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汽车,与时俱进——访铃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铃木修

财经

微型汽车人气飙升,目前在日本国内销售的新车中,微型车约占4成。市场上包括OEM(定点生产,代工生产)的厂商在内,现共有8家企业在争抢这块蛋糕。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拔得头筹的大制造商是铃木汽车公司。铃木修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者和市场运作者,战斗在经营第一线已有30年之久。如今,我们面对这位以“中小企业老板”自居的铁腕企业家,聆听了他的造车哲学和未来宏图。

铃木修 SUZUKI Osamu

铃木株式会社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经理。1930年生于岐阜县内吕市。中央大学法学系毕业后就职于银行工作,1958年4月进入铃木汽车工业(现铃木汽车)。该公司第二任总经理铃木俊三的女婿。1978年担任总经理,2000年6月起担任董事长。2008年12月再次兼任总经理。他坚持贯彻“现场主义”(※1),花了30年时间,造就了一个年营业额达3万亿日元的大型企业,其规模是他接任总经理之初的10倍。主要著作有《俺,是中小企业老板》(日本经济出版)等。

从生产织布机起家

——2014年3月,企业集团总利润创历史新高,达到1877亿日元。在微型汽车领域,铃木汽车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我公司1909年创业,从制造织布机起步,这活儿一直干到1945年战败。此后到1950年的几年间,靠生产些菜盆饭锅之类生活日用品,借以糊口度日。听说浜松(公司总部所在地)当时像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了60多家摩托车生产公司。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这里是战前的飞机制造业基地;其次,本地有家浜松高等工业学校(现静冈大学工程系的前身),该校的毕业生满足了大量的技术人才需求。”

“开始制造摩托车时,工程师的99%是毕业于浜松高等工业学校的设计技术人员,另有来自国营铁路(现在的JR东海)中部铁道学园(现在的JR东海浜松工厂)的专业人员,再加上一群被称为“老师傅”的技术工人活跃在生产第一线。靠这些人形成的‘三位一体’,红红火火地打造起一个摩托车产业。另外,我公司的创业者1936年购买了英国的‘奥斯丁’车并对其进行分解,开始了汽车的研究工作。织布机基本都是铸铁部件,非常耐用,三、四十年也无需更换,由此联想到把织布机的制造技术应用于汽车制造,在这一点上似乎和丰田汽车公司如出一辙。”

以织布机起家的铃木汽车公司

公司存亡危机,25年一周期

“我于1958年进入铃木公司。在此之前,浜松的多数摩托车制造公司已被淘汰,而本田、雅马哈和铃木这三家则幸存了下来。我认为,公司存亡的危机和商品寿命一样,大约是以25~30年为周期的。就铃木而言,从织布机转向在国内生产销售摩托车,到摩托车的出口及外国制造,再到同时制造微型汽车,一直在与时俱进,寻求不断发展。所以说,摩托车这碗饭我们在国内吃了约30年,其后一直靠出口摩托车、进而又依赖微型车在吃饭。”

——从摩托车扩展到微型车领域,为贵公司到来“飞跃”性发展了吗?

“要说为什么从生产摩托车扩大到微型车的话,那是因为摩托车的引擎排气量在当时最大也只有250cc左右,360cc的微型汽车,说起来就像是为摩托车的引擎装上了一个汽车的外套,技术上感觉比较接近。丰田和其他大公司已经在造汽车了,从摩托车生产迈进汽车生产领域,我们起步是最晚的。所以,我们有自知之明,专注于制造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汽车,自然就把重点放在了微型车上。”

“回头来看,创业者和第二任领导把目光从织布机转向摩托车和汽车,的确有先见之明。我实际上是第三任总经理,第一任和第二任总经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不过是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继续走下来,没有犯什么大错罢了。”

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微型车的市场地位

——您谦虚了。在微型车领域,从1973年到2006年的34年里,铃木汽车公司一直保持了“日本第一”的桂冠。如此持续飞跃的发展,还不是全仰仗铃木董事长您高超的经营方略?

