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合作研究PM2.5,查明原因,提出對策

政治外交 社會

10月1日,在東京都港區的日本財團大廈召開了題為「PM2.5(細顆粒物)造成的大氣汙染現狀與日中合作的可能性」公開研討會(笹川日中友好基金主辦)。作為今年啟動的日中大學與企業共同研究項目的第一步,日中雙方專家就中國大範圍地區的PM2.5大氣汙染問題發表了演講。

成因尚未查明,期待行之有效的建言獻策

大氣環境學會會長、愛媛大學農學系教授若松伸司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SJCFF)此次舉辦的環境問題研討會,主要是探討冬季頻發的PM2.5高濃度汙染的原因,並提出必要的對策,以期達到幫助改善兩國人民生活及兩國關係的目的。這一天,中國方面負責監測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華北地區PM2.5工作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介紹了中國的最新情況;日本方面由進行監測分析與對策總結的日本大氣環境學會會長若松伸司(愛媛大學農學系教授)發表了題為《日本的經驗與日中合作的可能性》的演講,介紹了有關學會迄今的研究活動進展以及今後的計劃。

日中有關部門之間在今年4月召開的日中韓環境部長會議上達成了「今後5年共同行動計劃」協議;另外,北九州、四日市、川崎等市,還有兵庫、福岡、長野、埼玉等縣與中國城市之間展開了「城市間合作」,研究PM2.5的發生機制,並在預報、預測、汙染源分析等方面進行相互支援。在民間,為協調兩國企業的合作項目而於2006年開設的一個平臺——「日中節約能源環保綜合論壇」(日中經濟協會),也開展了各種活動(2014年的合作項目有41件,成立以來累計達259件。2013年由於日中關係遇冷而停辦)。

但是,2008年日本停止了對華日圓貸款,此後大型示範項目都無法展開。由於PM2.5的成因迄今尚不明瞭,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希望通過此項共同研究,在科學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拿出行之有效的對策,並為環境保護方面的各項活動提供援助。

冬夜裏產生,經過化學反應二次生成

賀院長在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的PM2.5發生狀況隨季節而變化,特別容易在冬季的夜裏產生。而且,在同一天之中狀況也會發生變化,其成分與其說是汽車、工廠直接產生,不如說是由各種物質在一起發生了化學反應後二次生成,並在北京、天津等大範圍地區發生。為此,賀院長呼籲,不應把這種現像作為個別城市的特殊情況而單獨考慮,「而是要從科學角度闡明中國特有的發生機制,必須制定廣範圍一體化的綜合治理措施」。

據若松教授介紹,2013年2月,針對發生在中國的大規模大氣汙染,日本的大氣環境學會發表了題為《大氣環境學會應如何應對中國PM2.5大氣汙染問題》的緊急聲明。聲明稱:「面對這種我們不曾經歷的新型嚴重的大氣汙染問題,我們希望通過國際合作,加快研究步伐,從科學角度,多方面地謀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日本與中國在PM2.5相關問題上的共同研究,以1997年日中首腦會談中,由日方提出的「日中環境示範城市構想」為契機,開始了有關示範城市建設的協議。儘管在2004年和2009年,共同研究成果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但是這時還是出現了大規模的大氣汙染現象。若松教授對研究成果未能有效規避大規模的災害,表達了自己的羞愧之情,他說:「雖然我們的研究獲得了很多肯定,但2013年北京還是發生了極端嚴重的汙染現象,對此我感到非常遺憾。」

若松教授接著還對PM2.5生成的過程進行了說明,指出PM2.5的兩個來源:一個是工廠、汽車等人為來源,另一個是火山、黃沙等自然來源。另外,汙染還會受到日射強度、風向、風速、氣溫、濕度等氣象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冬季的低溫、弱風,春季的沙塵、光化學汙染等,季節因素相加,形成的過程就更加複雜。關於這一點,前面提到的緊急聲明中也指出,「PM2.5是由各種各樣的發生源排放出的氣體狀物質或粒子狀物質,在大氣中發生變質而生成的複合性大氣汙染現象」,很可能「有數百種化學成分作用其中」。

從目前的研究結果看,夏季的PM2.5主要是二次生成,冬季則是在夜裏生成,夏季,和冬季的生成過程完全不同。另外,從世界各國城市的比較上來看,無論在發生規模上還是時間的長短上,中國城市的狀況都尤為嚴重,相差懸殊。

期望再次向日本學習,加強交流與合作

最後,中國青年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副董事長賈棣鍔做了精彩的發言。

中國青年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副董事長賈棣鍔在致詞中說,日中的和平友好與合作是「不可估量的利好」(照片均由笹川日中和平友好基金提供)

他回憶了在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之際作為「領航員」參與其間的往事,稱兩國的和平友好與合作對人民來說,是「不可估量的利好」,而且這句話是特意用日語強調指出的。他動情地說道:「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保護環境活動,當時來日本,東京上空飄浮著蘑菇雲。但是,現在空氣澄明,美麗的環境讓人羨慕。我們應該再度向日本學習。期待兩國在環保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造福兩國人民。」很多聽眾都為賈先生的熱情講話所打動,讓人不由得聯想到近年來磕磕絆絆的日中關係。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秘書處透露,該研究項目將在今後兩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減輕高濃度PM2.5汙染的必要對策。在此期間,還將隨時召開觀測分析結果共同研討會,對如何減輕汙染獻計建言,並在公開研討會上匯報或者以論文形式發表,同時提交兩國政府。

大氣環境學會今年9月與中方窗口單位、中國環境科學會大氣環境分會之間達成學術交流協議備忘錄,計劃12月6~8日在廣州召開大氣環境分會年度全體大會之際,舉辦日中韓國際研討會。

撰文:nippon.com編輯部 三木孝治郎

標題圖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

中國 日本 PM2.5 大氣汙染 環境保護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 日中經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