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退位问题考

天皇退位是“紧急避难”,但也会构成先例

政治外交

围绕明仁天皇退位问题,政府近期将向国会提交允许“仅限一代”生前退位的特别法案。在这个问题上,政府成立的专家委员会(经团联名誉会长今井敬担任主席,共六名成员)为安倍晋三首相提供了咨询,并展开了深入讨论。我们采访了代理主席御厨贵先生,请他介绍了有关会议讨论情况。

御厨贵 MIKURIYA Takashi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东京大学尖端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专攻日本政治史、口述史。1951年生于东京。从历史研究角度出发,他将口述史方法引入日本,直接听取相关者的陈述,重点针对政治家实施了大量调查。2007年开始担任TBS电视台政治讨论节目“时事放谈”的主持人。

退位讲话,强调了“作为象征的职责”

——有关天皇退位的一系列动向始于媒体的先行报道和去年8月明仁天皇本人发表的“视频讲话”。您如何理解明仁天皇的“心情”?

明仁天皇重点强调了“作为象征的职责”而非普通的国事行为,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回想起来,每当发生大规模灾害之后,明仁天皇总会踏上慰问灾民之旅,东日本大地震和熊本地震时都是如此,他亲往灾区与受灾群众进行交流。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死难者悼念之旅也在继续。我觉得他相当重视这些作为“象征”的活动。

他在讲话中表达了自己这样的意愿,即由于年事已高,已无法充分履职,因此希望将皇位传给继承人。这着实令人感动;同时我还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现在明仁天皇要把一切交给皇太子承担“似乎有点苛刻”。在后来召开的专家委员会会议上,大家也都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昭和天皇有昭和天皇的生活方式,明仁天皇又有自己的不同方式,以自己的方式去束缚下一代是否妥当呢?至今我仍抱有疑问。

另一点是丧葬仪式。天皇驾崩后,相关仪式将持续数年,需动用大量人员。由于明仁天皇自己有过为昭和天皇服丧的经历,所以他还表达了现在该简化传统的讯息。只要从天皇的位子上退下来,那就不必大操大办各种丧葬仪式了。我不由得感到“原来如此”。

第三点,他强调了“与民同在”。在某种意义上,这实际上指的是“走出去的天皇”。他表达的意思是要积极出访,不能总是待在宫中,现在已经是电视的时代,天皇走出皇宫与国民交流的形象才符合时代对天皇的期待。

摄政,还是退位?

——您认为天皇的讲话,是否传达了有关退位方式的讯息呢?

天皇的讲话鲜明地表示了无意摄政的态度。有人认为,如果天皇健康状况不佳,“可以设置摄政”,在国事方面“可以设置临时代理”,因为这些在宪法上是得到保障的。不过,我在专家委员会举行的讨论中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即只有在天皇不省人事、丧失了意识的时候才能设置摄政。虽然有人认为只要修改摄政条件即可,但那样就必须首先修改《皇室典范》。

于是,专家委员会从“能否先试着减少国事行为(*1)、这一点着手展开了讨论。这一点实现起来相当困难。那么公务行为,比如悼念之旅等“作为象征的活动”又如何呢?宫内厅表示“能减的公务活动,业已减了许多”。

如此一来,我们切换了讨论方向——如果“摄政行不通”,要考虑修改《皇室典范》的话,那么还应该同时讨论退位问题。“是否允许退位”成为了我们会议的第一论题。第二是如果允许退位,具体应该怎么做。大体可以分成三种思路:或者规定“仅限一代”,或者(通过特别立法)制定一个与《皇室典范》相关的折中方案,或者修改《皇室典范》,制定一种恒久的允许天皇退位的制度。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征询了16位各界人士的意见,其中包括宪法学者、宗教学者和负责皇室采访活动的媒体人等。尽管他们各持己见,但我们关注的是“问题不在于赞成或者反对(退位),而是要着眼于大家得出各自结论的理由,促使讨论与之‘合流’,以寻求共同点”。

征询意见后,我们最终得出了“无法设置摄政”的结论。如果按照天皇本人的意愿设置摄政,那就构成政治行为,这是不为现行宪法所允许的。关于退位,虽然(按宪法上规定)政府不能直接接受天皇的要求,但实际上他明确“希望退位”,因此,我们得出了不能不满足其意愿的结论。

(*1) ^ 公布法律及条约、召集国会、任免大臣和官员、接受外国大使及公使等宪法规定由天皇实施的形式性的、礼节性的行为——编注。

寻求制度的完整性

最终,我们认为以选择“仅限一代”的退位方式为好。其理由在于,历史上天皇的更替原本是以驾崩为前提的,也就是今朝天皇逝去后才改朝换代。此次,如果要制定可以永久性地允许天皇生前退位的法律,那么“退位”就会在“驾崩”之前发生。

如此一来,(天皇)年迈之后,必定会遇到“是否应该退位”这样一个“个人意愿”或者“身边人的恣意干涉”问题。是否允许退位的决定将变得极其危险。虽然有人认为“加入高龄条款即可”,但由于“按某个年龄一刀切”的做法会引发强制退位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可以首先排除这个提案”。

专家会议一致认为“尽早采取行动(与法制化挂钩)”是关键,“仅限一代”是最佳方案。

——《皇室典范》的条文中对“退位”没有做任何规定。是否可以理解为要在仅以驾崩为前提的皇位继承规定中新加退位规定的做法“难度大,不可操之过急”?

如果这样(制度化)的话,那么首先第一选择是退位,不退位直到驾崩代表了第二选择,这就将大大地改变自明治以来延续了150年的皇统形式。我们对现阶段匆匆决定这个问题是否合适也感到有些犹豫。最终结论是,现在最好的选择,是从人道主义的观点出发,作为一种“紧急避难”,以特别立法的形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要(在法律中)写入必要条件,以适用于下一位及其后天皇的情况,那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抽象化的法律,会被恣意使用。加之如果承认退位的自由,那还会出现拒绝继承皇位的自由。因此我们认为,如此这般的大量可能性,我们在现阶段展开讨论的话恐有僭越之嫌。

即便是“仅限一代”,也会构成先例

接下来是我个人的见解。如果按此次的讨论结果最终实现了退位,那么无论你怎么强调这次退位是“仅限一代的法律所决定的”,显然它也会作为一个事实而留存下来。今后,无论是在皇室内部还是在政治家和国民当中,都会形成“可以选择退位”“或驾崩或退位”这样的认识。此次“仅限一代”的特别法或许在某种意义上会变成惯例法。

——专家委员会在展开此次讨论时,是否注意了舆论调查的动向等因素呢?另外,尤其重视的是什么呢?

对于一直和媒体冲突对立的安倍政府来说,唯独此次例外地表现出“我们重视国民、舆论的动向”这种态度。因此,我们在新闻发布会上也呼吁各类媒体在今后的审议过程中,实施舆论调查。这个问题刚刚公开时,舆论调查也显示有九成民众“赞成退位”。

然而,针对退位的方式,多数人支持“永久法”,最初支持“仅限一代”的受访者只有20%左右。后来赞成“仅限一代”的比例逐渐有所增长,但如果始终停留在10%、20%这样的低水平上的话,我们也不得不停下来展开思考。

还有一点。我们没有对16位专家的意见做筛选取舍,而是全都拿到桌面上来进行了讨论。我们隐藏了意见提出者的名字,将所有人的主张并排开来,着重对主要观点和意见分门别类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采访人:nippon.com日本网 编辑部 石井雅仁

标题图片:明仁天皇与皇后结束对越南和泰国的访问后回到日本 (2017年3月6日于东京羽田机场,时事社)

皇室 天皇 天皇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