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重大轉折點上的日本經濟

政治外交 財經

日本的現狀

日本正在為擺脫持續了20年多年的經濟蕭條而煞費苦心,不遺餘力。期間日本初次經歷了戰後嚴峻的經濟困境。從通貨緊縮陷阱這個詞上也可以想像,經濟一旦陷入通貨緊縮,就難以輕易掙脫。這是因為無論是國民還是企業,都沉湎於通貨緊縮思維之中,要恢復消費及投資,可謂難乎其難。

2012年末成立的安倍內閣,打出了旨在擺脫通貨緊縮的大膽的安倍經濟學政策。中央銀行日本銀行實施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讓匯率、股價等經濟指標為之一變。但即便如此,要整體提振經濟則非輕而易舉。加之受到國際原油價格驟跌的影響,央行對實現2%通貨膨脹目標的時期,不得不做出稍事延後的調整。

一針強心劑:企業效益回升

安倍內閣的成長戰略,提出了實質2%、名義3%的經濟發展目標。但是,這個目標是相當雄心勃勃的。不少專家都對如此之高的成長率能否真正實現抱有疑問。

儘管如此,安倍內閣成立之後,確實開始出現了各種新動向。股價、匯率上面已經提及了,最讓人欣慰的,是企業效益的大幅改善。企業效益回升,就有望推動投資及調資加薪。同時,經濟的復甦還極大地改善了僱用情況,形成失業率3.3%的充分就業(*1)狀態。

(*1) ^ 也稱作完全就業,經濟術語,指在某一工資水準之下,所有願意接受工作的人,都獲得了就業機會——譯註。

長期穩定的政權下才有可能實施的改革

在去年的眾議院選舉中,執政聯盟全勝,安倍內閣得以連任,並有望長期執政。安倍總理之前的6年裏,先後替換了6位總理。一個長期穩定的政權,才有可能實施果敢的改革。雖然堅如磐石般的管控使不少領域的改革步履維艱,但在很多方面,我們也看到了以迄今不曾有的速度正在發生變化。

具有代表性的一例,是以電力系統改革為發端的能源改革。電力市場通過重組、新的供應商的加入等而煥發活力。在公司治理領域也出現了巨大變化,企業採取行動的時候,比以往都不得不更加考慮投資者的利益了。收益好轉,還使企業的股本回報率(ROE)持續上升。公司治理改革,還與啟動日本國民手中龐大金融資產的動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政府也從中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公共養老金運用基金的改革等也與之關係密切。

農業雖被認為是改革的一個艱鉅領域,但也在不斷出現重大變化。農業改革的政治因素很大,但從本質來看,農業的結構變革已經開始加速。據稱,日本農產品的一半以上,是占據前10%左右的農家供應的,依靠政策保護的農家,由於老齡化而陸續棄農廢耕;但富於競爭力的農家甚至已放眼於農業的出口,正在窺視商機。

2%的成長率難以實現?

由此可見,日本經濟明暗面共存,而觀測未來日本經濟走向的關鍵,則是成長率的高低。安倍經濟學的政策目標是實現高成長,這也將極大地影響財政健全化的進展。

根據過去的成長率計算出的日本的潛在成長率絕不算高,而且,勞動人口急速減少,對日本的持續發展而言也是一大負面因素。除非將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2)提升到一個相當高的程度,否則要在日本實現2%的成長恐怕是很困難的。

但是,若一開始就拿難有高成長的預測當前提的話,那麼實現經濟復甦就無從談起——這種想法在安倍政府內部非常強烈。之所以打出以經濟成長為中心的戰略措施,也是源於這種千方百計要實現高速經濟發展的願望。

(*2) ^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也被稱為總要素生產率。指「生產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是衡量單位總投入的總產量的生產率指標。即總產量與所有影響產出的要素的投入量之比——譯註。

適用於日本的「經濟長期停滯」論

在思考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時,有一個讓人頗感興趣的觀點,即哈佛大學教授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提出的「經濟長期停滯」(secular stagnation)論。這個觀點認為,「經濟成長率的動向很大程度上受到此前總體經濟環境的影響」。經濟的長期成長率通常往往被認為是由供給方決定的,但薩默斯教授稱,此前的需求動向等,也會通過滯後作用這種形式影響到中期經濟成長率。

日本經濟看來也適用於這個觀點。因泡沫經濟崩潰而實施的總體經濟整體的資產負債表調整――僱用、負債、設備三方面的過度調整——以及金融危機、通貨緊縮等,總體經濟長達20年的萎靡不振,成為今天日本經濟低成長的原因。為此,如果經濟持續復甦,或許可以期待經濟成長率能有相應的提高。

我對學生做說明時常用以下比喻。假如有一家百貨公司,光顧的客人減少的話,百貨公司的生產率自然下降。但是,顧客如果回流,生產率會逐漸提高;若進一步增加,那麼百貨公司的人員就會從效益低的部門向效益高的部門移動,空間也會隨之重新配置;顧客再繼續增加的話,還會考慮擴建店鋪。

關鍵在於提高生產率

日本經濟也有類似的一面。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的成長大幅降低,這與需求的減退之間的關係是不言自明的。其後,全要素生產率也一直處於低成長之中。但問題在於今後日本的生產率是否還繼續處於低成長狀態。

薩默斯教授的「經濟長期停滯」論認為,處於潛在低成長率背景之中,低生產率是否能夠提高,將受到此前總體經濟狀況的巨大影響。依靠安倍經濟學復甦日本經濟——這種期待是寄託在一種可能性上的,那就是如果大幅改善總體經濟狀況,那麼就可以提升泡沫經濟崩潰後一直處於低成長水平的生產率。

在通過擴大需求保持經濟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能期待生產率提高到何種程度呢?為此極為重要的還是被納入發展戰略中的各項改革。需求持續擴大時,因勞動力短缺這個瓶頸而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那將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正因為此,我們有必要為彌補勞動力的不足而提升生產率。

勞動力短缺和生產率

上述情況已經在日本經濟中表現出來。安倍內閣成立前為4.1%的失業率,現已降至3.3%的低水準,許多行業越來越為人手不足而感到擔憂。

人手不足將確實導致薪資的上漲。政府也期待著薪資的上升。而重要的是,這樣的勞動市場及薪資動向,將如何左右日本的生產率。

工資上漲10%,但生產率、附加價值無法提升10%的企業,將失去競爭力。許許多多企業會在嚴重的勞動力不足和漲薪中,不斷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比如,或是重新研究商業模式、或是投資於勞動節約型生產設備、或是向附加價值更高的產品或服務轉型等等。

當然並非所有企業都會取得成功,其中必然有部分企業將被漸次淘汰。但成效卓著的企業大概也會有很多。通過這種調整來應對勞動力的不足,同時還應該可以提升經濟整體的勞動生產率。這種嚴峻的產業內部及產業之間的重組,最終將產生提高日本的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成長率的效果。

標題圖片:東京丸之內,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們(圖片提供:時事通信社)

日本經濟 安倍經濟學 金融寬鬆 安倍政權 勞動生產率 企業収益 加薪 投資擴大 潛在成長率 薩默斯 Lawrence Summers 經濟長期停滯 長期成長停滯 secular stagnation 持續停滯 全要素生產率 總要素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