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政權下的朝鮮及民主化、核、綁架、日美同盟

政治外交

朝鮮金正日總書記的死亡會給日本及東亞帶來怎樣的影響?朝鮮半島局勢研究專家、早稻田大學教授重村智計就朝鮮的民主化、綁架日本人問題、核問題等的走向,做了分析預測。

2011年12月19日,朝鮮公佈了國防委員長金正日死亡的消息。亞洲消失了一個獨裁者。 2011年1月突尼西亞的獨裁者逃亡,隨後埃及與利比亞的獨裁者相繼倒台,最後是金正日委員長的死亡。2011年成為世界獨裁者終結的歷史性一年,埃及和利比亞的民主化進程引人注目。朝鮮也將難以繼續維持同樣的個人崇拜與獨裁。然而,朝鮮的民主化尚需漫長的時間。

亞洲的最貧窮國家朝鮮

朝鮮是亞洲最貧窮的國家。這一現實不容忽略。朝鮮不是能夠左右世界的大國。周邊大國決不可聽憑朝鮮的擺佈。

朝鮮2011年的國家預算按現在的匯率計算僅為48億日元。這在亞洲國家中是最低的國家預算。雖然這個極小數字是由於2009年實施的縮小貨幣面值單位的貨幣貶值改革,但在此之前的國家預算也不過是5,000億日元。這在亞洲同樣也是規模最小的國家預算。

另外,朝鮮還是不生產一滴石油的國家。2011年從中國進口了50萬公頓石油,還從俄國進口為數極其有限的石油產品。全年的石油進口量在70萬公噸以下,是亞洲石油最為匱乏的國家。

長期以來的物資短缺引起物價急劇上升。2011年秋,在首都平壤,1包香煙的價格約為2,000朝元(約20美元),4個雞蛋為2,500朝元(約25美元)。一般勞動者1個月的工資約為4,000朝元(約40美元),可想而知生活極其困難。糧食不足也呈日常狀態,眾多的普通市民在困苦的生活中掙扎。

這就是朝鮮的現實。領導人過著奢侈的生活,國民卻面對著貧困和人權壓制。

日韓傳媒未做“獨裁者之死”的報道

美國的紐約時報將金正日委員長之死描述為“獨裁者的死亡”。可是,韓國的報刊沒有使用“獨裁者”一詞。日本也僅只有一家報紙以“17年獨裁的終結”為題作了報道。看來日本和韓國沒有將金正日之死理解為“獨裁者的死亡”。

朝鮮的周邊國家沒有強烈要求朝鮮解決民主化及人權問題。特別是中國並無意干預朝鮮的民主化及人權問題。這是因為中國自身也面臨著民主化及人權問題。

日韓傳媒為何避“獨裁”一詞而不用呢?在韓國,國內仍然存在著支持朝鮮的勢力。如果使用“獨裁”或“獨裁者”這種表現形式便會受到指責和攻擊。而在日本,由於報刊及電視等傳媒希望前往朝鮮進行採訪,也就難以使用“獨裁”這種表達。這只能說是缺乏解決民主化及人權問題的意識。

金正日委員長死後,日本傳媒所關心的焦點集中在:(1)是否會發生軍事衝突、(2)是否會發生混亂及政變、(3)朝鮮會不會解體、(4)綁架問題能否解決、(5)核問題能否解決。而朝鮮的民主化及人權問題則沒有引人注目。

朝鮮無法應對軍事衝突和戰爭,這是因為朝鮮沒有石油。能夠用於軍事的石油最多不過40萬公噸。有著100萬人的軍隊,卻如此缺乏石油,這種狀況在世界上絕無僅有。所以不可能長期面對戰爭和軍事衝突。同時,朝鮮的武器也都陳舊老化。

民眾的起義暴動、政變在近期內也很難出現。在朝鮮,如果幾個人秘密地聚集在一起便會被逮捕。另外,軍隊的將領及高層部門也受到24小時的監視,甚至家裡都秘密安裝有竊聽裝置。所以很難策劃政變。不過,對新領導人的支持和尊敬一旦消失,最終便會出現政變的可能。

朝鮮在近期內也不會解體。因為這不是中國與韓國所希望的。如果朝鮮解體,就將被韓國統一。那樣的話,駐韓美軍的基地或許會遷移至中國國境附近。另外,恐怕美國的航空母艦會開到渤海灣。這些對中國的安全保障將形成極大的威脅。所以中國不會讓朝鮮解體。中國會在最低程度上予以必要的援助,支持朝鮮的新領導體制。

