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夏普」的重建,取決於鴻海公司郭臺銘的手腕

財經

夏普公司因巨額虧損陷入經營困難,被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收購。在知名的鐵腕企業家鴻海公司董事長郭臺銘的掌控下,夏普公司能否實現經營重建呢?

全球化時代的「合理判斷」

大型電機企業夏普公司,4月2日與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締結了接受注資的協議,鴻海對夏普的收購正式啟動。圍繞救助陷入經營危機的夏普公司,雖然以日本經濟產業省為後援的由日本政府和民間共同出資組建的基金「產業革新機構」,也提出了包含產業重組內容的救助方案。但是,夏普卻選擇了歸入鴻海旗下實現經營重建的道路。

這一決定,在雙重意義上受到各界關注。其一,這將是外國資本首次收購在日本電機產業中擔負重要角色的大企業;其二,夏普拒絕了產業革新機構的官方救助,回歸到了民營企業的救助應由民營企業來承擔風險這種常識性軌道上。

另一方面,這個事件也象徵著曾經引領日本經濟發展的電機產業的衰落。此外,由於夏普在液晶領域曾一度領先世界發展,有人擔心會導致技術外流。

但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下,對於企業來說,基於市場規律的經濟合理性來作出判斷,變得越來越重要。各國也都面臨全球性經濟競爭。如果不開放市場以吸引來自海外的投資,從長期來看,經濟發展是沒有指望的。吸引外資,是安倍晉三內閣經濟成長戰略的支柱之一。夏普接受鴻海收購這件事本身,給人留下了日本開放門戶的印象。

鴻海對夏普注資3,888億日圓,從國家整體財政收支來看是有益的。產業革新機構原計劃用於夏普的3,000億日圓資金,就能用於其他更為積極的政策投資上去。那麼,技術外流的擔心怎樣呢?事實上,這種擔心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韓國和臺灣的很多企業,在大尺寸螢幕用途的液晶面板生產上已經超越了夏普。韓國的三星電子等公司,在次世代OLED(*1)面板的開發上已先行一步。以前夏普曾企圖囤積技術,但卻淪為無用功。在開放性經濟環境下,由於市場規律的作用,技術外流是無法阻止的。

(*1) ^ 也稱「有機EL」

鐵腕「改變經營狀況」

話雖如此,但產業革新機構和鴻海之所以競相向夏普施以援手,就是因為被其「技術」所吸引。雖然現在陷入困境,但通過眾多獨創性研發培育的「技術夏普」的品牌,仍然閃耀著一定的光輝。能否使之持續下去,取決於經營能力。

夏普陷入「賣身」境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沒有合適的經營管理者。以企業收購方式進行的救助,不僅僅是通過注入資本來改善財務狀況,更重要的是更換經營管理者。有人預測,夏普公司現任社長高橋興三將在6月下旬召開的股東大會之後卸任,這次股東大會將決定向鴻海實施第三方配股增資和更換董事會成員。但不管他是留是走,夏普公司事實上的最高決策者將變成鴻海公司的董事長郭臺銘。

夏普公司只有在精明能幹的企業家的領導下,才有可能改變經營狀況,抓住重建的機遇。英文名字為Terry Gou的郭臺銘,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子設備製造委託服務商(EMS)鴻海公司,公司年營業額約15兆日圓,員工約100萬人,作為一名決策和行動雷厲風行的鐵腕企業家而廣為人知。夏普的高橋社長在4月2日的記者會上說:「這次與鴻海的談判和磋商,我感受到了他們在效率和能力上的過人之處。」而鴻海的最高領袖人物正是郭臺銘董事長,他在談判過程中也充分展現了精明能幹的手腕。

郭臺銘看清了談判的「幕後主角」

接受鴻海方案並決定夏普收購談判方向的幕後主角,其實是銀行。已經無法從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的夏普公司,完全依賴於銀行的融資貸款,夏普的生殺大權掌握在銀行手中。郭臺銘看明白了最終決定權在銀行手裏,因此從今年初開始,就直接與夏普公司的主力交易銀行瑞穗銀行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交涉,尋求他們對收購事宜的合作。

雖然高橋社長為了公司存亡在非常努力地工作,但事實上卻是所謂的「銀行託管」,只不過是以21世紀的形態進行的而已。若是在20世紀,主力銀行會直接派來幹部,全方位支持其實現重建。但現在由於風險管理,主力銀行不願意那麼深度地介入,不再直接走上前臺。

銀行方面有兩人擔任夏普公司董事,是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和瑞穗銀行分別於2013年和2014年派出的。兩人的作用是輔佐高橋社長等幹部人員並監督公司經營,但並不主導公司經營。

