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柔道 未來何在?

社會 文化

日本柔道界受到衰退和體罰問題的衝擊。請看擁有柔道3段段位並以「終身武道家」自負的社會經濟學家,剖析積重難返的問題之根源所在。

柔道界面臨的4大危機

今天,日本柔道陷入了危機狀態。這場危機包括4個方面,即「競技水準的危機」、「日本國家女隊的危機」、「體罰引發的危機」和「安全危機」。

首先,「競技水準的危機」,是指日本的柔道競技水準已不堪再稱作世界最強了。由於女子柔道率先在歐州被列入競技運動,因此在它成為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比賽項目時,日本女隊在任何級別比賽中都沒有拿到冠軍。但現在在世界錦標賽、奧運會等各級別的比賽中冠軍層出不窮。另一方面,男子柔道自1964年進入奧運會以來,一直是日本隊的拿手好戲,在世錦賽和奧運會中摘金奪銀所向無敵,即便是實力稍遜一籌的選手,只要入選國家隊,就會被人認為「攬金理所當然」。

但是,2009年在荷蘭鹿特丹舉辦的世界錦標賽上,男子柔道首次遭遇金牌一無所獲的尷尬,2012年的倫敦奧運更是創下了奧運金牌零的苦澀紀錄(日本隊教練均為篠原信一)。

課後社團活動中,體罰是當然之舉

然而去年(2012年)12月,包括參加倫敦奧運的一流選手在內,15名女子柔道選手向日本奧林匹克委員會(JOC)檢舉揭發了日本女隊教練園田隆二向隊友施加暴力行為一事。園田教練因此辭職,目前,由第三者組成的委員會對此事展開了詢問調查並提交了建議書,要求全日本柔道聯盟(全柔聯)實行徹底改革。

所謂的暴力行為,主要是體罰。在日本,從國中到大學盛行有異於一般體育俱樂部隊形式的課後社團活動,特別是柔道,幾乎不存在社團活動以外的選手。而柔道的強校中,長期以來體罰已成家常便飯,教練人員多半將其作為理所當然之事。輸了挨巴掌,遭「別練柔道了,滾吧」之類的惡言謾罵,甚至還出現「上學有什麼用,別學了」等對私生活橫加干涉的情況。

遺憾的是,許多教練人員都對「體罰令社團實力強大」深信不疑,在體罰中成長起來的選手們,在引退後成為教練時,或許是希望為自己運動員時期經歷的一切作出合理的解釋,也對自己手下的運動員施加體罰。這種惡性循環已經順理成章,日本女隊的教練園田隆二,就是以這種方法執教日本女柔的。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日本國家女隊的危機」和「體罰引發的危機」屬於不同層次的問題。此次揭發了暴力行為的15名運動員,都是國家隊的人選,她們一路過關斬將,奠定了現在的地位,所以幾乎從無體罰的經歷。而且,日本國家隊,無論男女,都是以取得與教練同等的或更高的成績(奧運冠軍)為目標的,所以向來貫徹了教練和選手處於同等立場這種紳士淑女協定。

原女柔國家隊教練園田的行為,有必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他猶如對待國中、高中生那樣,以「蠢豬」、「笨蛋」這類的粗話髒話辱罵隊員。《奧林匹克憲章》的《奧林匹克基本原則》中明確闡述道:「奧林匹克主義的宗旨,在於重視維護人類的尊嚴,促進建立一個和平的社會」,顯然,體罰與辱罵是與「維護人類的尊嚴」相抵觸的行為。

全柔聯缺乏危機感

有關柔道的「安全性」問題,在「全國柔道事故被害者之會」公開披露真相之前,其詳細情況少為人知。該會指出,28年裏有114名兒童死亡;而且據說還有很多大腦喪失功能的植物人以及受嚴重後遺症之苦的腦功能殘障者。

這些危機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問題曝光後,全柔聯不是置若罔聞就是事後慌忙應付。對倫敦奧運的「慘敗」,全柔聯原強化委員長吉村和郎除了解釋說原因在於「選手意志力變得薄弱」之外,沒有公布任何正式的失敗原因總結報告。

