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外交攻勢與東亞國際關係的改觀

政治外交

東協外長會議,因中國的外交攻勢而未能發表聯合公報

7月9日至13日,東協(東南亞國家協會)外長會議及其他相關會議在東協輪值主席國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由於越南和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支那海(日本對南海的稱呼——譯註)問題上分歧嚴重,導致9日舉行的外長會議在相關表述上爭論不休,自1967年東協成立以來,首次未能發表聯合公報。會議結束後,印尼外長馬提・那塔拉加瓦與越南外長范平明、菲律賓外長羅沙里歐、柬埔寨副首相兼外長賀南洪等舉行會談,最終於7月20日發布了東協外長聲明,提出了包括儘早制定南支那海行為準則、尊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在內的六項基本原則,保持了東協的統一性。然而即便如此,對於越南和菲律賓等在南支那海問題上與中國存在對立的國家而言,東協這個“槓桿”無疑已經重度失靈了。

最近數月來,為了避免圍繞南支那海問題的討論在東協加夥伴國系列會議(東協地區論壇、東亞首腦會議等)上以不利於中國的形式走向尖銳化,中國對柬埔寨花費精力做了大量工作。今年4月,東協首腦會議在金邊召開前夕,胡錦濤國家主席訪問了柬埔寨,表示將提供總額為4億5,000萬元(人民幣,約56億日圓)的無償援助和低息貸款。5月召開東協國防部長會議之際,中國國防部部長梁光烈訪問柬埔寨,簽署了有關提供1億2,000萬元無償援助的文件。此外,中國共產黨內排名第8位的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訪柬,與洪森首相舉行會談,簽署了有關提供4億2,000萬美元(約334億日圓)貸款和兩架飛機的文件。本次東協外長會議未能就南支那海問題發表聯合聲明,正是中國採取上述外交攻勢的成果。東協外長會議結束後的7月10日,中國外長楊潔篪向洪森首相表達了謝意,稱柬埔寨尊重了中國的“核心利益”。或許他認為之前的工作取得了成功。這種布局的用意實為一目了然。

中國的外交攻勢對東亞國際關係意味著什麼?

那麼,對東亞的國際關係而言,中國的外交攻勢意味著什麼呢?

短期來看,這無疑是中國的一項外交成果。自2010年7月在河內召開ARF以來,東協加夥伴國系列會議,對越南和菲律賓等在南支那海問題上與中國存在分歧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頗為好用且有效的“槓桿”。中國之所以在2011年11月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同意就南支那海問題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準則”展開協商,也正是因為上述原因。然而,在本次東協+中國外長會議上,這項協商工作卻被延期了。也就是說,越南和菲律賓等國未能用上東協這個“槓桿”。這意味著,中國的舉措,取得了成效。

但是,儘管未能用上東協這個“槓桿”,我們也無法想像越南和菲律賓會按中國的意圖,善罷甘休,放棄將南支那海問題推向國際化,更不可能因受迫於中國的實力而默認其在南支那海的領土、專屬經濟區、大陸棚等問題上的主張。如果無法利用東協這個“槓桿”,恐怕它們還會使用其他“槓桿”。

美國從去年開始參加東亞首腦會議。同時,美國政府最近把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行動能力定為了新的國防戰略基本方針。基於這一方針,今年6月在新加坡召開的亞洲安全會議(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主辦)上,美國國防部長潘內達表明為提升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將於2020年前把部署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戰艦比例調整為60%比40%,除了在太平洋地區維持6艘航母的編制外,還將配備具有反潛能力的近海戰鬥艦(LCS)。

越南和菲律賓等東協聲索國非常歡迎美國在這一地區加強軍事影響力。因此,菲律賓政府也順理成章地開始與美國政府討論美軍使用菲律賓國內基地部署戰艦等有關加強同盟關係的具體措施。此外,潘內達還表明將在6月訪問越南金蘭灣,協助越南提升防衛能力。

日本也正在研究通過向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提供巡邏艇來幫助這些國家強化海上保安能力的問題。東協各國的軍事合作也在穩步推進。菲律賓和越南的海軍已就在南支那海開展聯合演習等深化軍事合作的事項達成了共識。印尼、菲律賓、越南和汶萊等四國海軍還探討在印尼納土納群島周邊海域實施聯合巡邏,以監控非法漁船。

安全保障的地區合作框架轉向亞太

綜上所述,或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中國在本次東協外長會議上使東協這個“槓桿”完全失靈。這樣一來,如果東協今後還想繼續在東亞地區合作中穩坐“駕駛席”,就只能從自身尋求“再發明”了。那麼,應該怎麼做?如果安全保障領域的合作進展不順,就只能進一步開展經濟合作了。也就是說,在2015年建成東協經濟共同體已變成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課題。

另一方面,如果東協這個“槓桿”無法使用,越南、菲律賓乃至印尼、新加坡等國或許就會將美國、日本、澳洲甚至印度作為“槓桿”用於制衡中國。毫無疑問,中國的威脅性越大,為規避風險,亞太地區合作框架就會比東亞的這個框架更有價值。上世紀90年代曾是以APEC為地區框架的亞太時代。然而,出於對美國介入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行為的排斥,本世紀頭十年內,東亞地區合作變為主要框架。東協加夥伴國系列會議也是因此而變得重要起來。我們不能斷言這種框架會消失。然而,由於本次中國開展的“工作”,亞太或許將成為安全保障合作領域的主要框架。

因而,無論中國在本次東協外長會議上開展的工作暫時取得了多麼大的成功,或許仍可以說這畢竟是極其目光短淺的舉動。2000年以來,中國有效利用東協加夥伴國的地區協調框架,逐漸排除美國的影響力,提升了自身的重要性。然而,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最大的風險。當與本國“主權”利益發生衝突時,中國會易如反掌地拋棄其所謂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此次的事例就是最如實的寫照。這對東亞國際關係產生的影響絕不可等閒視之。

(2012年8月7日)

美國 中國 印度 日本 外交 白石隆 東協 東亞 APEC 美軍 菲律賓 越南 國際關係 東南亞國家協會 柬埔寨 南支那海 印尼 新加坡 馬來西亞 汶萊 澳洲 亞太 地區合作 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