解決綁架問題體現日美共通的價值觀

對日本來說,最大的目標是解決綁架日本人問題。金正日之死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幾分可能性,因為可以將綁架的責任全部推給金正日。

日本政府正式認定了17名被朝鮮綁架的日本人。其中5人已返回日本,但剩下的12人依然行踪不明。雖然朝鮮宣稱他們幾乎全部死亡,但日本國民卻認為該說法無以至信。多數被綁架者依然生存的可能性非常大。

綁架問題的解決是左右日美同盟關係的大問題。同盟需要以共同的敵人和共通的價值觀為前提條件。日本與美國是將朝鮮作為共同的敵人來維持同盟關係的。如果日美雙方的某一方不經對方允諾而與朝鮮建交,那麼共同的敵人就會消失,同盟關係也將大為削弱。從這個意義上說,單獨實現日朝或美朝關係正常化都是危險的,必將破壞同盟關係。

同樣,綁架問題的解決也是“價值觀的共享”。綁架問題就是人權問題。如果美國不關心綁架日本人問題,“價值觀的共享”便蕩然無存,日本國民對日美同盟將失去信賴。因此,綁架問題的解決是事關維持日美同盟的重要因素。

如果美國對朝鮮的民主化及人權問題寄予關心,並希望維持日美同盟關係,就絕不能採取“解決綁架問題與美國無關”這種態度,而是應該明確表示人權問題的解決體現著日美共通的價值觀。

綁架問題是朝鮮對日本主權的侵犯。朝鮮的特工人員秘密潛入日本並綁架了日本人,日美應該共同依照國際法,謀求解決朝鮮的主權侵犯問題。解決侵犯主權問題的原則是“恢復原狀”,所以朝鮮有送還所有被綁架者回國的義務。

核問題與六方會談

有人認為金正日總書記的死亡會帶來解決核問題的機遇。持這種看法,是對朝鮮的實情缺乏了解。因為朝鮮的軍方正在促使繼任者承認不放棄核武器的方針。

朝鮮的新領導人還沒有完全控制軍方。接班人金正恩為了維持權力,就不得不考慮軍方的意向。因為得不到軍方的支持與合作,就難以維持現有體制。而朝鮮軍方的方針是堅決不放棄核武器。軍方認為如果放棄核武器,世界最貧窮的朝鮮就將被大國瓦解,軍方的威信也將喪失殆盡。

接班人金正恩據說與軍方之間達成了尊重軍方意向的協議。所以六方會談即使重新開始,核問題也不會輕易得到解決。

長期以來美國在核問題交涉中,簡單地採取了綏靖政策,從而加大了核問題解決的難度。

核開發大致分為5個階段:(1)研究與設施建設、(2)啟動核設施、(3)核試驗、(4)核裝備、(5)出口。如果這5個階段不能一併整體解決,就無法真正解決核問題。

美國曾在達成“停止核設施的運轉”、“停止核試驗”等部分協議時,對朝鮮進行了糧食、石油援助,並支付了現金。可是美朝關係惡化後,朝鮮就違背承諾,重啟了核開發。美國前國務卿萊斯將朝鮮的這種戰術喻為“切片莎樂美香腸”,進行了批判。但是助理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希爾卻被這種“切片莎樂美香腸”戰術矇騙,並做出了讓步,但沒能解決核問題。

美國在過去20年裡多次重複了同樣的失敗。只達成部分協議,實行“切片莎樂美香腸”外交,便是失敗的原因。為不再重蹈覆轍,就決不能輕易改變政策,也不可對朝鮮實行大量的糧食援助。

美國的歐巴馬總統與韓國的李明博總統共同貫徹了“只要朝鮮不放棄核開發就不給予援助”的政策。這一方針決不可改變。朝鮮的新政權處於十分困難的狀況之中。如果對其進行無條件的援助,朝鮮就會誤認為“即使不放棄核開發也無關痛癢”。

希望日美韓三國能在維護“援助以棄核為前提”的基本戰略,並在此基礎上繼續進行對話與勸導。即應該貫徹“隨時保持對話,但不輕易等值補償”(Dialog but no Aid with Nuke)的政策。

日美同盟 民主化 重村智計 朝鮮 金正日 金正恩 人權 綁架問題 核武器 六方會談 糧食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