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寬鬆教育”的結局

社會

日本的初等中等教育常常被比喻為鍾擺,因為它始終在寬鬆和填鴨式教育之間搖擺不定。其背景有為政者的心理,每當世間的閉塞感高漲,就會把罪過推給教育,想藉此振奮民心。

眼下,中小學恢復了2002年學校實施五日制教學後被削減的教學內容,正在向脫離“寬鬆教育”轉舵。可以說,鐘擺開始從寬鬆向填鴨回擺了。去年4月起先是小學,今年4月開始國中也將實行新的授課內容。

小學低年級的國語課時已改為每週9節,恢復到戰後最多的19年前的水準。首先是把重點放在作為學習基礎的國語上,而高年級則把力量集中放到以數理為中心的主要學科上。從中可以看出,文部科學省是試圖用增加容易測試學力的學科課時的方法,以期緩和人們對學生學力低下的批評。

從授課內容來看,在人們的責難中往往成為眾矢之的的小學算數中的梯形面積公式、國中理科的離子和元素週期表等“寬鬆教育”時期被削減的內容,都一一得以恢復。而且,諸如將國中學習的英文單詞量,從現在的900個擴大到1,200個等,數量上也有所增加。在寬鬆教育中,追求主動學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新的學力,而今則再次將重心放到了反覆型的學習上。

學力差距擴大

那麼,為什麼會向脫離“寬鬆教育”轉變呢?這是受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實施的國際學習能力評估項目(PISA)結果的影響。在2003年的測評中,日本學生的閱讀能力國際排序從3年前的第8名大幅度地滑落到了第14名,這便成為導致這一轉向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僅如此,修改教育大綱的討論,是在熱心於教育改革的安倍晉三內閣時期進行的,因而也有很大關係。安倍原首相的範本是英國在柴契爾執政時期實施的教育改革,它被評價為是擺脫了經濟停滯不前的“英國病”的一場改革。然而,據說當時英國學習借鑒的卻是經濟發展一直良好的日本的教育。也就是說,日本通過刻意向國外學習,把鐘擺調回原位,走的是一條兜圈子繞彎之路。

各國國際學習能力評估項目(PISA)閱讀能力平均得分名次比較

 PISA2000PISA2003PISA2006PISA2009
1 芬蘭 芬蘭 韓國 上海
2 加拿大 韓國 芬蘭 韓國
3 紐西蘭 加拿大 香港 芬蘭
4 澳洲 澳洲 加拿大 香港
5 愛爾蘭 列支敦斯登 紐西蘭 新加坡
6 韓國 紐西蘭 愛爾蘭 加拿大
7 英國 愛爾蘭 澳洲 紐西蘭
8 日本 瑞典 列支敦斯登 日本
9 瑞典 荷蘭 波蘭 澳洲
10 奧地利 香港 瑞典 荷蘭
11 比利時 比利時 荷蘭 比利時
12 冰島 挪威 比利時 挪威
13 挪威 瑞士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
14 法國 日本 瑞士 瑞士
15 美國 澳門 日本 波蘭

儘管課時並沒有增加多少,授課內容卻恢復了原狀,從小學的教育第一線傳來了消化不良的哀鳴。民間教育資訊公司的調查顯示,教員們感到孩子們之間的學力差距擴大,正苦心焦慮尋求對策。不僅要掌握知識,還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培養思考能力,這種“寬鬆教育”追求的理念,何時才能在教育中開花結果呢?

安倍晉三 NHK 寬鬆教育 學力格差 國際學習能力評估項目 教育改革 文部科學省 早川信夫 填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