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憂慮不安中「返祖歸宗」的年輕人

社會

去年10月的內閣府民意調查顯示,贊成「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守護家庭」模式的受訪者增加,其中特別是在20-29歲年齡層中的增加極為顯著。請看東京大學研究所本田由紀教授對這一調查結果的分析。

內閣府數年一次定期實施的「關於男女共同參與社會的民意調查(日文)」結果顯示,對「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守護家庭」模式持贊成意見的受訪者比率,1992年至2009年呈持續下降趨勢,但2012年10月的調查則出現逆轉,贊成者的比率增加近10個百分點,超過了半數,引起熱議。

調查結果反映,老年人中對「夫主外、妻主內」持肯定意見者趨多,伴隨社會的老齡化,受訪者中的老年​​人比例上升。然而,本次調查結果中引人注目的,是20歲年齡段中贊成「夫主外、妻主內」的人數劇增,上升了近20個百分點。

對嚮往做全職主婦之原因的各種解釋

對於此次的調查結果,有各種各樣的分析解釋。同年12月15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該調查結果的文章稱,「內閣府的負責人分析,這是「東日本大地震後人們更為重視家庭「絆」(情誼)傾向的表現」」;同一天的《朝日新聞》,則刊登了博報堂年輕人生活研究室分析師原田曜平的解說,稱「雷曼衝擊後年輕人的就業環境惡化,現實非常嚴峻,一般認為女性也不得不外出工作了。正是由於「夫主外、妻主內」這種生活方式難以實現,反而讓人產生了憧憬嚮往的一面」。

另外,中央大學教授山田昌弘投稿12月28日《每日新聞》,作了如下解說:

「這種結果的背後,無疑存在著年輕人勞動環境的惡化。一個在求職活動中精疲力盡的男學生牢騷滿腹地說「要是可以,我情願做個全職主夫」。(中略)以全職主婦守候在家為前提的工作方式是日本企業的標準模式。如果認為「在難以拒絕加班、節假日上班的情況下,即使工作很有意義,沒有主婦持家也做不了」的男人和感到結婚生子後繼續工作有困難的女人增加了,那也沒有辦法。然而這其中,一些女性由於從事非正式僱用形式的工作,收入低且感覺不到工作價值,因而抱有能不做就不做想法的也有所增加。這種全職主婦意願存在著很大的陷阱。如今,年輕男性的僱用情況也很不穩定。」

令人質疑的「重視絆(情誼)」之說

內閣府只公布了粗略的調查統計結果,以上這些解釋具有多大程度的準確性,只能嘗試在可能的範圍內以旁證類推做一分析。

首先,「受震災影響,人們更重視家庭「絆」(情誼)」之說站不住腳。這是因為,從大地震前就有數據顯示,對「夫主外、妻主內」持肯定意見者——特別是在年輕人當中——呈增加趨勢。

2008年,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以已婚婦女為對象實施的「全國家庭動向調查(日文)」也顯示出同樣的傾向。「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守護家庭」這一觀念的支持者,在1993年的第一次調查至2003年的第三次調查中持續減少,而在2008年的第四次調查中出現回升,其中增幅明顯的也是20-29歲的年輕群體。

接下來再探討一下原田和山田二位的論點。籠統地說,他們都把原因歸結在了「僱用環境惡化假說」上。

首先,不能像原田評述的那樣一概而論地認為雷曼衝擊是改變年輕人意識的重要契機,因為年輕人的僱用形勢最為嚴峻的,是在2000年至2004年期間,而當時仍處於「夫主外、妻主內」意識呈現減少的傾向之中;同時,山田的解說則將已婚男女的生活戰略問題和未婚男女的婚姻觀相提並論,而且分別包含了男女各自的看法,為此有必要對各種因素分門別類之後再做分析研究。

追求安定的年輕人和憂心忡忡的母親

根據2010年的國情調查,25-29歲的未婚率男性約為7成,女性約為6成,由此可以推測,此次內閣府的調查,20歲年齡段的受訪者中半數以上是未婚者。公布的統計結果中,有男女各年齡段和已婚、未婚者的回答結果,但沒有各年齡段和婚姻狀況相結合的回答(表)。但是,被認為很多均屬於年輕人的未婚者的回答中,贊成「夫主外、妻主內」的男女比例都很高。那麼為什麼如此多的未婚年輕人贊成這種觀點呢?

20多歲的未婚者中雖然包括一些學生,但多數是已畢業參加工作的人。參照2011年勞動力調查年度詳細統計可以得知,接近內閣府調查中年齡段區分的25-34歲群體的就業形態,男性15.2%、女性41.0%屬於非正式僱用人員,其餘為正式僱用人員。

此外,根據2011年勞動政策研究研修機構對東京都20歲年齡段年輕人進行的「第三次年輕人工作方式調查(日文)」,當時20多歲的年輕人正好是2004年-2008年經濟復甦時期畢業參加工作人員以及提前改行跳槽人員,因此較之2006年的第二次調查,男女正式僱員的比例都有所增加。該調查結果還顯示,飛特族(*1)那樣的工作形式已不再像2001年第一次調查時那樣受到青睞,追求安穩,希望成為正規僱員,有一個長期穩定工作的人大大增加。

