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环境事务次官小林光——“日本与自然共生”

社会 文化 生活

原环境事务次官小林光在为促成京都议定书的缔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他住的是生态环保住宅,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在实践环保。作为环境专家,他为大地震后的日本指出了应该选择的方向。

小林光 KOBAYASHI Hikaru

庆应义塾大学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博士(工学)。专攻环境政策论。1949年生于东京。庆应义塾大学经济系毕业后,1973年进入环境厅(现在的环境省)。曾作为地球环境部环保对策课长为日本成功申办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COP3),负责过京都议定书相关国际谈判工作,并担任过地球环境局局长、环境事务次官。

——今年夏天,由于受地震以及核电站事故的影响,政府提出了家庭节电15%的目标。小林先生已经居住在耗电很少的环保住宅中,再进一步节电,可能吗?

“我家使用太阳能发电,要把购于电力公司的电量削减15%,一开始感觉很难,不过按照3月11日以后的计算,节减了20%,7月以后的3个月又削减了25%。电风扇、常明灯及电脑的充电等都使用了新购置的独立节能型太阳电池;还有,可调节亮度的照明装置也更换上了相应的LED灯泡,并设置了只在使用时亮灯的开关。独立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最大1小时发电100瓦,而且1天可以蓄电200瓦时,1个月就可以使用6千瓦时。数目不小吧!安装费用大约40万日元。我当然决不希望发生地震,但是假设东京遭遇地震灾害,每天也照常有电用。”

——曾预测今年夏季会实施计划停电,有幸度过了这一危机。这不仅是企业,家庭的巨大贡献也得到了很高评价。

“首先,可能是人们都感觉到了如果自己不节电就有可能引发停电吧。当然也有可以节约电费的好处。但是不只如此,更有着对过去的深刻反省:毫无节制地用电、浪费过度,为此需从远方输送大量电力,这就是招致此般危机的重要原因。这不是单纯对缺电做出的反应,应该认为人们有一种更深层的‘意识’。由于核电安全的神话破灭,虽说停电的危机已经过去,但也不是现在就可以停止节电努力的问题。我认为核电站事故确实令人们发生了认识的改变。”

“环境”投资可以收回成本

——由于人们思维的转变,环保更加贴近了民众的生活。LED电灯等的需求增加,市场价格也下降了。

“本来,实施环境对策是可以收回成本的。虽然需要初期投资,但从长远目光来看,经济效果非常明显。‘环保花费资金’的想法只是人们的成见。比如近20年来,日本的经济没有得到发展,那是因为没有开拓新的商机,拘泥于旧模式的行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即使没有发生地震灾害和核电站事故,推进智能电网等的建设也是必然的潮流,不过地震灾害和核电站事故确实加快了开发和普及的速度。汽车也好,家电也好,没有节能设计,就会变得无人问津。”

——太阳能发电也更加引人注目了。

“有人说如果要把1座核电站100万千瓦时的发电能力全部依赖太阳能发电,就必须在山手线(环行于东京市中心的铁路线)内环区域内全部铺满太阳能电池板。我不知道这种计算是否正确,就我自己家的情况来说,1年消费的能源如果换算成热量是4.8万焦耳,而110㎡的占地面积上照射的太阳光能约是其10倍。尽管不能将如此之多的太阳能全部转换为电力,但如果是独门独院住宅,其十分之一就可以供一家4口人生活。即便是公寓住宅,标准装备有太阳能电池板并以此为卖点的房产也在增加。因为可以通过售电(将太阳能发电而产生的多余电力卖给电力公司)回收电费,所以也很受欢迎。”

以经久耐用的节能住宅,创建一个新时代

——尽管如此,节能住宅仍然没有得到充分普及。其障碍是什么呢?

“首先,是日本没有对一般的个人住宅作出节能标准的建筑规定。另一点是日本特有的现状,即对半旧房屋的市场评价低,大多都需重建,所以房主认为初期投资多也是浪费。可是,应该转变观念,要认识到采取住宅的能源对策,从长远目光来看,一定是能收回成本的。虽说200万日元的太阳能电池板负担很大,可如果是汽车,不持续添加汽油它就跑不起来,也就是说花200万日元去购买‘收不回投资’的汽车,那又是什么呢(笑)?住房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人生最大的投资,通过它可以创建一个新时代,这样想不好吗?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观念,我想社会切切实实会发生变化。对政府和总理大臣提意见虽然重要,但也希望大家具有自我变革的意识(笑)。”

“今后人口也愈发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把钱用在反复拆建房屋上,便无法进行其它投资。背着住房贷款的重压,人生的乐趣也会消失。在此有必要转变思维,预先进行120%的投资,建造可以使用100年的房屋。那样的话,三代人可以享用,平均一代人的负担就变成了40%。也就是说成本可以分散到几代人身上。迄今为止,新住宅建设确实产生了促动经济发展的效果。不过从今以后如果将一代人节省下的60%的资金,在其它方面进行有效投资,经济是不是也会以另一种形态得到继续发展呢?”

