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60年反思

从开发经济学角度看日本的ODA

政治外交 财经

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和发展经济,日本的ODA今后应该怎样推进呢?让我们来听听开发经济学家的建议。

日本的援助,虽有成果,却不为人知

盛产大马哈鱼并大量出口日本的国家是哪里?答案是,智利。那么,在南半球,哪个国家盛产大豆呢?是巴西。但在四五十年前,智利根本连一条大马哈鱼都没有,巴西也不是大豆的重要产区。那么,是谁最先开始了在智利的大马哈鱼养殖?又是谁在巴西的喜拉朵这块曾被公认为不毛之地的广袤大地上开始了大豆栽培的呢?答案,是日本人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但是,针对由谁实现了如此伟大的事业这一点,不仅在日本国内,在国外也不为人知。智利的大马哈鱼养殖和巴西的大豆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经常成为世界银行的话题,但没有人认识到日本为此所作的贡献。(*1)

再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泰国有“亚洲的底特律”之称,现已成为了一大汽车生产地呢?这是因为有日本的指导,其中也包括日本的汽车相关企业。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也是汽车生产制造的一大基地,据说这也是日本在该地区培养了汽车生产制造人才的结果。

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本田汽车合资工厂。珠江三角洲聚集了一批以日资企业为首的汽车制造和零部件工厂。摄于2006年(时事通讯社)

日本ODA为亚洲的“绿色革命”的贡献

上面所说的例子,都是日本引以自豪的政府开发援助(ODA)的成果。笔者熟知的一个例子,是亚洲的绿色革命(*2)。20世纪60年代的亚洲热带地区,失去了扩大耕地面积的余地,同时,已有农业用地的产量增长乏力,粮食产量的增长远不及人口的增长。为此,人们都担心发生严重的饥荒。而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是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研发的高产量水稻品种及其配套的灌溉投资。

因此发生了“绿色革命”。从1970年到2000年,亚洲热带地区单位土地面积的水稻产量提高了2倍,稻谷生产总量达到了3倍。结果,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亚洲的饥荒威胁也随之消失了。日本研究人员在IRRI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政府向IRRI提供了大量资金用于研究开发和培养人才,并与亚洲开发银行一起大力支持灌溉投资。这也是日本的海外援助带来划时代变化的一个典型事例,然而普通人也同样不知日本从中做出的贡献。

除此之外,日本的援助在以亚洲为中心的地区也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即使是笔者这样专门研究开发经济学的人,对日本援助的实际情况也不是很了解。从开发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上述成功案例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投资的组合实施。虽然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现在就能作出的评价是,日本的ODA通过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很多发展中国家产业的发展。

有效的战略,不可或缺

日本负责对外援助工作的人,往往认为援助项目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提供资金援助,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产业。这虽然不是大错,但在笔者看来是个问题。如今,国际社会在对外援助上,就如何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或者如何才能减少贫困问题上,全然没有一个“战略”共识。当然了,“没有战略的援助”,是无法期待成效的。它就像是朝着球门踢球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的,是要拿出有效的战略策略。也就是说,这必须是ODA的一个重要目标。

日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虽然进行了有效的援助,但没有收集数据,也就是说没有证据。因此,日本的ODA也无法影响其他援助国的政策。但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欧捐助国家,正经历“援助疲劳”同时,看起来也正对援助措施失去信心。正因为如此,日本应该铭记在心的是,智力援助才是最大的援助。

(*1) ^ 关于这两个事例,国际协力机构研究所出版了很有意思的书籍:细野昭雄所著的《把智利变成大马哈鱼出口大国的日本人》(2010年)和本乡丰与细野昭雄合著的《巴西不毛之地“喜拉朵”的开发奇迹》(2012年)

(*2) ^ 指一种农业技术推广。20世纪60年代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将高产谷物品种和农业技术推广到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促使其粮食增产的一项技术改革活动。

寻找正确的开发战略

很久以来国际社会就一直在呼吁消除贫困,但对应该如何去做的问题,即所谓的“开发战略”的讨论却依然没有很大进展。正在逐渐形成的共识有两点,即为减少贫困,关键是要为贫困者创造工作机会;为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引进新技术发展农业和制造业。这是极其理所当然的事情。

世界银行的主要出版物《世界发展报告》2013年版的主题是“工作”,而2016年版(2015年秋季出版)则是“开发与创新”。世界银行描绘的蓝图,是通过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创出工作岗位,从而减少贫困。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具备如何引发创新的战略才行。(*3)

培养人才是关键

首先应该做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制造业,这就意味着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不管多么有精良的设备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如果经营者没有经营和技术方面的知识,企业就不会成长。最近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高管们缺乏经营能力,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发达国家积累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学习利用这些智力资源。

为此,笔者正和同事园部哲史教授一起,在JICA和世界银行的帮助下,正在非洲对日本式经营法“改善”(*4)的有效性开展验证工作。到目前为止,成果很不错。企业经营效率提高,必然会带动基础设施的改善并对融资产生积极效果,在这个阶段投资基础设施,帮助他们融资就可以了。特别是建设那些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区,作为支持企业腾飞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这就是我们对制造业“开发战略”的思路。

类似的思维也可以应用在农业方面。对于农业来说,重要的人才是研究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农业技术受到气候水土的影响,所以在很多时候,不能把一国的技术原封不动地拿到另一国家直接使用。这时,就需要开展应用研究,使先进技术适宜于当地气候水土。但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现今已经知道,亚洲的水稻技术在非洲也能通用。所以,非洲的大米绿色革命,几乎不需要开展应用研究就能得以实现。

于是,笔者向JICA大力推荐组织了振兴非洲稻作事业共同体(Coalition for African Rice Development,CARD),目标是从2008年起十年内使稻米产量实现翻一番。但由于缺乏培养技术推广人员的资金,能否实现翻一番还很不明朗。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如果取得进展,新技术开始普及,与灌溉投资和提高市场能力相关的运输通信方面的投资收益率就会提高。和制造业一样,在这一阶段投资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率将得到切实提高。如果出现无法支付化肥费用的问题,那么在这一阶段考虑融资方法即可。这就是我们在农业“开发战略”上的思考。

这些战略,和日本ODA向来的思路基本上是不矛盾的。下一步,就是JICA和民间企业、研究人员共同合作,使这个开发战略跃上新的台阶,通过检验其有效性,向世界宣传推广这个卓有成效的开发样板。如果能做到这些的话,日本的ODA政策将一定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标题图片:2012年2月,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近郊收割稻谷的农民(照片提供:路透社/Aflo)

(*3) ^ 详细内容请参阅拙作《为何贫困国家难以消失》(日本经济新闻社,2014年)

(*4) ^ 改善(Kaizen)法,是一个日本管理概念,指逐渐、连续地加以改善,是日本“持续改进之父”今井正明在《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书中提出的。被认为是日本人竞争成功的关键——译注。

发展战略 政府开发援助 ODA 发展中国家 减少贫困 绿色革命 世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