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地魚市,11月搬遷

財經 社會 文化

築地市場已確定11月要搬遷到豐洲去,其今後如何發展受到各界關注。築地市場已成為外國人的一大觀光熱點,場外市場也成為了美食街,它們會如何變化?原址將如何合理利用?

雖已是陽春三月,但氣溫還在5度以下。寒冷的凌晨3點,在幽暗的隅田川邊上的大橋附近,外國人開始三五成群地出現。有些人是從酒店直接乘坐計程車過來,有的人大概喝了個通宵,從銀座方向步行而來,然後他們在一座2樓小樓前安靜地排隊。隊伍中既有身高大約190cm的高個子金髮歐美人群,也有身材矮小褐色皮膚明顯是南方人種的人群。

「Tuna auction!」「Blue fin tuna!」「築地市場!」……人群中,來自歐美、華人世界和東南亞等地的語言相互交織,他們中的很多人是特地趕來參觀的外國人。築地魚市將於今年11月搬遷,這也許是他們在這裏觀看鮪魚拍賣會的最後一次機會了。

築地批發市場(官方名稱為「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水產市場,距離日本著名的商業街銀座步行僅需10分鐘。築地市場雖然也批發蔬菜水果,但魚類占絕對優勢,以致周邊形成了「一大美食街」,那裏擁有眾多高端或普通的餐廳,以及食材和廚具用品的專賣店。近年來伴隨著人們對日本料理的興趣漸濃,這裏特別受外國人的歡迎,並形成了日本旅遊的一個品牌節目——那就是參觀每天早上5點多開始舉行的鮪魚拍賣會,為此人們提早兩個多小時開始排隊,以爭取每天接待120人的參觀名額。很多參觀者都是在臨近市場的「築地場外市場」購物和飲食之後,再分頭前往銀座、淺草、皇居等旅遊景點參觀。

由於築地位於東京都中心的絕佳地理位置,具有對包括日本遊客在內的強大聚客力,在其「場外」和近鄰街區,長久以來都有以遊客為目標顧客的餐廳之類的商家新加入進來。對於新加入的商家來說有這樣一個好處:只要在店名裏加上「築地」這兩個字,就能成為品牌。

其中表現搶眼的是「壽司三昧」(株式會社喜代村),它在2013年首場鮪魚拍賣會中,以1.554億日圓的轟動性價格拍下了青森縣大間捕獲的一條鮪魚(222kg)。「壽司三昧」的店(24小時營業)位於場外市場,總是賓客盈門。該公司2001年開了築地1號店,之後充分利用其知名度,現已在日本國內開了54家門店(截至2015年3月)。而且它還大打特打電視廣告,而一般壽司店很少這樣做。

11月的豐洲搬遷工作,由於土壤和海水汙染問題尚有爭議

築地市場的搬遷問題,是從1998年開始探討的。在那之前,曾打算推動原址的二次開發,但由於經費和施工技術困難等原因而放棄了。

80年前這個市場創辦之初,是以船舶和鐵路來運輸魚類為前提設計的。而現在,包括通過空運抵達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水產品在內,每年水產品交易量高達45萬t,蔬菜水果的交易量也達29萬t。這些巨大的物流幾乎都依靠卡車陸地運輸來支撐。現在的市場面積(23萬m2,相當於5個東京巨蛋球場的大小)和場內線路,老早就已經和實際物流情況不相匹配了。牆壁脫落等建築物老化情況也日益嚴重。

雖然搬遷計劃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提出的積極行動,但出於人們對「築地」這個地理位置和品牌的熱愛,以及已經和築地市場融為一體自然形成的「場外市場」的利害關係,再加上搬遷目的地豐洲地區(江東區)的化學物質問題浮出水面等原因,搬遷計劃的推進也是一波三折。

「壽司三昧」原是搬遷計劃的積極推動派,曾率先推出進駐豐洲的計劃,為豐洲搬遷工作營造氣勢,但最近放棄了進駐計劃。

即便如此,木村清社長在今年1月份讚嘆說,「找遍全世界,你最終會發現,這麼大量交易生吃魚類的市場,只有築地一家」,他還說,「我認為『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配套在一起有更大的優勢。為了使豐洲搬遷工作成功,並向國內外傳播東京乃至日本的魅力,需要在豐洲建設新的『場外市場』」(HARBOR BUSINESS Online)。

另一方面,今年2月,已經有消費者組織、婦女組織、工會等組成的團體(守護築地市場遊行實行委員會)向東京都知事提交了公開質詢書,表示基於搬遷目的地的土壤、海水汙染和物流效率等問題反對搬遷。這些使情況變得更加複雜了。

不管怎樣,搬遷的日子最終定在了11月7日。「場外市場」為了應對這一變化也在探索新的生存之道,築地周邊已照著搬遷後的設定開始行動起來了。

位於市場內的美食商店街「魚河岸橫丁」的知名壽司店,從拂曉開始就以外國人為主形成排隊3個小時的長列。它也將搬遷到豐洲去。

10月份,中間批發商們開辦的面向專業人士的新設施將開業

「『築地魚河岸』即將開業!長久以來在場內採購鮮魚等產品的各位業務相關人員,還能和以前一樣就在築地採購」(築地場外市場網站)

