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后的摸索

民众之家——来自建筑家伊东丰雄的讯息

社会 文化

建筑可以为东日本大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做些什么呢?为了回应建筑学的根本问题,“民众之家”应运而生。让我们通过伊东丰雄先生主导开展的这一项目,一同来思考21世纪建筑的意义。

伊东丰雄 ITÔ Toyo

建筑家。生于1941年。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建筑科。主要作品有仙台mediatheque、TOD’S表参道大厦、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八王子校区)、2009高雄世运主场馆(台湾)、今治市伊东丰雄建筑博物馆等。目前正主持着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台湾)、民众之森 岐阜Mediacosmos(岐阜县)等项目。曾获得过日本建筑学会奖作品奖、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场馆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皇家金奖、朝日奖、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等奖项。2013年,荣获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策奖。

重新探寻建筑原点的项目

东日本大地震已过去两年时间。在海啸中遭受了重创的沿岸地区,废墟清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然而,搬迁到临时住宅中的人们仍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肉体负担,失去社区的灾民们日趋孤立的问题也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灾害,建筑家能够做些什么呢?

岩手县陆前高田市

为了回应这样的声音,地震发生后不久,建筑家伊东丰雄先生就迅速行动起来,在过去两年间坚持围绕两个项目开展了许多相关工作。一是作为顾问参与制定了岩手县釜石市的重建计划;二是向隈研吾、妹岛和世、内藤广、山本理显等建筑家发出呼吁,共同成立“归心之会”,创建了“民众之家”。

顾名思义,“民众之家”就是民众的集会场所。据说,看到灾民们被迫在临时住宅中忍受孤独的煎熬,伊东先生下定决心——“要创造一个场所,让失去家园的人聚在一起,吃喝谈笑,相互抚慰心灵”,并且希望“大家以民众之家为据点,共同畅谈应该如何建设自己的家园”。

东日本大地震破坏了基于近代合理主义和市场经济价值观建立起来的城市和建筑,也从根本上严重动摇了相关的社会体系。面对这一惨状,伊东先生不禁向自己提出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建筑是什么?建筑是为谁、为何而生?”。“未来的建筑必须改变”。“民众之家”凝聚了他这种毅然决然的意志。

目前,岩手县和宫城县分别建成了三座“民众之家”,还有多座尚处在建设途中。尽管每座建筑的设计各有差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来源于建造者和使用者的共同思考。各位建筑家倾听了居住在临时住宅中灾民的要求,产生共鸣的设计者、学生、施工者和居民们齐心合力完成了建造工作。换言之,“民众之家”也是“出自民众之手、为民众而生”的建筑。

荣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场馆奖)

日本馆会场 图片提供:国际交流基金 摄影:畠山直哉

在2012年举办的第1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国际建筑展中,岩手县陆前高田市的“民众之家”亮相日本馆。主题是“建筑,能否在此实现(architecture. possible here? home-for-all)”。展览以模型为中心,采用纪实手法介绍了约1年时间的讨论和制作过程,展示了将近120个方案模型最终凝聚为一个建筑的形态。该展示内容被评价为“超越了单纯建造建筑物这一层次的建筑”,日本馆获得了最高荣誉金狮奖。

在参展之前,担任日本馆总策展人的伊东先生指示乾久美子、藤本壮介和平田晃久三位年轻建筑家共同开展陆前高田市“民众之家”的设计工作,并邀请原籍该市的摄影家畠山直哉也参与其中。多名建筑家共同设计一个建筑的情况极其罕见。因为每一名建筑家都追求独出心裁,如果让他们共同建造一个建筑,很可能造成理念不明确,最终形成一个妥协和退让的产物。然而,伊东先生大胆地要求年轻建筑家们“深入展开讨论”,并为他们的交流保驾护航。

建筑家伊东丰雄先生

通过数量庞大的方案模型和模型上标注的意见,我们就能想象那几位身负重托的年轻建筑家们曾经的苦恼。无数的想法被释放出来,因为不能达成共识,就又回到了起点。平田先生回忆道:“刚开始,三个人都在比拼个性,希望在建筑的形式中创造新东西——这种意识一直在空转。我们似乎都忽视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建筑如何才能被灾区接受。”

平田晃久先生提出的方案模型。左边是最初的方案。右侧是最终方案之前的最后一个模型。中间是在两者之间提出的方案模型。图片提供:株式会社平田晃久建筑设计事务所

超越自我的意志创造建筑

建筑家平田晃久先生

临时住宅的负责人菅原Mikiko女士的出现为打破僵局带来了转机。原本计划是要建在临时住宅用地上,但菅原女士却说“我发现了一个好地方”,将大家带到了她所说的新地方。那是海啸冲毁一切后形成的平地与阻挡了海啸步伐的山岗交界之地,只要登上这片微微隆起的坡地就能看到大海。据说菅原女士“希望在这里建造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将分散在陆前高田各处的社区再次联系起来”。

平田先生表示“我感到能将人们聚集起来、兼顾‘社会的起源’与‘建筑的起源’的方案正呼之欲出”。“当我们意识到建筑需要承担的作用和共同的目标后,讨论过程中不再出现对立,一跃迈进到了最终方案的阶段”。

完工后的建筑,四周伫立着众多根直径约60厘米的粗大原木,建筑本身耸立其中,构成了如同望楼一样的形态。从远处观望也十分醒目,象征着重建新生的19根支柱选材自因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而枯死的当地树木——“气仙杉”。一层建有厨房和配备了柴火炉的土坯房,还有简易坐席,二层建有小巧的和式房间,外围建造的螺旋状楼梯一直通向眺望台。

陆前高田市“民众之家”的外观和室内

小巧玲珑的空间彷如缠绕在柱子上一般自然连贯,室内与室外的界限十分朦胧,光看图纸或照片始终难以想象这种独特的构造。不过,只要身临其境,就能感受到那种不可思议与舒适惬意。据说,这种空间结构来源于针对聚会方式与人们活动的细致观察。

参展艺术家。左起依次为乾久美子、伊东丰雄、平田晃久、藤本壮介、畠山直哉。图片提供:国际交流基金 摄影:畠山直哉

伊东先生评价称:“尽管之前不知道最终会得到什么效果,但在通过交流对话逐步推进建设的过程中,他们三人超越了作为建筑家的自我意识。”这既是融入了建筑家鲜明个性的建筑,却又并未受到个人创意的束缚,实现了更加完美的效果。这一过程让人联想起多人接力创作的“连歌(两人以上交互吟咏和歌上句和下句的诗歌形态——译注)”。

如果没有大地震这样一种特殊背景,就不可能诞生“民众之家”。不过,或许可以说,我们通过这一过程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普遍性的课题——“建筑为谁、为何而生”。

伊东先生表示:“与2002年以个人身份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得金狮奖相比,此次获奖更令我倍感欣喜。”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3.11以后,日本人的内心深处萌生出了重视人际关联性的心理变化。

正因为如此,揭示建筑潜在可能性的做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撰文:加藤纯(建筑作家)
摄影:KODERAKEI

东日本大地震 临时住宅 海啸 建筑 畠山直哉 伊东丰雄 民众之家 岩手县陆前高田市 向隈研吾 妹岛和世 内藤广 山本理显 归心之会 威尼斯双年展 乾久美子 藤本壮介 平田晃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