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擺脫“猶豫不決的政治”嗎?

政治外交

2012年1月24日,野田佳彥首相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上發表的施政方針演說中,做了如下表述:“在應該成為'日本重生元年'的今年,我認為當務之急是擺脫將國家大政方針置之度外的'猶豫不決的政治'。”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發言。以往日本的首相都在施政方針演說中闡述了自己的政治目標,但是,野田首相則冷靜地審視了難以實現政治目標的政治狀況,並決心打破這種現狀。

讓政治從沉默走向奮力前行

這一點,在思考當今日本政治的閉塞狀況時,是十分重要的。從2006年小泉純一郎退任首相之後,日本國民對每年輪換首相已頗感厭倦。為什麼沒有強有力的領導出現呢?為什麼重大的政治問題總是置之於度外呢?為什麼政治一直軟弱無力呢?在這5年裡,日本的國際地位下降,國內的產業基礎削弱,並且財政危機已經到了十分嚴峻的地步。然而,面對如此巨大的國家危機,政治卻沉默至今,毫無作為,這種軟弱無力使國民深感失望。至少,野田首相是一心想擺脫這種“猶豫不決的政治”。事實上,關於參加TPP、提高消費稅、緩和武器出口三原則等從自民黨政權延續下來的難題,野田政權明確了自己的立場,表示出勇往直前不畏輿論批評的決心。這是富於勇氣姿態。但是,這般勇氣未必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政治成果,前途莫測,依然障礙重重。

怎樣的制度造就“強有力的首相”

為什麼“猶豫不決的政治”持續蔓延至今?以往在日本廣為認知的,是基於“無責任體系”政治文化論下產生的“軟弱無力的首相”論,而政治學者、京都大學教授待鳥聰史對此則抱有異議,他注意到無論是戰前還是戰後,都出現過很多“強有力的首相”(《政治文化與首相的領導力》,收錄於《政治領導人與文化》一書,筒井清忠編著,千倉書房, 2011年)。實際上,與戰前相比,戰後首相的平均任期更長,吉田茂、池田勇人、佐藤榮作、中曾根康弘、小泉純一郎等不少人,任期都超過了1500天。就成為“強有力首相”的理由,待鳥聰史教授指出了“巧妙利用各種因素,抑制反對勢力,使長期執政成為可能”這種政治技巧的重要性。問題是未能健全不斷造就這種“強有力首相”的、“通過制度因素進行控制”的機制。

小泉首相以後的歷任首相在領導力上遭受挫折的原因,不僅在於政治文化、首相本人的素質,這種制度上的約束也應考慮在內。比如,這種制度方面的約束,從大的範圍來講,包括:參議院權力過大導致的立法進程停滯不前;首相官邸在跨多個省廳議案上的調整能力、指揮能力不足;首相獨自的政策制定人員缺乏;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的調整功能低下;首相官邸及內閣的宣傳機能和預算存有局限;民主黨、自民黨作為現代政黨組織的決策功能欠缺;還有日本傳媒的政治分析能力不足等。通過進一步強化易於造就“強有力首相”的各種制度性要素,也許我們就會擁有更加強有力的政治領袖。日本是否會誕生“強有力的首相”?對此我們不可只寄期望於首相的個人素質,倒不如需要考慮構建一個應有全體國民參與的政治制度。否則,隨意而毫無成效地繼續對領導人的批判,日本國民就有可能將自己的民主毀在自己的手中。

(2012年1月27日)

野田佳彥 TPP 小泉純一郎 眾議院全體會議 日本重生元年 施政方針演說 提高消費稅 自民黨政權 領導力 細谷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