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利休钟爱的茶碗制作工艺

文化

乐家传承至今已有450年的历史。记者采访了第15代传人乐吉左卫门,听他讲述了乐家创始人长次郎烧制出满足千利休茶道理想的茶碗的经过,乐家一子单传,代代肩负乐茶碗烧制的传统,以及凝聚于作品中的感怀。

乐吉左卫门 RAKU Kichizaemon

乐家第15代传人。陶艺家。公益财团法人乐美术馆理事长、馆长。1949年生于京都。1973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雕塑系,后留学意大利两年。1981年承袭第15代吉左卫门之名。荣获过日本陶瓷协会金奖等众多奖项。2000年获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2007年亲自设计了开办的佐川美术馆(滋贺县守山市)内的乐吉左卫门馆及茶室。主要著作有《茶碗匠人》(淡交社)、《RAKU: A Legacy of Japanese Tea Ceramics》(合著,青幻舍),作品集《RAKU KICHIZAEMON》(乐美术馆)等。

与450年传统之间的纠葛

——乐家的茶道用茶碗的烧制工艺,代代单传。您作为长子和继承人,是如何去承受这份历史与传统使命的呢?

乐家的事业无论如何都要继承下去这种使命,我曾经持有怀疑态度。我年轻时反叛精神非常强烈,想着如果自己有其他想做的事,就踏踏实实地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即使继承家业,也应该在自己强烈的自由意志下做出选择。我不讨厌茶道,不过对家里举办的茶会毫无兴趣,甚至也不去帮忙。因为我担心如果一不小心介入其中,很可能为他人的想法和世人的眼光所左右,丧失自我意志。不仅对茶道,我对日本的传统文化也有抵触,几乎不看能乐之类的日本传统艺能。

——在东京艺术大学,您主修的也不是陶艺,而是雕刻。

大学毕业后,我到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了一段时间。当时我感到非常困惑,一直在思索自问“什么是自我表现?”“表现是什么?”这类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创作不出任何作品。当然,以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为代表的意大利艺术作品非常伟大,很了不起。可是,我自己内心却被这样的疑问缠绕:我是否真的愿意把百分之百地表现自我的东西,就像这些雕塑和绘画那样,作为作品留存于世呢?那段时间我非常痛苦,以至于无法开展任何创作活动。

——那么后来您是怎样决定继承茶碗烧制家业的呢?

我觉得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是对双方文化的体验;既切身感受了西方,内心深处属于日本的东西也同时得到觉醒。那时我在罗马初次遇到了茶道家野尻命子女士,我身不由己地去听了一次她的茶道讲座。教室里没有一名日本学生,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人生中与茶道相遇,一丝不苟地面对茶道的。看着他们的神态,我茅塞顿开。我卸下了抵御茶道的全部铠甲,和他们一起第一次开始以坦诚的心情学习起茶道,而且是用意大利语。

于是,我忽然感受到了茶碗所具有的本质上的温厚。如果茶碗能经由素不相识者的手拨动使用者的心弦,让他们隐隐中感觉到“温暖”和“淳朴”,这就足够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值得作为一种自我表现让作品留存于世间。作品具有让他人使用的实用性,温情暖意便由此产生。我发现这与突出自我和个人是不同的,它将人和社会联系在一起,有着广阔的空间。

陶土与手的朴素对话

——同是茶碗,乐茶碗在制作过程中不使用转轮,因此让人更觉淳厚。

利休的美学意识,在于与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非常直接,绝无缓冲材料的介入。如果是土墙,就是一堵实实在在的粗糙的土墙,尽量排除表面上的装饰。陶器的烧制方法也是一样的。当时,为了能够批量生产,几乎所有陶器都是用转轮制作的,但乐茶碗不借助转轮拉坯,而是手工捏制成型,亦即采用的是原始的成型方法。将手的触觉、视觉和全身感觉到的形状直接地表现出来。因此才形成了让人感到温润的、呈现手的圆弧形柔和线条的乐茶碗造型。

