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禅宗的世界

史蒂夫•乔布斯与禅修:令全世界瞩目的禅宗实践效果

文化

“禅宗”正受到世界的重新认识。它不再是人们对东方神秘主义的文化憧憬,而是开始注意到其中的实践效果。这里我们将借史蒂夫•乔布斯的视角,以系列的形式讲述禅宗、冥想及正念的现状。

乔布斯与禅僧的偶遇

2011年10月5日,一位天才与世长辞。其多年的竞争对手、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表达了对他离世的惋惜之情:“像他这样有深远影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极为罕见。我们的后代仍将会感受到他的影响。”

他就是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其盖世之才留给后世的“深远影响”不仅限于iPod或iPhone。

乔布斯去世后,指导这位天才创造者修禅的乙川弘文(1938~2002年)迅速走红,各杂志争相刊登关于他的特辑报道。乙川祖籍新潟县,为曹洞宗僧侣。人们认为,乔布斯在自己的产品中极力排除不必要的元素,极尽简约之能事,便是受禅修的影响。牛仔裤配“三宅一生”的黑色高领套头衫,这身装扮不也是简约与功能性兼备的乔布斯式工作服吗?!

没有宗教色彩的“正念”

原本就热衷于新潮与时尚的IT企业受到“乔布斯修禅”的启发,纷纷开始将禅修纳入员工减压养生计划中。这些才智卓越,成天淹没在海量信息中的精英们从禅宗的“正念”冥想中去寻找发现驾驭信息和自身的方法。这一潮流遍及谷歌、英特尔、IBM、Facebook乃至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农业部。

受乔布斯的影响,禅宗犹如改头换面,以一种时尚的面孔令人为之耳目一新。它褪去宗教色彩,以“正念”之名在欧美波及开来。在奥姆真理教的阴影尚未散尽的禅宗之本家日本,这股新禅宗的浪潮虽有迟到一步之感,却也在蜿蜒起伏地拍岸而来。

将禅宗介绍到美国的“两位铃木”

乔布斯究竟是怎么对禅宗发生兴趣的呢?对乔布斯而言的禅究竟是什么呢?

铃木大拙将禅宗以“ZEN(“禅”的日语读音——译注)”为世人认知

禅宗起源于印度南部,是大乘佛教宗派之一,后以远渡中国的达磨为祖师,有曹洞宗和临济宗等宗派,简称“禅”,基本修行形式是打坐。禅宗在中国明代衰落,镰仓时代东渡中国的僧人道远(1200~1253年)将禅宗带入日本,室町时代在幕府的庇护下得到发展。明治时代以后,“日本禅宗”传播到世界各地。

据说将禅宗传入美国的是“两位铃木”,即铃木大拙(1870~1966年)和铃木俊隆(1905~1971年)。大拙专心从事演讲和英语写作活动,而俊隆则与美国人一道打坐。令乔布斯热衷于禅修的入门书籍《禅者的初心》(Samgha新书)是俊隆的作品。

乔布斯出生后不久就被他人收做养子。他从年轻时起就潜心于自己的精神世界,19岁那年从大学退学,踏上了为时一个月的印度流浪之旅,这在当时可谓嬉皮士的入门仪式。乔布斯在读了灵性经典《活在当下》(拉姆·达斯著)后,便开始将俊隆的书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

30年师从一位背离传统的禅僧

乔布斯从个人的角度而言,与俊隆似乎并不“情投意合”,而应俊隆之邀而来到美国旧金山禅堂的乙川,却在30年里一直被他视为尊师。乙川不曾剃度,经历了两次婚姻及同居生活,纵酒无度,挥霍钱财。乔布斯对这位与僧侣形象相去甚远的禅师“一往情深”。对于赤足行走在大学校园里,还拒绝淋浴、在打工的地方被安排孤零零地上夜班的乔布斯来讲,在私生活和精神世界都自由洒脱的乙川或许魅力十足。

被史蒂夫·乔布斯尊为精神之师的乙川弘文(图片提供:Nicolas Schossleitner)

乔布斯将自己多套豪宅中的一套赠与乙川,两人几乎每天泡在一起,但遗憾的是我们无从知晓他们之间究竟进行了怎样的问答。乙川64岁那年,在瑞士为救助掉进池水中的5岁的二女儿,自己也溺水身亡。突如其来的噩耗给乔布斯带来的打击是难以估量的。

禅修,市场营销的终极手法

当你乘坐江之岛电车来到镰仓的稻村崎,会仿佛感到投身进入了悠缓流淌的时光之中。一法庵的住持山下良道以这里为据点,在世界各国进行冥想指导,如今他已成为领引日本佛教界的带头人之一。山下曾经到美国布教,他向笔者讲述了禅宗对乔布斯的影响。

一法庵住持山下良道

“乔布斯从不搞市场营销,而是试图通过禅修深入内心,透彻地了解自己真正的愿望。由于生产的是源于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所以它们具有打动对方心灵深处的力量。洞悉自己心中的渴望,这才是他的终极市场调查吧。”

2005年,乔布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次著名演讲,他说:“我每天早晨都会照着镜子自问:‘如果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去做你今天要做的事情吗?’每当答案连续多天都是‘不’时,我知道自己必须有所改变了。”

山下继续道:“每天询问自己,告诉自己必须要做当下真正想做的事。一般来讲,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也很难做到。因为察言观色,选择大家都喜欢的生活方式会很轻松。可乔布斯却非如此。他试图深入自己的本心,以求保持一个与平时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为此,他选择了禅修。”

山下力求把从欧美“再进口”的“正念”重新注入日本的禅宗,促进日本佛教界的新生和变革。

观察呼吸和身体的感觉

“正念(mindfulness)”一词,是斯里兰卡和缅甸佛教经典中使用的巴利语“sati”的译词。“sati”意为对“当下、此处”的觉察。既非过去,也非未来,而是觉照活在当下的自己,可以说它从佛教式的冥想或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的冥想中剔除了宗教色彩。这种“正念”冥想已有成为一大热潮之兆头,其特点是消除了宗教色彩,也不必像打坐那样盘起双腿。5分钟也好,10分钟也好,只需要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呼吸和身体的细微感觉。重要的不是做出反应,只是觉知。

由于不必穿宗教服,正念冥想用于公司员工培训也不困难,医院还用它作为忧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有报告称,英国的有些学校尝试了这种正念冥想之后,校园欺凌现象减少了。智能手机也开发出各种APP软件,只要设好定时器,钟声会按时响起,荧屏上还会显示出“现在全世界和你一起冥想的有6835人”之类的提示。9月,iPhone的新一代操作系统iOS10在保健菜单中,除了以往的累计活动量、营养和睡眠之外,还添加了“正念”选项。

日本正念学会理事小西喜朗从4年前开始每月在东京主办两次正念实践会,还定期去少管所进行冥想指导,他强调了禅宗从根本上对正念冥想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很多人是出于功能方面的考虑而开始学习正念冥想的。这在刚开始是可以的,但正念冥想原本更加深奥。这一点希望大家不要误会。”

治愈“骨折”,成为世界最强

由于瑜伽的普及,冥想在日本曾出现过扩展之势,却因奥姆真理教的恐怖袭击事件而被蒙上了一层可疑的面纱。正念冥想能否将这种负面印象从人们心中抹去呢?

对此山下表示:“正念从一开始就是以‘骨折’的状态进入日本的。不过,‘骨折’治愈后,日本的正念将会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

采访、撰文:小山哲哉
插图:井冢刚

宗教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