倫敦奧運結束後的去年9月,某女柔選手就教練的辱罵、暴力行為,與全柔聯進行了商量,但全柔聯宣布繼續留任園田做教練。其後,園田道歉,雙方和解。然而,當該選手在比賽中贏得冠軍後,園田對自己的暴力行為毫無反省之意,揚言「能奪金牌完全歸功於自己嚴格的指導」。為此,15名女柔選手聯合以匿名形式向JOC揭發,並在2013年1月通過傳媒報道,昭然若揭。聽說這就是整個事情的經過。

有關安全危機,在「全國柔道事故被害者之會」向傳媒投訴之前,全柔聯就採取了從預算中籌措「慰問金」給被害者的做法,所以他們應該對實際情況已有相當程度的把握,但是卻沒有制定出根本性的對策。

只對取勝感興趣

如今柔道界被認為處於「危機」之中,這也「不過是傳媒的渲染」——這就是全柔聯的見解。如果沒有「全國柔道事故被害者之會」和女柔選手的揭發投訴,除了比賽成績之外,恐怕對危機本身不會有所認識吧。

迄今針對這種危機,全柔聯表面上的對策是要「普及正規的柔道」。所謂「正規的柔道」主要是指攻防時抓對方柔道服的手法,選手互相抓住對方的袖子和領子。在法國等國家,這種方法用「傳統」來表現,但日本以外的選手,特別是在和日本人比賽時,他們會用抓住背部或袖口以及擒抱的方法。日本的柔道界將這種手法稱為「JUDO」,有一種厭惡的傾向。同時,「正規的柔道」中還包括了禮法。

這些都與體罰和安全問題沒有直接關係。也就是說,危機只是抓住袖子和領子的手法及禮法的紊亂;輕視體罰和安全問題,源於長期以來的傳統觀念,即認為「因為是武道,所以理所當然」。

人們認為,這種風氣的形成,與日本的選手培養方法不無關係。如果是體育俱樂部隊,要收取學費,所以教練人員對受傷問題格外小心,一旦施加體罰並被家長傳到外面,必會影響俱樂部的經營。然而在日本,小學生是在包括「講道館(*1)」在內的街區練功場或「體育少年團(*2)」接受柔道入門教育的,學費每個月僅1,000-3,000日圓,再貴的話,就會暗中遭受風言風語的議論。因而,優秀的教練人員只能通過「在比賽中取勝」來維護名譽,於是不由得滋生了依賴於體罰以及對體弱兒童有欠考慮等情況。

而且,全柔聯已成為一個培養參賽選手的組織,專注於從小學到大學的各類全國性比賽中發現有實力的青少年兒童,將他們作為指定選手派遣參加國際比賽。可以說「取勝」,是它唯一的興趣所在。

柔道界的結構問題

其實,日本的柔道界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陷入分裂的危機。當時因學生柔道聯盟要求退出全柔聯而發生了歷時4年的糾紛,最終以本家講道館和以講道館為基礎設立的競技組織全柔聯的完全分離為主要條件,雙方達成了和解。

然而此後,全柔聯會長上村春樹同時又接任了講道館館長之職,兩個組織的權利分割變得有名無實。無論在競技上還是事故問題上,無法作出適時有效的對應、進行開明的討論,其主要原因正在於此。傳媒還報道稱全柔聯存在著用途不明的金錢問題。人們正注視著權力一手獨霸問題的解決,因為它是克服危機的關鍵。

另一方面,儘管面臨今天的種種危機,但日本每天幾乎都在進行大大小小的各種柔道比賽,學練柔道盛行全國,而且也不乏優秀的教練人才。筆者相信,如果堅決實行組織機構的改革,那麼柔道界必能擺脫危機。

(2013年3月13日)

(*1) ^ 講道館為柔道創始人嘉納治五郎創設的柔道道館。如今發展為柔道的訓練研究綜合設施

(*2) ^ 以小學生為對象,通過體育活動增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教育團體

柔道 全日本柔道聯盟 武道 松原隆一郎 體罰 倫敦奧運 金牌 園田隆二 全柔聯 講道館 上村春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