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去政治化」,行嗎?:新特首的艱難任務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中國20週年紀念日,日本許多媒體藉此機會回顧香港這些年的歷史,進行大篇幅的深入報導。但對香港來說,這一天的意義不僅止於回顧,更掀開了政治上新的一幕。第4任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在這一天走馬上任,高層人事更讓人耳目一新。新任特首就職後的5年之間,香港政治又將如何發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賦予的任務:再次挑戰中港難題

6月29日,森嚴戒備之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首次訪港,目的為參加7月1日的回歸20週年慶祝活動與新任特首林鄭月娥的就職典禮。

盛大的活動中,眾人目光都聚焦於典禮上習主席的監誓致詞。事實上,藉由致詞,北京方面向新任特首下達就職後的「任務」。

致詞之中所提及的,都是相當沈重的任務。

習主席直言:「當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一列舉出香港現在的許多問題,例如:香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制度還需完善;對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有待加強;社會在一些重大政治法律問題上還缺乏共識;經濟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住房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等等問題。並且提到「一國兩制」之中,「一國是根」,絕對不允許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也要求強化青少年的愛國教育。

在習主席的談話之中,透露了諸多回歸後北京對香港情勢的不滿。禁止顛覆政府、分裂國家、竊取國家機密的《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在2003年巨大遊行的反對聲浪下終止立法程序;2007年,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要求加強愛國教育,也在2012年的反對運動後無疾而終;由於民主派不接受北京設定的選舉框架,導致香港民主化的進程停滯;回歸前,原本期待香港能帶領中國的經濟發展,但回歸後反而需要從中國的經濟成長中獲得援助——發言裡在在顯示習對於回歸20年之間總總失誤與挫敗的焦躁不滿。因此重新向林鄭下達再次挑戰《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及愛國教育的任務。

林鄭月娥特首的戰略方針:去政治化

新任特首林鄭要如何達成此艱難的任務?她的戰略是採取溫和路線。2014年爆發長期佔領道路的民主運動「雨傘運動」之後,香港獨立論在部分年輕族群之間興起,前特首梁振英致力於「打擊港獨於萌芽之際」。而林鄭與梁的強硬立場不同,她認為港獨不過是「小撮人不切實際的言論」,秉持不多加理睬的態度。另一方面,由於「國家安全條例」仍有爭議,林鄭也傾向採取優先凝聚社會共識的策略。

表面上林鄭的溫和路線似乎與習的立場相左,但事實上,在習的談話之中也提到:「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旋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溫和路線便是為了避免「泛政治化」所採取的策略。

香港回歸後的20年之間,前任特首梁振英的5年任期是最泛政治化、衝突也最激烈的一段時期。梁就職不久,民間便發起反愛國教育運動,接著在2014年爆發震撼世界的「雨傘運動」,2016年香港青年與警察之間產生激烈的衝突,港府以暴動罪起訴。梁的強硬手段正是導致如此嚴重事態的一大主因。對訴求「真普選」的遊行隊伍發射催淚彈,觸發了示威者佔領街道的直接行動,而梁本人對香港青年的激烈批判,更是如同在港獨噴發的熱火上添油。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之中,認定部份參選人立場偏向「港獨」而剝奪其參選權,或是以當選人的就職宣示方式不當為由,訴請取消其當選資格,並利用許多幾乎被視為是禁令的行政、司法手段,打壓香港青年和民主派的政治活動。

如此強硬的手段,終究造成香港社會的內部對立與政治活動的激進化。梁振英更被揶揄是「港獨之父」,而在立法會內部,民主派也強烈杯葛政府,意圖延宕議會的法案審查,讓政策停滯不前。林鄭為了不重蹈前任的覆轍,小心翼翼地踏出執政的第一步。

新政權的「蜜月期」能持續多久?

傳統的民主派政黨相當歡迎林鄭的溫和路線。7月5日,就職後首次出席立法會的林鄭入場時,部份民主派議員起立歡迎。對於增加正式教師的名額及新設獎學金等教育新資源方案,民主派也未多加杯葛而順利通過。林鄭的民間支持度提升,現在正是新政權的「蜜月期」。

在此社會氛圍中,以街頭抗議活動為主的急進派將難以施展。一般市民也對泛政治化感到疲倦,目前香港的民意多數希望政府能聚焦於經濟和民生相關的政策。今年7月1日,民主派按照往例舉辦七一大遊行,主辦單位公佈參加人數為6萬人,不到去年的一半,而警方公佈的1.45萬人,則顯示出今年參與遊行的人數是2003年以來的新低。同時,港獨的支持者也在減少之中。根據香港中文大學2016年7月的民調顯示,15~24歲的年輕族群當中支持獨立的有39.2%,震驚香港社會。但在今年的民調,則大幅下降到14.8%。一般認為是支持獨立的黨派受到打壓而失勢,以及苦無對策脫困是兩大主因。

但問題在於:蜜月期能持續多久?前任特首梁振英訴求取消「獨立派」議員資格的上訴審判、中港高鐵等等爭議性極高的諸多問題將接踵而來。階級差異和住宅問題也未見解決的曙光,而在5年的任期之內,更必須處理先前擱置的未爆彈——國家安全條例和愛國教育等等習主席交付的任務。新任特首在「最佳食用日期」內,是否能成功凝聚足以處理難題的社會共識?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青年對中國的認同愈來愈疏離。根據今年6月香港大學的民調,18~29歲的年輕人,高達65.0%的人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而回答「中國人」的僅有3.1%,這是香港回歸後的新低。新任特首林鄭月娥即將航向的汪洋大海,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之下潛藏著洶湧的伏流。

標題圖片:在習近平中國國家主席前做宣誓的林鄭月娥香港行政長官,7月1日,香港(時事社)

中國 香港 民主派 行政長官選舉 示威遊行 黃之鋒 戴耀廷 佔中 占中 非暴力 抗議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