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談話:一個尋求平衡之舉,給未來留下課題

政治外交 社會

安倍晉三首相於8月14日發表的「戰後70週年談話」,與村山富市首相在1995年發表的戰後50週年談話及小泉純一郎首相在2005年發表的60週年談話相比,篇幅要長出許多。此外,安倍雖然表明了自己希望聚焦未來,但談話內容絕大部分言及的是過去。這兩個事實告訴我們,所謂的歷史問題對於安倍首相本人而言是一個棘手的課題,對於日本而言,也是一個依然無法克服的問題。

談話變成長文的原因

安倍首相面臨的一大難題,是要設法調和兩種相反的觀點。一種是他本人曾經表達過的那種缺乏悔悟之意的態度,這也是與其自身的支持基礎——「日本會議」這個右派團體所一致共通的;另一種是繼承村山談話和小泉談話內容,表達坦誠道歉之念,這是其它國家所期待他的。可以說,安倍首相正是為了盡力尋求折中,才發表了這樣一篇長文。談話中提到了「侵略」、「殖民地統治」、「反省」和「道歉」這4個過去的談話中出現的「關鍵詞」。不過,它們都是被間接提及的,並非是首相自己的語言。

即便如此,在70週年談話發表之前,還是有足夠的理由讓人們擔心安倍首相能夠對過去的談話做到何種程度的尊重。

安倍首相的外祖父岸信介在戰爭時期曾擔任閣僚,戰後出任過首相(首相在任:1957~1960年),安倍非常敬愛他,但岸信介卻一直公然否認日本曾經發動過侵略戰爭。安倍本人在為2009年2月的《正論》撰寫的文章中宣稱,「不能讓村山先生個人的歷史觀永遠束縛住日本」,表示希望從村山談話中解脫出來。2013年,首相也曾拒絕將日本在戰爭時期的行為表述為侵略。2014年又啟動了對「河野談話」出臺過程的調查,該談話由時任官房長官河野洋平在1993年發表,對慰安婦制度做出了道歉(政府最終提出了不調整河野談話的方針——編註)。

不過,安倍首相在8月14日的談話中,還是承認了日本給「中國、東南亞、太平洋各島嶼等地」的無辜民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害和痛苦」這一事實。此外,談話間接地承認了日本的「侵略」和「殖民地統治」,承諾不會「再次」做出這樣的行為。並且確認了歷屆內閣表明的「痛切反省和衷心道歉」,以及整個日本的「悔悟」之意。這些措辭想必會受到世界上許多人的歡迎。

針對未曾提及部分的憂慮

儘管安倍間接提及侵略和引用他人言辭進行道歉的做法令人失望沮喪,但總算是提到了4個關鍵詞。莫如說,更令人憂慮的,是那些他未提到的部分。

在日本20世紀的歷史以及目前尋求和解的努力中,處於核心位置的有兩個問題。那就是戰爭責任和有關殖民地統治的責任問題。與「21世紀構想懇談會」提交的報告一樣,安倍談話對日本的戰爭責任也表達了理智的見解。該報告繼承了上世紀70年代日中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時達成的共識,認為日中戰爭應由將日中兩國國民作為犧牲品的日本軍國主義承擔責任,安倍談話也暗示同意該觀點。

但另一方面,和上述報告一樣,安倍談話對殖民地統治的責任問題也是輕描淡寫。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領域,歐美國家在這方面也做得不足。談話明確頌揚了日俄戰爭(1904~1905年)勝利的豐功偉業,稱其為飽受殖民地統治之苦的人們「帶來了勇氣」。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卻沒有提及日本通過這場戰爭實現了對朝鮮半島的軍事占領和日後的殖民統治這一更加重要的事實。

他也沒有提到曾被強徵為軍人或勞工服務於大日本帝國的韓國人和北韓人的痛苦。雖然轉彎抹角地提到了慰安婦們遭受的痛苦,但對於日本軍部創建了這種強制性制度一事,卻沒有做出任何表態。安倍談話通過稱讚歐美各國乃至中國對日本展示出的寬容,含蓄但卻是明白無誤地指責韓國人和北韓人不接受日本尋求和解的努力。

要告訴孩子們什麼?

日本對殖民地統治責任視而不見的態度植根於20世紀初期。當時日本的領袖批判歐美的帝國主義,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殖民國家的所作所為有任何問題。令人悲哀的是,安倍首相的談話反映了這種觀點。

面向未來,談話在最重要的段落承諾「不能讓與戰爭毫無關係的子孫後代擔負起繼續道歉的宿命」,並堅定有力地承諾「我們日本人要超越世代,正面面對過去的歷史。我們有責任以謙虛的態度繼承過去,將它交給未來」。

一般地說,這可以認為是一種合理、甚至值得讚賞的態度。但我擔心,現代的日本領袖為了消除將來道歉的負擔,會懈怠向後人傳達謙遜的歷史認識這樣一種義務。為了讓安倍談話中的這些誓言真正具有意義,需要日本的教育工作者、學者和普通民眾,以及全世界人民共同拿出智慧和勇氣。

(2015年8月17日 原文英文)

標題圖片:韓國市民在首爾車站收看安倍首相發表談話的電視轉播(圖片提供:韓聯社/Aflo)

安倍晉三 小泉純一郎 村山富市 河野洋平 岸信介 道歉 慰安婦 侵略 河野談話 戰後70週年談話 安倍談話 安德魯・戈登 Andrew Gordon 殖民地統治 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