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關係:走鋼絲狀態仍在繼續

政治外交

雖然出現了關係緩和跡象……

2015年是日中關係經受考驗的一年,從現在到夏天這段時間,各種左右兩國關係改善走向的試金石正等待著我們。

毋庸贅述,歷史問題依然存在,但日中兩國首腦於2014年11月舉行會談後,中國遊客的激增和「掃貨」、留學中國的日本學生增加、自民黨和公明黨與中國共產黨新建溝通管道等等,令人比較欣喜的話題著實不少。此外,負責防災事務的中國民政部部長在今年3月訪問了日本。這是中國部長級官員時隔3年之後的首次訪日。

其中有兩點尤其值得關注。首先,是首腦會談後兩國在沉寂了兩年半後重啟了關於建立「海上聯絡機制」(旨在避免日中兩國海上的偶發衝突)的磋商工作,大致達成了共識。其次,是3月21日在首爾召開的第7次日中韓外交部長會議。儘管這是一次時長不足90分鐘的簡短會議,但會後三方舉行了聯合記者會。

會上,三國外長就防災、環境和青少年交流等旨在實現日中韓合作的「最輕量級的」問題展開了積極對話。但眾所周知,此次會議沒少談及歷史認識問題。聯合新聞公報中也寫入了「本著正視歷史、開闢未來的精神」這樣的表述。並且,據說歷史認識問題不是由主席國韓國,而是中國的外交部部長王毅向日方提出的。外務省的記錄中有這樣的記載——「會議中也出現了關於歷史問題的發言,我方回應,關於歷史認識,與在雙邊會談等各種場合所表述的立場是一致的」。

眾所周知,歷史認識問題已成為2015年日中關係中的一大問題。在建立「海上聯絡機制」的協議上,儘管距離收官僅一步之遙,但據說中方還在猶豫如何邁出最後一步;而且,雖然召開了日中韓外交部長會議,但針對舉行三國首腦會談一事,據稱中方也還是躊躇不定。

中國的國內政治鬥爭和對日政策的關聯

與歷史認識問題一樣,日中雙方的國內形勢尤其是中國的國內形勢也是影響日中關係的重要因素。和日本之間的領土問題、歷史認識問題以及對日經濟關係等,都被人為地與中國國內的政策之爭掛上了鉤。特別是對保守派而言,這些都是敏感的問題。正因為此,中國在內政存在不安因素的情況下,是很難大膽轉變對日政策的。

2014年,周永康(原中央政治局常委)等國家領導人的貪污行為曝光。4月末,曾是周永康心腹的李春城(原四川省委副書記)被剝奪黨籍、開除公職;5月中旬,跨多行業經營的大型民營公司四川漢龍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被判處死刑;7月29日,媒體報道稱,鑑於周永康涉嫌「嚴重違紀」,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已對其立案調查。這一系列的動向與中國政府改善對日關係的軌跡幾乎是一致的。福田康夫前首相在北京與國務委員楊潔篪和外交部長王毅接觸是6月,回國同安倍晉三首相商議後再次到訪北京,並同習近平國家主席舉行會談是7月28日。

有鑑於此,2015年在思考日中關係時,恐怕是不能忽視中國的國內形勢的。今年,郭伯雄(原中央軍委副主席)貪污問題等曝光,重大國內案件有可能會影響中國的對日姿態。因此,至少在迎來有望關係改善時期之前,大家都希望國內形勢維持穩定局面。就日本而言,關注中國的國內形勢,但也不必太過用心。

中方對安倍談話的關注

中國方面明顯表現出對歷史認識問題的關心,尤其是對可能將在8月發表的安倍談話給予極大關注。而且,安倍談話的內容不僅會影響到9月3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閱兵儀式的內容,也有傳言稱它還將決定日中首腦會談能否實現以及前文提及的「海上聯絡機制」相關磋商工作的進展。實際上,儘管我們不知道在8月15日以前是否會擱置這些問題,而中國似乎一邊在推進環境及經濟等領域的活動,一邊又在被認為重要的問題上,依據安倍談話的內容來考慮是否向前推進工作。

王毅部長在3月8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相關記者會上也做出了關於歷史的發言。但令人感到意味深長的是,中方對日本提出的要求依然是「承擔歷史責任」和「不忘歷史」,表述也仍然是「正視歷史,開闢未來」,在內容上與過去並無差異。

當然,儘管中方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內容,但似乎也可以認為中方的意思是不要改變以四個政治文件(*1)為代表的、長期以來用於指導日中關係發展的基本原則。

2014年11月7日,日中雙方達成「旨在改善日中關係的四項共識」,其中明確提及「正視歷史、開闢未來的精神」這一說法,日中韓三國外交部長會議同意這種表述是理所當然之事。從這個意義而言,雖然王毅外長看似措辭相當強硬,但其實也可以解釋為中方設置的難關一直都是同一個水準。如果中方此外有更多的要求,那就應該表達出來,否則是難以讓日方理解的。

阻礙歷史認識問題軟著陸的不穩定因素

無論是對於2015年的日中關係,還是日中雙方的國內形勢而言,歷史認識問題顯然都將是一個重要問題,從5月到夏季,一系列活動即將拉開序幕。

媒體已經報道,習近平國家主席將於5月9日出席在俄羅斯舉行的對德戰爭勝利紀念日活動,這將成為外交方面第一個重大儀式。眼下,美俄關係處於緊張狀態之中,中國對過度展示中俄親密關係或許也有所顧忌。

就中國來說,大概設想的是這樣一種路線:在謀求國內形勢的穩定的同時,向安倍政權傳遞一定的訊息,並且中斷部分活動以給日方造成壓力,促使歷史認識問題軟著陸,在9月3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閱兵儀式結束後,再次摸索舉行日中首腦會談的可能性,並與日方保持一致的思路。

當然,這種軟著陸路線只是一種選項,目前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例如中國的國內形勢、日本的教科書審定、中國將「南京大屠殺」、「從軍慰安婦」相關歷史資料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等等。此外,相較於安倍談話本身,中方更關注日本國內對該談話的反映,特別是媒體的報道方式。

要促使2015年的日中關係實現軟著陸,必須具備諸多條件,而首要的一點的是兩國政府和國民必須對這種路線給予支持。夏季的一系列活動以及前述的不穩定因素將如何進展變化還是未知數,目前依然處於不容樂觀的時期。

(2015年4月20日)

後記:本文成稿後,日中兩國首腦於4月22日在雅加達舉行了會談。習近平國家主席再次表示歷史問題是「事關日中關係政治基礎的大原則問題」,要求「日方認真對待亞洲鄰國的關切,對外發出正視歷史的積極資訊」。此次會見中,雙方都帶了日文和中文翻譯人員,由此可知此次會談非臨時安排,或許可以認為,中方意在通過此次會見,弄清日方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所持的態度,並像去年一樣,在歷史認識問題上向日方傳達不可改變一貫立場的要求。

(*1) ^ ①日中聯合聲明(1972年)②日中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③日中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1998年)④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2008年)

中國 日本 川島真 習近平 歷史認識 Kawashima Shin 從軍慰安婦 安倍談話 日中韓外交部長會議 南京大屠殺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