“孩子们也无需勉强住在父辈建造的房屋里,可以让其他的人住。不想住在按照父辈喜好建造的房子里的孩子还是有的吧(笑)。从这个意义上说,建造容易翻修改造的房屋这种想法是可取的。如果是通过改建可以经久耐住的房子,那么就消除了反复拆建的浪费。”

今后的日本应该追求“与自然共生品牌”

——正是在经历了地震灾害后的现在,才更有必要将目光投向未来吧。

“地震灾害以后,巨大的变化之一是日本的品牌将何去何从的问题。曾以安全为卖点的国家,如今在海外连其生产的工业产品都得接受放射能检查了。那么要说今后应该以何为卖点,我觉得是要创建‘与自然共生品牌’。日本人吸取了灾害和核电站事故的经验教训,提供能够与自然共生的产品与服务——如果不在这种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宣传,对世界来说,日本就可能成为可有可无的国家。我认为积极推出与自然共生品牌是最佳选择。彻底实行生态战略,不仅在经济效果和环保方面,就是为了日本在国际社会中得以生存,也是至关重要的。”

——海外有些生态环保人士,对日本江户时代切合环保的生活方式很感兴趣。可是现代的日本却远离了那些传统。

日本人有着‘MOTTAINAI’(太可惜、需要珍惜、不可暴殄天物之意)的心性,如果不能物尽其用便会产生负疚的心理。万物皆神,在山野里、树木中都可感受到神的存在这种泛神论是便是这种思维心性的出发点。在国外,比如说德国,从环境性能方面来看是环保发达国家;而在能源指标以外,日本应该成为寻求与自然共生的先进国家。包括古老民宅及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等在内,令海外关注的领域非常多。然而,我感觉,与自然共鸣这种日本传统的心性还没有很好地传达至海外。”

“另外,为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日本制定了重要的国际准则。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1),明确了人类是在自然的怀抱中得以生存的,从这一意义来说,我认为是极其郑重的承诺。还有2010年的名古屋议定书(*2),决定了国际上使用遗传资源时的利益分配原则,这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关于日本是最早开始发行环境白皮书的国家,这一事实也可以再多加宣传。”

——您说日本应该推出“与自然共生品牌”,关于东北灾区的重建,应该站在怎样的角度进行街城市建设呢?

“与欧美相比,日本擅长在狭窄空间里大有作为,而在建设巨大的外部空间方面却显得落后。建设林立的高楼,中间辟出一小片绿地、宽阔的马路横贯中央这种20世纪型的城建模式是不行的。我个人认为与21世纪相称的,从外观上看应该是绿丘毗连的都市,斜面要全部绿化。容积不够可以向地下发展。不做出这样的转变就很难树立‘与自然共生品牌’。如果东北的某地能够进行这种尝试,那将是喜人的。”

——小林先生居住的环保住宅,也是在都市中追求“与自然共生”的一种形式吧。

“我本来就喜欢蝴蝶,在空地种植上可以招引蝴蝶的花草树木,即使在世田谷(东京中心街区)也可以观察到30余种的蝴蝶。为提高隔热效果,设置了双层中空玻璃窗,下雪天也不会凝露。作为性价比很高的有效节能措施,我极力推荐双层中空玻璃窗,它还为我带来了酌酒赏雪的好处(笑)。在都市的狭小空间里,也可以过上享受自然的生活呢。

采访、撰文:林爱子(自然科学撰稿人)
编辑:nippon.com编辑部
人物摄影:川本圣哉
生态型环保住宅图片、图版提供:小林光

 

▼请看相关报道

专题 生活中的日式生态环保

(*1) ^ 气候变化国际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

(*2) ^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于获取遗传资源的机会以及公平公正分配其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的名古屋议定书。

生态 环境 二氧化碳 生态住宅 与自然共生 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