“这可以说是赶上了时代潮流。当初社会上一般人认为,‘微型,那算不上是汽车’,还有意见说,‘小车子在路上转来转去很碍事,赶快废了吧’,一时间微型车的命运,如风中残烛,奄奄一息。但星移斗转时过境迁,‘微型车碍事’的时代,转眼间变成了‘微型车也不错’的时代,继而人们的思想意识进一步转变,认为‘微型车足已’,并且在今天已经获得了‘微型车体型小巧性能也好,没必要开大汽车’的社会认同。时代变了,对微型车的评价也有了天壤之别。”

“有一种叫花鲈的鱼,在日本还被称作发迹鱼。这种鱼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名字也有所不同,在这一点上,微型车也是一样的。对于收入比较少的人来说,微型车经济实惠,因此深受好评。以我们的能力,正好够得上制造微型车,所以我们不去步其他公司之后尘,全力以赴死守微型车阵地,几十年如一日潜心埋头于微型车的制造。”

转战微型车,避免血拼摩托车市场

——在农村地区,微型车深受用户欢迎,已经成为代步工具了吧?

“在我就任总经理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我们以前所未有的47万日元低价,推出了决定公司命运的微型汽车奥拓(Alto),结果意外地大获成功。以此为契机,公司将主打产品从摩托车转向了微型汽车。当时,本田和雅马哈两家公司围绕摩托车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即所谓的“H(本田日语读音的字头)Y(雅马哈)战争”。我们铃木位居第三,如果受到它们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有点儿像是在月黑风高中,逃离出了摩托车市场一样(笑)。‘三十六计走为上’,我们‘走’向了微型汽车领域,与微型车‘相依为命’,谋出了一条活路。从此,微型车一路凯歌,不断发展壮大。”

铃木历史馆中,展出了驰骋在全国各地的微型卡车

在印度的产量超过日本

——贵公司还一直在国外不遗余力地推销微型汽车……。

“在国内销售微型车的同时,我们还在海外从事微型车的生产制造,这出乎意外地是一种冒险。印度今年生产了120万辆,超过着日本国内的90万辆,雄踞第一。印度是拥有13亿人口的市场,由于人均收入也较低,所以小型廉价的汽车受到欢迎。虽然排量在1200~1300cc的小型轿车也很畅销,但半数还都是1000cc以下的。”

“在巴基斯坦,生产量虽然不多,但在该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上,铃木依然位居第一。我开拓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市场,与两国政府合资建设了工厂,可谓得到名副其实的举国支持并获得了成功。后来,我们还把业务扩展到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由于过去我们向那里出口摩托车,所以微型车在当地遇到的抵触出乎意外地少。”

有的放矢,瞄准亚洲市场

——今后仍将积极拓展海外事业吗?

“我公司的摩托车主要出口北美,在欧洲、亚洲以及非洲、中南美的业务也没放松。不过,当反省迄今通过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开展的全球事业时,我们认识到,本公司主打的汽车市场还是应该在亚洲地区。丰田汽车等大公司瞄准北美、欧洲的战略是正确的,不过以我们这种中小企业的实力,与其注重北美和欧洲的发达国家,更现实可靠的做法倒不如说是依赖亚洲市场。我们要在亚洲下大力气,咬定青山不放松。”

“与亚洲各国搞好关系,就不怕没有商机。北美的人口规模是3亿人,欧盟(EU)地区是4亿人。对比一下,中国人口14亿人,印度13亿人,其他拥有1亿人以上人口的国家还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除了日本还多着呢。世界人口的一半在亚洲,只要敢于开拓,机会还多得很!”

——汽车产业今后仍能引领日本经济吗?