夏普公司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業績再次急劇惡化,2015年3月份的單獨決算中已墜入資不抵債的狀況。再這樣下去的話,公司財務將崩盤。兩個主力銀行除了提供融資之外,還通過把其中2,000億日圓的債務轉換為優先股開展救助。由這兩家銀行出資成立的企業再生基金Japan Industria Solutions(JIS),也出資250億日圓取得了夏普公司的優先股。 JIS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成為夏普公司的外部董事,監督公司經營。

對於銀行來說,最優先的課題當然是保障債權的安全。銀行曾要求夏普的經營管理團隊制定從2015年度開始的新中期經營計劃,再次著手經營重建工作。但是仍無法阻止液晶業務的惡化,事態已發展到刻不容緩的地步了。如果處理得不好,就只能走法律程序實施破產了,而這正是銀行極力想避免出現的局面。因為那樣的話,債權的絕大部分,甚至可能全部都只能被迫放棄。

不招銀行待見的「日本聯合」方案

夏普要想獨立完成重建是非常困難的。對此,經濟產業省出手了,擬通過產業革新機構將夏普公司納入日本液晶面板的產業重組之中。其設想是,產業革新機構提供支持把液晶事業從夏普公司剝離出來,使之歸入2012年整合索尼、東芝、日立公司的中小尺寸液晶業務而成立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

其如意算盤是,藉此日本的液晶事業就能整合成所謂的「日本聯合」,增強競爭力。同時,夏普的白色家電也將與從東芝剝離出來的家電業務部門整合。但是,產業革新機構的方案,對於以確保債權安全為優先考慮的銀行來說,卻是難以接受的。

產業革新機構擬向夏普注資3000億日圓,相應地,要求瑞穗銀行和東京三菱日聯銀行這兩家銀行,取消其保有的2000億日圓優先股,將1500億日圓債權轉變成普通股份,提供最高達3500億日圓的金融援助。在這樣的情況下,鴻海的郭臺銘提出了不需要銀行任何負擔的獨立方案。

4年前合作談判「破裂」,但仍對收購充滿熱情

2012年,鴻海曾就向苦於經營業績惡化的夏普注資合作一度達成了協議。但那時,鴻海以夏普股價暴跌為由未能履約,僅止步於郭臺銘的投資公司出資與夏普共同運營曾是夏普巨虧原因之一的大阪堺市液晶工廠。

郭臺銘一直極力希望將夏普納入集團旗下。為了不錯過這個再次出現的機會,他提出的救助方案裏包括遠超產業革新機構方案的注資額,並竭力奔走於經濟產業省等機構之間遊說解釋。他的熱情終於奏效了。2月25日,夏普公司董事會決定接受鴻海的方案。

但是,鴻海公司認為有必要仔細核查此前一天夏普公司提交來的3,500億日圓「或有債務」清單,推遲簽約。這一金額是將來有可能變成債務的內容,但也並非全部一定會變成債務。鴻海要求再次談判以變更締約條件。

結果,鴻海對夏普的注資金額變成了3,888億日圓,比原先減少1,000億日圓,並且附加新的條件:如果本次第三方配股增資無法實施,那麼鴻海將收購夏普的液晶業務等。4月2日,雙方簽署了協議。

夏普的重建,鴻海也背負風險

雖然看起來夏普和銀行像是被鴻海耍弄一般,但由於產業革新機構已經出局,夏普也別無其他選項可言。而收購了夏普的鴻海也背負著風險。在簽約後的記者會上,郭臺銘說,「我的心中雖然有重建夏普的路線圖,但今天還無法具體講」,沒有說明能夠如何改造夏普。關於兩家公司企業文化的差異,他說「這次不是收購,而是一個投資和注資的案子,兩家公司仍然作為相互獨立的集團來運作」,其發言關照到了坐在鄰座的高橋社長的感受。

夏普計劃將從鴻海獲得的資金中的2,000億日圓,投入到以實現OLED量產化為目標的技術研發上。郭臺銘對研發了高精細節能液晶「IGZO」面板的夏普公司技術實力表示高度肯定,看來今後也擬將面板業務作為核心業務。但是,從現在起要想超越在OLED方面已有先發優勢的三星電子等公司,並非易事。鴻海公司本身業務的大部分都在中國大陸,隨著中國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工資水準上漲,很難說會一帆風順。

雖然已經歸入鴻海旗下,但夏普能否重生還是個未知數。所有這些,取決於已經選擇了風險的郭臺銘的手段。

標題圖片:2016年4月2日,收購協議簽署後,鴻海精密工業公司董事長郭臺銘(中)、副總裁戴正吳(左)和夏普公司社長高橋興三在大阪府堺市出席記者會。(圖片提供:時事社)

家電 夏普 企業 經營 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