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島」到「伊勢志摩」峰會

政治外交

由日本擔任主席國的G7首腦會議將於5月26、27日召開。此前於4月舉行了G7外長會議,期間與會各國外長共同訪問了廣島和平紀念公園,釋放出「推進核裁軍」的強烈訊號。G7能否在應對全球經濟形勢和海洋安保問題上達成共識,是人們對此次首腦會議的關注焦點。

凱瑞訪問廣島,反映日美關係深化

一張照片,有時會勝過千言萬語,比共識文件更能有力地展現外交成果。4月11日召開的G7廣島外長會議期間,岸田文雄外相和凱瑞(John Kerry)國務卿並肩站在原子彈轟炸死難者紀念碑前的照片無疑就是這樣的一例。

眾所周知,2015年4月,日美兩國政府就新防衛指針達成了共識,同月訪美的安倍晉三首相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了題為《邁向希望的同盟》的演講,兩國同盟關係得到前所未有的深化。而且,美國政府同意了擔任主席國的日本在岸田外相的故鄉廣島舉辦G7外長會議。此外,凱瑞國務卿在廣島訪問了和平紀念公園,視察了原子彈爆炸資料館,表達了希望實現「無核世界」的強烈意願。

此次G7廣島外長會議有幾大劃時代的意義。毋庸置疑,其中之一就是主辦地的選址。世界分為核武國家與非核武國家,而核武國家從不懷疑核武器的威懾力。在這種背景下,G7外長會議選擇在71年前曾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廣島召開,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成果。岸田外相在接受外交專業雜誌《外交》的採訪時這樣說道:

「作為在戰爭中唯一一個受到原子彈轟炸的國家,日本肩負著努力實現無核武世界的重大使命。同時,在擔任外務大臣的3年裏,我還深切認識到,要在實現無核武世界的道路上取得具體進展,核武國家和非核武國家的合作必不可缺,否則不會產生任何結果。」 (*1)

因父親工作的關係,岸田外相是在紐約上的小學,所以他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此次外長會議期間,想必他是在沒有翻譯陪同的情況下與凱瑞國務卿邊走邊聊的。他在第2次安倍內閣中擔任外相已經3年,在國際上也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儘管在其所屬的自民黨宏池會派系的岸田派內部,有人提出他應該著眼於後安倍時代,展現出自己的政策立場。但岸田外相始終在政治行動上保持低調和務實,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執行安倍首相的外交政策。這或許就是他贏得安倍首相和首相官邸高度信賴的原因所在。岸田外相向世界展示了牢固的日美關係,完美地履行了主席國的職責,在他的故鄉廣島成功舉辦G7外長會議,無疑進一步提升了他的聲譽。

(*1) ^ 岸田文雄「啟動東亞近鄰外交——展望日本外交的一年」《外交》第35期(2016年)12~13頁

G7框架的重要性再次提升

4月11日舉行的主席國外長記者會,岸田外相在開場白中是這樣說的:「G7各國共享民主主義、法治、市場經濟、領土完整和尊重基本人權等普世價值。國際社會長期以來的穩定與繁榮,都是建立在這些價值觀之上的國際秩序的產物。然而今天,基於這種普世價值的國際秩序,正面臨企圖改變現狀的單方面行動所帶來的挑戰。」

從岸田外相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現今的世界,眾多威脅正在動搖國際秩序。而針對這種不確定性和憂慮,擁有共同價值觀的G7開展國際合作與協調,已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了。

2008年以後,包含新興國家在內的G20對話機制受到重視,G7的存在意義屢屢遭受質疑。而且,隨著中國、印度的迅速崛起,2008年的雷曼危機以後,各已開發民主主義國家的影響力看似有所減弱。然而中國等新興國家的高速經濟成長已明顯放緩,並且俄羅斯在烏克蘭採取的行動也受到了歐美的強烈譴責和制裁,樂觀的G20合作論已經失去了過往的趨勢。

於是,人們再次認識到了G7的重要性。為了維護穩定的國際秩序,共享普世價值觀的各國之間的合作和堅定的表態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也是基於這種認識,岸田外相用這樣一段話來表達了G7廣島外長會議的意義:「我認為如何協調解決這兩天商討的種種問題,將左右今後的國際秩序。我希望以此次廣島外長會議為基礎,讓共享普世價值的G7來主宰旨在實現世界和平與繁榮的活動。」