那麼,已婚者又如何呢?什麼是他們理想的工作方式呢?從「全國家庭動向調查」結果來看,第三次和第四次調查,對「夫主外、妻主內」表示贊成的比率,在全職主婦和自營業者、家屬僱員中沒有發生變化,但在全職人員(指每日工作8小時,每週工作40小時者,通常多為正式員工——譯註)和計時工中增加了8個百分點;此外,20多歲及從事全職或計時工作的已婚婦女在「丈夫和妻子即使多少犧牲自己,也應該優先考慮孩子」問題上持贊成意見的比例,也高於第四次調查。

順便看看另一個調查。倍樂生公司(Benesse corporation)教育研究開發中心以中小學生父母為對象從1997年開始實施的「育兒生活基本調查(日文)」(最近一次為2011年)顯示,在「針對孩子做的事情,父母有時會替他們做主或提供幫助」、「在孩子的教育和升學上,努力緊跟社會潮流」、「考慮到孩子的未來,不讓他們去學技藝、上私塾就感到不安」等項目上,回答肯定的比率逐年上升。

對「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守護家庭」持贊成意見的比率

(根據內閣府「有關男女共同參與社會的民意調查」製作)

 2012年10月的調查與上次調查(2009年10月)的比較
 贊成趨向贊成「贊成」百分比的增減趨向「贊成」 百分比的增減兩種回答百分比的增減合計
全體 12.9 38.7 2.3 8.0 10.3
女性 12.4 36.0 2.9 8.2 11.1
男性 13.3 41.8 1.4 7.8 9.2
按年齡層區分(上段女性、下段男性)
20-29歲 5.6 38.1 2.2 13.7 15.9
9.3 46.4 6.5 14.9 21.4
30-39歲 6.6 35.0 1.0 4.5 5.5
10.7 41.5 5.8 1.3 7.1
40-49歲 7.1 33.8 4.5 3.1 7.6
10.3 40.6 4.5 4.3 8.8
50-59歲 6.2 34.2 1.5 9.0 10.5
8.7 38.5 -1.7 4.9 3.2
60-69歲 11.9 40.3 -2.6 13.8 11.2
12.7 43.1 -2.6 15.0 12.4
70歲以上 27.0 35.2 4.3 6.1 10.4
22.9 42.1 -0.7 6.0 5.3
按工作地位區分(上段女性、下段男性)
僱員 4.9 30.0 1.4 7.0 8.4
9.2 43.0 2.6 7.6 10.2
自營業者 11.6 37.9 7.0 14.9 21.9
16.5 36.9 1.0 3.4 4.4
家屬僱員 12.7 38.0 0.3 9.1 9.4
14.3 28.6 10.0 -19.2 -9.2
主婦・主夫 16.7 43.6 3.4 10.5 13.9
17.2 37.9 -2.8 8.8 6.0
其它無業人員 24.4 34.2 4.7 3.9 8.6
20.0 42.9 -1.7 12.3 10.6
按婚姻狀況區別(上段女性、下段男性)
有配偶(包括同居) 11.9 36.2 2.9 7.7 10.6
13.5 42.1 1.2 7.2 8.4
離婚・死別 21.6 34.5 3.9 5.5 9.4
22.9 42.2 -6.4 16.1 9.7
未婚 4.7 36.3 0.8 14.6 15.4
10.0 40.6 5.7 7.6 13.3

 

解釋調查結果的假設

綜合上述內容,筆者想提出2個假設,以解讀20歲年齡段受訪者對此次內閣府調查的反應。

  • 「一時的經濟復甦帶來的「返祖歸宗」」——在20歲年齡段(以未婚為主)的就業人員當中,因一時性經濟復甦帶來的就業機會的恢復和增加,使泡沫經濟崩潰前日本型的「男人是一家的經濟支柱」這種傳統意識在部分人中間復生。
  • 「育兒不安」——有工作的已婚婦女實際感受到工作與家務、特別是育兒並立的難處,這導致她們產生「為孩子著想」,妻子還是走進家庭為佳這樣一種負疚意識。

可以預測,「返祖歸宗」 現象今後仍將隨著經濟狀況的變化不斷出現起落;至於「育兒不安」,考慮到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不容樂觀,以及日本在育兒方面的家庭責任之重大等因素,可以預計今後仍將持續下去,不會輕易有所改變。

日本社會中根深蒂固的性別分工

日本在已開發國家中屬於性別分工特別根深蒂固的。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於去年10月公布的《男女地位差異報告》中,日本的男女平等程度在全部135個受訪國中排列第101位,且在八大工業國組織中墊底。

另一方面,日本少子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為彌補勞動人口的減少,在國家政策層面出現了推進婦女走向社會的動向。但是,被歷來的性別分工模式和對孩子未來的憂慮而束縛的日本社會,除非拿齣戲劇性的政策,大幅度改革就業方式,並將育兒的責任由家庭轉移到整個社會,否則就無法消除性別差異,讓每個人真正發揮出各自的才華,並實現工作生活的平衡。不能讓女性感到為改善家庭經濟而外出工作是「迫不得已」、「犧牲了孩子」,希望儘早樹立新的社會理念,設計新的制度,使男女雙方都能夠選擇靈活、自由、快樂的人生之路。

(2013年2月17日)

(*1) ^ 意指以正式員工以外(工作及兼職等)的身分,來維持生計的人

年輕人 經濟 就業 社會 家庭 夫主外 妻主內 僱用 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