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蛇尾的政府派出機構改革

政治外交

野田內閣所推進的“中央政府派出機構簡政改革”正變得虎頭蛇尾。

日本的中央官廳(中央政府)在全國各地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能否把這些組織機構移交給地方自治體(地方政府)、精簡政府機構,對日本的分權及行政改革至關重要。但是,擬在本次國會提交的法案中,卻對移交設置了很高的門檻,呈現出中央官廳的禁區依然不可侵犯的狀態。

日本的國家公務員共30萬人,其中大約有19萬人分配在中央官廳的分支機構裡。其中規模比較大的機構有“國土交通省東北地方整備局”這種國土交通省地方整備局所屬機構、農林水產省農政局等。厚生勞動省管轄的“Hello Work”(職業介紹所)也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指出,不少地方分支機構的業務可以交由地方處理,甚至它的部分功能與地方是重複的。正因為如此,兼顧分權和行政改革,精簡機構有望起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可以說,它正是削減國家公務員人事費的核心所在。

對中央官廳而言,由於此次改革是對自己的瘦身,因而抵觸情緒強烈。福田、麻生等歷屆自民、公明黨聯合政權的時任地方分權改革推進委員會,都曾以削減3萬5,000人為目標致力於這項改革,但都由於遭到各省廳的強烈抵抗而不了了之。

瓶頸奈良令近畿移交計劃擱淺?

民主黨執政後也依舊步伐遲緩,但以近畿(日本本州中西部地區,包括京都、大阪2府和奈良等5縣——譯註)為中心的“關西廣域聯合(數個普通地方公共團體、特別區,為加強地方自治而組成的共同進行某些行政事務的組織——譯註)”以及“九州地方知事會”一直謀求國土交通省、經濟產業省、環境省這三個機構能率先實施在本地區內的移交。對這兩個地區內3省分支機構的移交,政府目前終於打算付諸行動了。總的來說,“對地方分權改革不夠熱心”而遭到詬病的野田佳彥首相,也終於表示將在本次國會上提出法案,以內閣府為中心,推進政府內部的協調工作。

然而,最終方案的內容似大有退步之嫌。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國家提高了將業務移交給地方時“接受方”的門檻。如:原案提出“若多個都道府縣聯合設置了法律意義上的‘廣域聯合’,則可以移交”,但最終方案中添加了“必須包括(政府)派出機構的轄區在內”這一條件。

也就是說,以近畿地區為例,它意味著必須成立“由國土交通省地方整備局管轄的全部府縣參加的廣域聯合”,否則將不能移交。但由於奈良縣拒絕參加關西廣域聯合,所以無法具備接收方所應有的條件。政府進而甚至還可以“奈良沒有加入,所以事出無奈”為由,把責任轉嫁給地方。

而九州地區,現在也沒有創設一個由該地區各縣參加的廣域聯合計劃,所謂移交,也只能是句空話。

即使這樣國土交通省似乎仍不放心,要求移交時不光是遇有大災大難,甚至是平時也要掌握指揮監督權。咄咄逼人之勢竟至於此。

儘管民主黨政權一直在地方分權改革中進行著艱苦的努力,如:改革補助金制度、重新評估國家強加給地方行政的各種標準(所謂“義務”、“框框”)等,但是對地方分支機構進行重新評估作業的難度超過上述的任何一項。按說實現這場改革,在相當程度上必須靠首相官邸的引領,但人們卻看不到發揮了政治主導的痕跡。

不僅如此,部分“族議員化”(指維護特定集團利益的議員集團——譯註)的民主黨議員、在有附帶條件的補助金分配上被中央官廳抓住弱點的市町村等,都競相反對改革,展開了不亞於自民黨政權時代的抗議活動。另外,當首相起用國土交通省前資深事務次官竹歲誠為內閣官房副長官(事務)後,“地方分支機構精簡改革”步伐將會放緩的看法在霞關(中央官廳密集地——譯註)傳開,這也是事實。

不管野田內閣是否可以一言定性為是以官僚為主導的內閣,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已被中央官廳捏住軟肋的這場改革正在倒退。

地方分權 人羅格 中央政府派出機構改革 國家公務員 人事費削減 地方分權改革推進委員會 中央官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