在築地市場的東側擴展出去的「場外市場」,是一個大型商店街,鱗次櫛比地開著食材食具專賣店、餐廳等大約500家店鋪。有人評論說,「『場外市場』和築地市場融為一體,創造了築地的繁華」。

為了讓「場外市場」能夠留存在築地地區,2014年10月,針對搬遷後可能發生的變化,水產品產地直銷市場「築地日本漁港市場」開張營業。這個市場開在築地市場和「場外市場」之間的低樓建築物裏,北至北海道、南至長崎高知的日本各地水產企業和漁業協會,在這裏售賣著品種繁多的魚類,既有日本各地獨特魚類又有早晨剛剛捕獲的鮮魚。

右為產地直銷市場售賣從北海道到九州、四國等日本各地的地方特色魚類和鮮魚

為了反對搬遷甚至發動反對運動的場外組織「築地創設美食街協議會‧築地場外市場商店街振興組合」(理事長:鈴木章夫),更是和中央區政府聯手,集中了市場內大約60家中間批發商,興建面向料亭大廚或鮮魚料理店等專業買家的批發業務設施「築地魚河岸」,計劃在今年10月15日開業。這兩個市場設施都是早晨時段首先吸引專業人士來築地採購,上午9點以後再面向普通顧客。

「現有的場外市場的各家商店和新市場設施(「築地魚河岸」)將融為一體,作為新的築地市場,使各位業務相關人士能像以前一樣快捷而專心地採購,普通消費者也能好好品嚐只有在築地才能吃到的豐富品類」(同一網站),這是他們的意圖。新市場將進駐的大樓,其連接市場建築和場外區域的天橋部分已經展現雛形,工程已入佳境。

正在建設之中的新市場設施「築地魚河岸」

關於搬遷到豐洲,有擔憂的聲音——「在搬來築地之前,魚市原本是在日本橋。那裏原來也有很多歷史悠久、服務不錯的壽司店,但現在已經變得很少了。魚市如果搬遷走了,築地會不會也逐漸蕭條了呢?」

記者川本大吾25年來持續追蹤報道築地的情況

對築地進行了25年追蹤報道的記者川本大吾(時事通信社水產部長)的看法比較樂觀,他說,「日本國內和海外的遊客中都有很多人把現在的『場外市場』當做築地市場,所以魚市搬遷後應該也不至於有多大混亂吧」。

川本曾著有《特別報道The築地》(時事通信社)一書,他指出,「現在,築地和日本壽司、魚什麼的,對於普通人和外國人都成為了近在身邊的存在,這是以往未曾有過的局面。現在電視等媒體都以『築地市場真棒啊』的思路,只報道築地好的一面,但我希望媒體能以這次搬遷為契機,圍繞世界和日本的水產資源等話題,也報道一些更深層的內容」。

重現「水上都市」?利用水路把原址變成國際旅遊觀光區?

管轄築地地區的中央區,2004年12月就提出「築地市場搬遷後,要面向未來,繼承『築地』在飲食文化方面的活力和繁華」,並早早擬定了《築地市場地區的活力和繁華展望》報告。該報告基於築地的現狀,提議以建設能夠代表東京的國際旅遊觀光區和再造水上都市為重點,對築地市場原址進行改造。

對此,東京都方面此前曾提出過東京奧運媒體中心構想(申辦2016年奧運時)或「NHK搬遷說」作為原址的再利用方案,但後來都不了了之。

從現實來看,由於對原址全域有必要進行土壤汙染治理和文物埋藏調查,因此很可能在地塊更新後有10年以上的時間無法對其加以利用。

但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今年1月在接受《每日新聞》採訪時,就具體利用計劃表示:「現在還沒有任何計劃」,但他強調了築地魚市原址鄰接隅田川,有依靠水路連通豐洲市場和羽田機場(大田區)的交通便利優勢等。根據該報報道,從中可以看出,東京都正在探索拆除隅田川沿岸裝貨棧橋、建設船舶碼頭的可能性,以期「建設一個能招攬遊客的觀光旅遊設施」。

現在,雖然人們在熱烈地討論築地的生存之道和搬遷目的地豐洲的汙染問題,但更引人關注的是,從拂曉開始排隊3個小時的知名壽司店和參觀鮪魚拍賣會等築地的重頭戲,在搬遷之後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撰文:編輯部 三木孝治郎

標題圖片:外國人一大早就趕來參觀鮪魚拍賣會,在拍賣開始前2小時就已客滿。為了便於識別,參觀者在市場內被要求穿上藍色和黃色的背心

遊客 美食 銀座 築地 外國人 拍賣 魚市 世界最大 豐洲 Toyosu 鮪魚 水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