必要性,医院方面介绍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位因杀害婴儿而被捕的母亲,在狱中对来访的某研究人员说,“虽然知道婴儿安全岛的存在,但自己没有去熊本的路费。”据此这位研究人员主张:“不能忘记世上还有身陷贫穷困境的人,如果就近有弃婴岛,那么婴儿就可以得到挽救。”

但果真如此吗?“把婴儿送到熊本去吧,但没钱去,还是杀了吧?”刚刚生了孩子的女性是如此把金钱和生命放在天平两端衡量的吗?担任怀孕电话咨询的助产师说:“新生儿会尖声哭泣,可以想像很多人为此受到惊吓,不由得伸手去捂婴儿的嘴。”未在医疗照护下出生的婴儿,即便嘴没有被捂住,也会因满面的羊水而窒息;没有适度保暖,也会有低体温致死的危险。

这位女性在这种不知如何是好困境中,或许是不小心导致婴儿死去的。当被问到为何不将小孩送到熊本,她可能也不知如何回答,于是就以“没有路费”当作借口搪塞。

她所需要的,是弃婴岛吗?我认为她真正需要的,是婴儿出生前周遭人为她提供应有的关怀,将有关咨询和医疗机构介绍给她,让她与那些可以伸出援手为自己排忧解难的人们建立起联系。有些父母就算不是存心虐待小孩,但因为无法控制情绪而下了重手,这样的例子是存在的。对那些没有杀人意图却不小心伤害小孩致死的父母,呼吁他们“在下手前送到我们这里来吧”,这样做的效果究竟有多大呢?

弃婴岛真能拯救婴儿的性命吗?

另一方面,实际将婴儿送到弃婴岛的人,他们是否真的处于会失手让婴儿死去的状态之中呢?送到熊本之前,他们要先调查医院的所在地,然后搭飞机或转乘新干线到熊本,这是一系列冷静思考下的行动。医院方面或行政事务部门通过事后接触发现,当事人利用弃婴岛的原因虽然各不相同,比如生活贫困、未婚、社会体面等等,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当中没有人产生过要杀害婴儿的念头。一位曾供职于儿童咨询所的人士也说:“就算没有弃婴岛,也有许多人会到儿童咨询所商量有关自己无力抚育孩子的事宜,或是觉得再穷也要自己扶养孩子长大,很难想象他们会杀害婴儿。”

将婴儿送到弃婴岛的人,或许知道那是社会“公认”的地方,所以把婴儿遗弃在那里,不会被警察逮捕。弃婴岛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所以没有出现过因弃婴而被问罪的案例。在弃婴岛创设首日就被送来的3岁儿童,母亲在交通事故中过世,身为未成年者监护人的亲戚挪用了孩子继承的保险赔付金。过了4年才因自责之念而自首,最终盗领保险赔付金一事得到宽恕处理。另外一个问题是,孩童中有一成是残疾儿。考量到现实情况,愿意领养他们的人不多,因此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得生活在福利院这样的设施里。

德国审议会建议废止弃婴岛

慈惠医院是仿效德国创设的弃婴岛,但在德国, 2009年,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言的伦理审议会通过对过往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弃婴岛并没有为杀害新生儿的人所利用”,“没有任何案例可以推断,如果没有弃婴岛婴儿就遭到了杀害”,也就是说,他们否定了弃婴全岛可以拯救婴儿性命的可能性。而且,该审议会诟病称,弃婴岛的设置,剥夺了孩子了解自己身世的权利,批评其存在严重的缺失,侵害了基本人权,建议废止。作为其替代方案,采用了咨询机构以真实姓名受理,而在医院容许匿名的保密生产制度。

熊本市为检证弃婴岛的使用状况而成立的由儿童福利专家、医生以及律师等组成的专家小组认为,弃婴岛容易导致轻率的弃婴行为,而且也无法容许永远匿名,强烈要求与双亲取得联络。但是,此建议并无法律上的强制力,医院方面坚持认为“匿名是必要的措施”,表现出毫不让步的姿态,双方各持己见,互不妥协。

孩子们因“不知道父母是谁”而不安

把婴孩送到弃婴岛的人,或许回避了当下的难题,但美国休士顿大学的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教授认为,羞耻感如果不说出口,将会日益增大。秘密长久深藏心中,容易造成某些心理障碍,比如抑郁或上瘾症状(《不完美的礼物:放下“应该”的你,拥抱真实的自己》)等。而且,对于匿名弃养孩子的人,最终可能也没有益处。

要掩盖自己曾经怀孕的这种想法并非无法理解,但被“掩盖”的孩子将会怎样呢?我们采访了一位被弃养的孩子,已经10多岁的他倾诉了心中的苦恼:“不知道父母是谁很不安,我希望知道将我送到弃婴岛的理由。”

《儿童权利公约》明文规定了儿童有知道“谁是其父母的权利”,但在签署国之一的日本,被送到弃婴岛的孩子们,却如同在战争中与父母离别的遗留或遗弃孤儿,他们或许要一辈子去寻根。他们连自己正确的出生日期也无从得知,而且由于不知道负有扶养责任的父母是谁,还无法加入健康保险。不了解情况,也不知道谁是亲生父母的人,却要被迫负起上一代意外怀孕的责任。如果弃婴岛真的“拯救了孩子的性命”,为何却让他们承受这样的后果?

据说医院的护士们当初看到弃婴岛的婴儿时落泪满面,其中一位回忆说:“比起救人一命的心情,更多的是感到这个孩子没了妈妈,悲伤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关于弃婴岛的报导,大多都聚焦于“保护生命”、“拯救生命”、“救命第一”这一方面。但是,如果仅以医院方面“希望救护婴孩生命”的动机,以及保护了130位儿童这样的事实,就断言“拯救了”孩子,那是非常片面的。“拯救生命”这样的美丽辞藻,是谁都难以反驳的,因此容易让人陷入头脑空白,怠于思考的状态。笔者认为,面对崇高的理想,更须突破既有观念,在有限的资讯中持续检证,才是媒体报导应尽的责任。

标题图片:设置于熊本市西区慈惠医院的日本唯一一个“婴儿安全岛”。这里置有新生儿专用的婴儿床(提供:森本修代氏)

福利 兒童 單親媽媽 棄嬰保護艙 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