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different」——日本教育,不同凡「想」(上)

社會 文化

「這個國家所有的社會階級都比較平等。富人不高傲,窮人不卑下。真正的平等精神,從內心深處相信所有人本質上都是平等的——這樣的信念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日本人的驕傲》藤原正彥,文藝春秋)

這是日本問題專家,著名的英國學者張伯倫(Basil Chamberlain,1850-1935)先生說過的話。時至今日,你依然能夠感到日本是一個保持了這種平等精神的社會。而成為日本社會「平等精神」的根源是什麼呢?

日本的「平等」和「教育」

我想起了福澤諭吉的話。

「天不造人上之人,不造人下之人。」
「人生來沒有貴賤貧富之分。唯勤於學問通曉事物之人成為富貴之人,無學之人成為貧賤下等之人。」

那是在明治時代。福澤諭吉的這篇《勸學》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讀物,這些句子均出自《勸學》。

我認為,日本社會平等精神的根源,應該是「學問乃立身之本」的哲學。在這部寫於140年前的著作中,福澤已經領悟到,能夠開創國家未來的,既不是經濟發展,也不是資源開發,而是「知識」及人才的培養。

如今重讀福澤諭吉這番寓意深刻的話語,我不由得想到了當今阿拉伯世界混沌不清的局勢。

阿拉伯國家向日本求「知」的競爭

一轉眼,今年已經是我來日本的第十八個年頭了。雖然這種時候想說「時光飛逝」,不過我並沒有這樣的感覺,對我來說,可謂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18年。最初的10年,我被各種遠遠超出想像的事態所擺佈,甚是辛苦,但也很寶貴。後來,又經歷了種種機緣,才有了現在的我。

最近,我接到了來自現在我就職的大學的一份委託。他們希望我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United Arab Emirates)首都阿布達比(Abu Dhabi)召開的「NAJAH」留學和高等教育展覽會(UAE政府主辦)上介紹東海大學以及日本的教育情況。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曾以「智慧」的發祥地著稱的阿拉伯世界國家,正在為重現昔日榮光而積極地行動。他們正在尋找的,是一種新的模式,它既不同於以往阿拉伯世界的模式,也不同於歐美的發展和教育模式。許多阿拉伯國家最終找到的,便是日本式的發展與教育模式。

是的,現在許多阿拉伯國家加入了爭奪日本「智慧」的競賽。其結果,是在阿拉伯世界急速掀起了一股日本熱潮。阿拉伯世界那熱切的眼光首先投向日本的科學技術及其接受的過程。

日本希望向世界傳遞怎樣的教育?

對於來自阿拉伯世界的「求愛信號」,日本似乎是喜上眉梢。日本政府和相關高等教育機構借助國際化的浪潮,正拼命要將日本的「智慧」傳遞到世界各國,這毫無疑問也是事實。並且,還制定了一個宏大的計劃,要「在2020年之前增收30萬留學生」,張開懷抱歡迎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來日本留學。

可是,日本究竟能提供怎樣的教育呢?也就是說,去日本留學的價值何在呢?

在阿布達比召開的展覽會上,有10多所日本的大學參展,它們十分賣力地宣傳了各自的特色和教育模式。但觀察前來參觀者的反應,給人以他們似乎覺得「沒那麼好」這樣一種強烈的印象。儘管理由有很多,像是「距離太遠了」「語言似乎很難學」等等,但最主要的還是讓人們看不到放棄歐美而選擇去「遙遠的日本」留學的價值何在。

我覺得,日本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想要向世界輸出的教育,究竟具備怎樣的價值這個問題。

大學 留學 教育 福澤諭吉 伊斯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