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亞洲的陰影還是火炬?

政治外交 社會 文化

中國近代史──一個不應忽略的因素

最近,中國經濟和軍事的持續發展,促使國際社會更多地使用「威脅」和「威懾」兩個詞彙。其亞洲鄰國尤其害怕中國潛在的擴張,或者說是其基於大國地位進行的單方面行動。儘管如此,有一個常常被人忽略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在近代歷史中,中國曾經多次被入侵和被占領,它深感來自外界的「威脅」,為自己的安全而憂慮。

如果我們考慮到這一因素,我們就可以這樣說服自己——與其把中國看成一個威脅,談論威懾力,不如努力去減輕中國的憂慮,給她提供一種安全的感覺。由於中國幾乎與其鄰國都有領土糾紛,所以,這些鄰國之間通過一種諸如協議這種非武力形式,來相互承諾用和平方式解決這些糾紛,就顯得十分重要。中國和其鄰國捲入軍事衝突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出於這種擔心,就有充分的理由在亞洲構建一個區域安全對話框架,而日本在此框架下,可以發揮更多的主動權。

「中國是不是一個大國」?

因此,我們必須問自己一個基本的問題:中國是不是一個大國?是否要去挑戰並改變現存的國際秩序?二戰結束以來,它幾乎都是這樣做的,不僅作為一個「第三世界」的領導來反抗西方的政治和經濟體制,而且還是蘇維埃領導的社會主義陣營的挑戰者。

如果北京繼續推行其「全方位」外交,我們就可以認為中國不是國際秩序的挑戰者,而是國際秩序的忠實參與者,意識到了其保護國際秩序的責任。

當然,將自己定位於東亞國際秩序中唯一的主導者,對北京來說是有吸引力的。為了減輕亞洲部分鄰國對此的擔心,中國應該在貿易、環境、防災、傳染病、人權、福利、食品安全等領域,更加嚴格地遵守亞洲和世界的國際慣例。

因此,我們必須強調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自身的文明和政治文化中已經包含人權和民主的概念。我們必須敦促中國認識到,分享那些價值觀事關其自身的尊嚴。

與中國共同承擔「亞洲的責任」

從亞洲視角來看,我們必須銘記一個關鍵詞並將其與中國分享,那就是亞洲的責任。作為亞洲快速經濟成長的副產品——人口變化、環境問題、全球食品短缺、能源供應等,都是涉及到整個世界的問題。亞洲各國,不分大小,必須對一些國家主權進行限制,來適應國際社會,以促進共同的利益。基於這種思想,我們必須讓中國更多地參與進來,共同努力更好地遵循國際行為準則。

肩負著這樣的任務,我們必須意識到,亞洲,包括中國,應該調整自我去適應全球化的趨勢,同時,世界其它的國家(亞洲之外)應該充分靈活地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中國和亞洲的崛起。

通過共同努力調整,每個人必須問自己一個重要的問題,即:中國最終將走向何方?日本和亞洲其它國家想知道的是,在實現現代化以後,中國將如何看待它與世界其它國家的關係?如果我們想避免在將來發生衝突,亞洲國家就需要共同規劃一幅亞洲地區的藍圖,並在這個過程中通力合作。

中國 政治 亞洲 小倉 和夫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