就這樣,G7廣島外長會議簽署了旨在牽制中國在南海(日本稱南支那海——譯註)和東海(日本稱東支那海——譯註)行動的G7外長《關於海洋安全的聲明》和實現「無核世界」所必須的有關核不擴散及核裁軍的G7外長《廣島宣言》等協議文件,成功落下了帷幕。此外,凱瑞國務卿在原子彈爆炸資料館看到悲慘的照片等資料後,表示「心如刀絞」,強調「包括歐巴馬在內,所有人都應該來廣島看看」;加拿大的狄安(Stephane Dion)外長則表示「記憶深刻,感謝日本外務省舉辦了這次富有成效的廣島會議」。

關鍵:如何與德國協調立場

實際上,目前日本在G7峰會與會國中處於可以發揮強大領導作用的地位。美國正值總統選舉期間,歐巴馬總統的任期僅剩不到1年時間。此次將是他參加的最後一次峰會,所以他難以做出承諾並主導會議議程;英國將於6月23日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繼續留在歐盟(EU),為此政府要努力說服國民,而且還必須處理巴拿馬文件導致卡麥隆首相失信於民的問題,無法專注於外交活動。

而法國則因2015年發生在巴黎的兩次嚴重恐怖襲擊事件,導致反恐政策和敘利亞難民對策成為其當前至關緊要的政治議程;義大利和加拿大又都是新當選的年輕首相,外交經驗甚至不如第5次參加峰會的安倍首相。如此看來,在G7中唯一與安倍首相影響力不相上下的人物,就是第11次參加峰會的德國總理梅克爾。

因而,從現在到峰會開幕的這段時間,安倍首相的首要任務便是同梅克爾總理協調立場。預計此次峰會最重要的議題是全球經濟,而安倍首相能否收穫成果,關鍵要看他就採取積極財政刺激措施的必要性,如何以G7出面說服一向執著於維持財政紀律的德國。

如果G7能夠達成共識,那麼不僅可以形成今後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在推遲提高日本國內消費稅率以及未來安倍經濟學的走向等方面,也將產生巨大影響。從這個意義上看,主席國日本的領導力也顯得非常重要。

在這種背景下,安倍首相於4月25日對常務副外長齋木昭隆和兩位外務審議官杉山晉輔、長嶺安政表示,「希望確實開展準備工作,以確保日本在會議中能夠發揮領導作用」。安倍首相本人則計劃利用5月的長假訪問峰會成員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等歐洲4國。訪德期間,就日本試圖推進的包括財政刺激在內的綜合經濟對策,安倍首相能在多大程度上讓梅克爾總理理解它的必要性將成為關鍵。

能否在峰會上達成具有實效性的共識:考驗安倍首相的手腕

但是還不僅止於此。針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活動,日美兩國與德國呈現巨大的認識差異。歐洲各國普遍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和中國在東亞的軍事行動持鮮明的樂觀態度。而另一方面,日本和美國則感到即便是為了牽制中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也有必要在G7峰會上為維護海洋安全,步調一致地發表一份強有力的聲明。

除了日本是此次峰會主席國這層意義外,在推進積極的財政刺激經濟政策以及確保南海和東海成為「自由、開放、穩定之海」這兩個領域,日本也意欲在國際社會上發揮領導作用。安倍首相有望長期執政,所處環境類似以往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和小泉純一郎首相,有利於建立起與其他G7成員國首腦之間相互信賴的坦誠關係,並以此為基礎制定外交議程,主導各項協商工作。

話雖如此,如今各國都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於國內事務,在國際秩序發生動搖的世界,要確立具有實效性的共識絕非易事。在這個意義上,此次G7峰會無疑處於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它不僅會影響未來的國際秩序,還可能決定世界經濟的走向,乃至對安倍政權的評價。

(2016年4月27日)

標題圖片:在和平紀念公園獻花後,美國國務卿凱瑞與岸田文雄外相(左)交談,2016年4月11日於廣島市(圖片提供:時事社)

安倍晉三 日美關係 外交 G7 首腦會議 伊勢志摩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