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社游

神社与生态环境①

文化

神道信仰中,不忘对大自然的感谢和畏惧,这对保护地球环境方面提供了众多启示。神道保护森林并将之传承给下一代,这种宗教宛如保护生态环境的体现。让我们来看看自然信仰与神社的关系。

从自然信仰到神社的诞生

神社神殿有各种各样的建筑样式,都是日本建筑史上有代表性的。其源流和样式,可以集中追溯到“伊势神明造”和“出云大社造”两种。据说神明造是以古代的谷仓为原型,而大社造则是以古代的住房为原型。

在这两种系统之外的神社建筑,大半受佛教的影响而出现。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日本也开始建造寺院。为对抗这种势头,神道也需要有建筑设施,很多神社就这样被建造起来了。

但是,这些神社的建筑样式充其量历史不过一千几百年。而神道这一日本固有的信仰形态,其历史就久远多了,所以人们称之为古神道(*1)

(*1) ^ 唯神之道等称呼,是从古神道时代到神社神道时代一直通用的词语。因此,特别是为了区分称呼原始神道的时候,一般使用这个名称。古神道和幕府末期出现的复古神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自然环境里到处都有神灵

古神道是一种精灵信仰,其本质是自然崇拜。即认为自然的所有事物都有神灵存在,高山、大海、河流都是神,太阳、月亮、北极星也是神。风和雷也是神,季节和时间也是神。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和宇宙里,没有东西不是神,我们与神同在。是这么一种思想。而其最初的原始形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Kamnabi (神奈备・甘南备・神名备・神隐・神名火・珂牟奈备・贺武奈备)

Iwakura (磐座・岩仓・岩鞍)

Himorogi (神篱・灵诸木)

Hi (灵・日・火)

这些才是神道的原型,是神道的本来形态。都是在还没有汉字的时代流传下来的词汇,文字是后世借用的汉字,这些汉字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成书的时代。

“Kamnabi”,是指把特别秀丽的山岳作为神山、灵山来信仰。

代表性的有富士山(浅间神社)、白山(白山神社)、立山(雄山神社、oyama jinja)等。

雄山神社顶峰本社(富山县立山町)。把立山当作有灵性的山来信仰

“Iwakura”,是指把特别有威严气势的巨石作为神灵依附之物来信仰。

代表性的有琴引岩(神仓神社)、三石(三石神社)、磐座(花窟神社、hananoiwa jinja)等。

花窟神社(三重县熊野市)。把有威严气势的巨石作为神灵依附之物来信仰

“Himorogi”,是把整个原始森林当作“镇守森林”来崇拜,把其中特别显眼的大树当成神木,作为神灵依附之物来信仰。

代表性的有蒲生的大樟树(蒲生八幡神社)、来宫的大樟树(杉桙别命神社)、龙神木(秩父今宫神社)等。

气多大社(石川县羽咋市)。把不准进森林作为“Himorogi”来崇拜信仰(图片提供:气多大社)

山离天最近,想进山也很困难,并不适合人类生活。所以被视为“异界”,人们信奉山岳是神灵居住之所。这可能也和高山是人们经常抬头眺望的地方有关。高山上经常云雾缭绕,从高山流下来的河流滋润了农田,带来了恩惠。这种天然自然的力量,超过了人们的认知,人们对其怀有感谢之情。但同时,同样一条河有时候也会泛滥,形成洪水给村民带来灾害。这又使得人们对其抱有畏惧之感。这些感情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人们最朴素的山岳信仰。

Hi” 和上述那些不太一样。如果说上述三种是作为神灵依附之物来信仰的话,那么Hi就是信仰的道理,也是观念,还升华出了

Musuhi

Musubi (即孕育万物的灵力)这样的词语。

自然崇拜是神道的本来面目

绳文时代日本人的信仰,和当今日本人的信仰是一脉相承的。但佛教信仰并非如此。6世纪的时候从朝鲜半岛传过来的佛教,和日本以前的信仰没有任何关联。日本人的祖先与佛教、寺院、佛像之类并没有关系。也就是说,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代的信仰,是指上述的四种对象:Kamnabi、Iwakura、Himorogi、Hi。虽然神社这种宗教设施是6世纪之后陆续建起来的,但建造神社的地方从太古时代起就已经是灵地或圣地了。

神社和神道的信仰对象,原本是“大自然本身”,用人工物品来表示神体或神灵附体之物是后来的事情,早先的信仰里是没有的。以神殿为代表的神社建筑,是为了安放那些神体物品而建造的。更加古老形式的神社是没有神殿的。像奈良县的大神神社、埼玉县的金鑚神社、长野县的诹访大社本宫等,只有参拜殿没有神殿。大家直接参拜神社后面的神体山。而这,是神道的本来形态。以前的神社全都是那种形态,但之后很多神社安放了神体或神灵附体之物,为保护它们就修建了神殿(大殿)。

摄影:中野晴生

标题图片:夏至日前后,从三重县伊势市二见浦的夫妇岩之间,能看到富士山和日出重叠在一起的景象。这个朝阳之光,自古以来作为“Hi”被大家参拜。

神社 神道 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