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政权面临国内问题的严峻挑战

估量“中国风险”

政治外交

成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同时存在着种种风险。邻国日本应该如何与之相处?请看东京大学川岛真副教授(nippon.com编辑委员)的分析。

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大国”?

中国已成为世界大国。即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还很低,但构建一个缺少中国的世界和东亚秩序则是难以想象的。然而,若是问起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大国”,或者今后“将成为怎样的大国”,恐怕连中国领导人也无法完全把握。尽管如此,生活在中国的人们无疑感受到了各自所处环境的变化和他们眼中景象的变化,而且可以肯定,他们在感受现时变化的同时,还总是抱着对未来的希望与不安。

另一方面,正如声称“中国本来如何如何”的论调那样,相对于中国的变化,有些言论更倾向于关注其连续性、共同性,力求指出“中国的本质”。同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具有多样性,所以诸如‘中国如何如何’这类将‘中国’作为主语的讨论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这些观点虽然都有切中要害的一面,然而,无论是“中国本来如何如何”的论调,还是“不存在中国如何如何”的观点,或许都反映了一种逃避揭示中国当下现状的倾向。

 “真实的中国”?

在解释说明中国之际,人们常用到的一个表述是“必须把握‘真实的中国’”,而且这已成为日本国内研究当代中国的学者们反复强调的警句。这是一种告诫,即针对幅员辽阔且呈现多样化差异的中国,不能“盲人摸象”,仅凭自己看到的中国的某一面就以偏概全地评论“中国如何如何”;同时它又是对两个极端,即以个人的政治信条过度赞美文化大革命,或是一提到中国就诋毁谩骂的一种批评。

但是,说到什么才是“真实的”?这个问题就复杂了。究竟什么是“真实的”?它由谁来如何判断呢?按道理而言,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本质”,就无法明确是否“真实”,因此,这或许是一句没有答案的警句。当然,把握“中国的本质”也并非易事。

难以估测的“中国风险”

对于中国的未来,一直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性”。它源自于中国自身的变数之多,以及信息公开的局限性等。然而时至今日,以往一直被视为“常量”的因素也开始向“变量” 转化。

从政治上看,存在着共产党未来是否继续执政这一关键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无疑是困难的。不过,正如(本网站)“中国国内问题”专题中富坂先生阐明的那样,共产党政权的国内统治正面临严峻问题,今后肯定会采取旨在“延长寿命”的各种政策。但是,在集体领导体制下,无望形成强势的领导力。利益集团也呈现多元化,从而更难采取一致性的行动。如实反映这种共产党政权形象的,正是其“统治”形式。共产党政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统治(govern)着“中国”呢?看一看本专题中阿古女士描述的农民工问题就会发现,中国国内涌现出各种不平等现象,政府却在强硬地压制力图纠正不平等现象的社会运动。

长期以来,支撑共产党政权的基础是革命和民族主义思潮,然而最近20年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富裕”。这种“富裕”不仅让共产党干部从中受惠,更是牵引了这个国家和政权,但它催生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正逐渐成为政权的致命伤。但是,正如本专题中梶谷先生论述的那样,长期处于“过剩资本投资”状态的共产党政权,其经济政策已经达到极限,要解决眼前的诸多问题,可谓难乎其难。

另一方面,我们还不可忘记,中国最大的风险在于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超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鉴于中国的移民政策比日本更加严格,且长期以来还将人口规模作为国力的基础等因素,所以今后也有可能放宽人口控制政策。至于环境问题,正如本专题中上田先生指出的那样,已到了相当严峻的地步,包括日本及其他国家的援助方式在内,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作为邻居的中国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这种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是无法回避的。相对距离较远的欧美国家可以单纯关注如何与中国合作,但作为邻国的日本则不可能只谈合作。从此次围绕尖阁诸岛(钓鱼岛——译注)的对立中也能看出,日本所处的地位尤其容易受到“中国风险”的影响。

日本需要做的,是准确把握这些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避免蒙受损害。其次,为了努力减少这些风险,还应对中国开展必要的工作,并防范由这些风险带来的诸多问题。不过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将中国未来的各种可能性纳入视野。比如,不仅仅是努力建立政府间的良好关系,还应该全面均衡地关注中国国内各种群体的存在,与不同观点的人和组织构建更好的关系。相对于今天,战前的日本在某些方面更擅长与如此多样化的中国打交道。侵略和战争应当反省,但我们已经迎来了这样一个时代,即需要在历史中学习如何把握中国、如何与中国交往,刚柔并济,多层次多角度地与中国交锋抗衡。

中国 川岛真 政治 外交 国际关系 Kawashima Shin 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