“在近10年中,家电产业已被中国、韩国的厂商赶超,而日本的汽车产业毫无疑问地还稳稳地保持着引领世界的地位。但是,观察一下中国的车市,我们发现整个2000万辆规模的市场中,GM、VW、丰田和日产等海外厂家制造的汽车仅占500万辆的份额,其余1500万辆均由当地厂家制造。这表明中国的汽车制造能力正在迅速提高。”

“韩国的汽车制造商也像家电业一样,如现代汽车等正与日本汽车厂商展开着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日本总算还勉强地维持着质量优势,所以未来10年时间也许还能引领世界。但是,为了在下一个10年里依然能够一如既往地站在世界前列,我认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至于铃木汽车,我们把研究开发部门同时设在了日本和印度,我认为不能老想着永远由日本人自己做,要谋求转型让印度人来生产、销售、经营,也就是通过推进‘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来提高竞争力。”

“既然是企业,那么就随时会有被其他公司赶超的可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先人一步加倍努力。日本人只要拥有这样的‘研究心’和‘探求心’,事情就好办了。遗憾的是,这种热情在不断退化。因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也是浜松人,像他那样,愿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别人已经放弃的事情,只要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的人存在,日本就安泰无虞了。”

在铃木历史馆参观的小学生们

微型车税上调是欺负弱者

——从2015年4月开始,将提高“微型车税”……。

“到目前为止,微型车税与小型车相比较为便宜。之所以没有被划入小型车系列,是技术人员长期努力的结果。在规定的发动机排量、车身、座位数量等各种苛刻条件下,他们‘螺蛳壳里做道场’,付出了非同寻常的努力,改善了微型车的性能。然而微型车刚一被市场认可,却被某些人盯上了,嚷嚷‘微型车税率太低’。这不是欺负弱者吗?那是强者的逻辑。”

“通过国际比较来看,对汽车的征税,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万日元以下。在印度既无车检,也无持有税。日本的汽车税金之高,与新兴国家相当。如果是100万日元的钻石,只要附加8%的消费税,所以花108万日元就能买下;而同样价格的微型车,连税带费要花上125万日元才能购得。请好好地想一下,钻石和微型车到底哪个对日本经济贡献更大?”

身处信息时代,何必非选东京?

——铃木公司的总部设在创业地浜松市,在全世界展开各项业务,这是处于什么考虑?

“我从前曾对老爷子(第二代总经理)提议,把总部迁到东京怎样?要是东京,可以获得大量来自世界的信息……。当时老爷子是这样回答我的:‘别胡说了!你和我都是做人家上门女婿的,创业者在浜松开的公司,如果女婿把总部迁到东京,不知要被人怎么嚼舌根呢!’这已是30年前的事儿了。”

“如今看来也确实没必要去东京。外国爆发战争,讯息通过电视实况转播随时可以把握;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即使不在东京也能轻而易举地把信息发送到世界各个角落;如果真有必要去东京,从浜松乘新干线1个半小时就到,可以当天往返,占尽地利之便。最多时,1个月中我有十天都往东京跑。”

“公司与乡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本田去了东京,但雅马哈和铃木留在了浜松。没有必要一股脑儿都往东京跑嘛!这里是个风光明媚气候温暖的地方,各种成本也低。我公司的员工穿着工作服就出门来上班了。公司今后也将继续和养育它的乡土同呼吸共命运。”

活到老,干到老

——您马上就85岁高寿了,依然如此精神矍铄。您有什么健康秘诀吗?

“什么都没有。只能感谢给了我壮实体魄的父母。我现在每周要打一次高尔夫球,也不坐高尔夫球车,全是自己在绿茵场上走。身体很健康,食欲也旺盛。要说有什么烦恼,那就是肉吃得过多身体有点儿发胖。每当大家说我‘身体好’时,我都回答他们说:‘忙得无暇去死啊。’我将继续奔走在第一线,活到老,干到老。”

(2014年11月5日,采访于浜松市铃木汽车公司总部)

撰文、照片:高级编辑 原田和义

印度 汽车 铃木汽车 铃木修 微型汽车 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