初代长次郎烧制的黑乐茶碗,牌铭“万代屋黑”,16世纪,乐美术馆藏品。可谓是“利休型”(利休所钟爱的)茶碗之典型

相传由利休建造的臻于极致的茶室“待庵”,是一处只有两张榻榻米和壁龛构成的极其狭小的空间。待客的主人和被招待的客人在这里相向而坐,甚至能感觉到对方呼吸的节奏,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关系因此而生。在这种氛围中亲手递上手捏成型的茶碗,也就意味着将饱含诚意的一杯茶从自己手中直接递到对方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也许已经忘记了作为器物的茶碗的存在。手捏成型的茶碗,是主客双方的手本身。只有在双方的这种相互关系中,手捏茶碗的特质才得以充分体现。

乐茶碗不使用转轮,采用乐家独特的成型方式——用手捏制成型。它不同于普遍采用的手拉坯成型,而是将陶土捏成略厚的平展的圆形,然后用两个手掌逐渐从四周开始提起塑型,捏制成“正好捧在手中的”造型。

无止境地挑战黑色

——从初代到当代,乐茶碗“捏制成型”的制作方法没有变化吗?一子单传,传授的是什么呢?

“捏制成型”的技法是乐茶碗的根基之所在,从长次郎的时代开始绝对是不可改变的。这里面存在着只有“捏制成型”才能传达出来的形状之意趣。这种技法是代代相传的,但有赖于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东西无法传授。比如说,乐茶碗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代表性颜色,这是长次郎在剔除了很多颜色后最终找到的颜色,所以我们必须保留下去。不过,同样是黑色,也有很多微妙的差别。它属于每个人在创意上下功夫的表现领域,因此釉药的调配方法没有留下书面资料,也无人传授。所谓秘方类的东西完全没有留传下来,需要传承者本人从零开始反复摸索,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黑色釉药。而且在传承者本人的一生中,黑色釉药的颜色也是不断变化的。每一代都创造出各自独特的世界,这一点非常重要。

静寂中的激烈

——当代的某些作品,给人以相当前卫激进的感觉。

我烧制的“烧贯(*1)”茶碗,有着强烈的个性,因此有很多人提出疑问:“这件作品脱离了乐家的传统,它与长次郎传统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体现在哪里呢?”也许你不相信,其实我的内心是与长次郎息息相通的。

第15代吉左卫门制作的“烧贯”黑乐茶碗,牌铭“阳谷”,1989年,个人藏品。茶碗的主体部分是用锋利的刮刀切削而成的当代作品。虽然造型不同于长次郎的茶碗,但却忠实地继承了创业者的激进精神

长次郎的茶碗看似宁静柔美,但本质上是深邃而激烈的。“请你用这个黑色茶碗来喝一次茶。这里可没有你想要的美丽的花纹、颜色和形状”——那种强势的态度正表现在这里。我努力要从长次郎的作品中学习和继承的的,便是这种静谧中的激烈。那不是茶碗的形状、质感和釉药的色调,而是在这个没有任何人抱有疑问的世界,表现出“我不认为如此”这种强烈质疑的力量。我自己与长次郎息息相通的意义正在于此。将自己的强烈的意志和思想贯彻始终,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相互间的精神和谐,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品一杯亲手递过的茶,达到心平气和的境界。

第15代吉左卫门的银缮茶碗,牌铭“猫割手”。距今约40年前,当代吉左卫门制作并钟爱的作品被钻进窑厂的野猫打破。后来由夫人扶二子用银缮技术修复。修复完好的这只秘藏茶碗,只在乐家亲朋好友造访时才会“现身”。从历经岁月洗礼的茶碗内部中央部分,可以看出这只茶碗曾反复多次用来点浓茶(未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采访、撰文:川胜美树
图片摄影:川本圣哉
视频摄影、编辑:乙咩海太
视频摄影:花房辽

参考阅读: 日本聚焦:乐茶碗,静寂中蕴含的奥妙

(*1) ^ 这种烧制方法始于乐家的第四代传人一入,与黑色乐茶碗“黑乐”相比,烧制时火力更加猛烈,这种烧贯茶碗的制作,历代罕见。烧贯茶碗质地粗糙,时而在触摸时会有痛感,与施以釉药的柔滑质感相去甚远。乐先生介绍说:“我之所以大胆地使用猛烈的自然之火,是想赋予茶碗诞生于偶然性之中这层意义。”

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