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中國宣傳活動的「戰略公關」

政治外交 社會 文化

中國共產黨在杭州G20峰會期間展開了徹頭徹尾的形象戰略,給國民留下了對日態度強硬的印象。筆者指出,日本也必須通過網路開展能夠影響中國民眾的「巧妙」戰略公關。

9月5日晚,G20峰會在杭州開幕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安倍晉三首相實現了會談,他在會談期間一直繃著臉,沒有露出笑容。站在鏡頭前時,習近平(以下均省略敬稱)瞬間將視線轉向了與身旁安倍相反的一邊。

共產黨宣傳部採用了安倍是「不受歡迎的客人」這樣一種宣傳手法。次日的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的版面結構和照片就反映了這一點。該報第2版全版是關於習近平和5位外國首腦舉行會談的報道。他與韓國總統朴槿惠、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等人握手的照片中,首腦背後均擺放著各自國家的國旗,但與安倍的合影中,兩人後面的背景只是一面牆。

在國營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影像中,習近平與其他國家的首腦舉行會談的房間正面都懸掛著繪有被譽為「人間天堂」的杭州西湖美景的巨幅畫作,畫作前面還會擺放兩組國旗。會議桌中央擺放著綠色植物,出席人員的座椅也非常豪華。而與安倍的會談場地卻選在了另外一個讓人覺得有些陰暗、裝飾簡樸的房間,桌子和座椅也都很樸素。

另外,習近平並沒有讓共產黨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和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這兩名中央政治局委員陪同出席與安倍的會談。這種安排和過去舉行的兩次會談相同。中方(中國政府相關人士)暗示「這是一次非正式會談,兩國關係尚未實現改善」。

一切都是為了「G20的成功」

然而,對習近平來說,從一開始就已經確定「當然應該」配合G20舉行與安倍的會談。為此,他將就任外長後3年半都沒有來過日本的日本通王毅派到了日本。

對習近平而言,王毅可謂是一個能夠根據中國與對方國家的關係以及國內黨內形勢來變換表情、使用起來方便且有才的「演技派演員」。

王毅有多能領會習近平領導層的意思呢?舉個例子來說,在日中關係最為嚴峻的2013年,他在某國際會議期間雖然與岸田文雄外相同席,但他非但不打招呼,還一直避免兩人同時出現在鏡頭中。因為如果自己與岸田的雙人特寫照片在國內的網路等管道流傳開,顯然會遭到來自各方的批判。但在即將召開G20的8月下旬初到日本時,他刻意對著鏡頭擺出了「笑臉」。

一切都是為了「G20的成功」。會議的成功舉辦需要堵住在南海問題上扮演著批華急先鋒角色的安倍的「嘴」。因此,王毅一方面通過對日積極外交營造利於促成日中首腦會談的環境,另一方面在東京面對記者團時也沒有忘記提醒「中方將盡地主之誼,客人宜客隨主便,盡為客之道」。這是在牽制日本——要遵從已經決定不會將南海問題作為G20討論主題的中國的意志。

構成「全面潰敗」的7月南海仲裁判決是對習近平領導集體而言的一次「外交危機」。提出「中國夢」這一政治口號的習近平比過去任何一任領袖都更加強調被掠奪領土和主權的屈辱近代史,以激發國民的民族主義情緒,並將「建立一個在南海和釣魚臺問題上絕不妥協的『海洋強國』」作為了黨的基本方針。其「強國路線」引發周邊國家的憂慮,導致菲律賓提起仲裁,最終招來了被「海洋法執法者」否定主權這樣一種具有諷刺意味的結果。但如果因為在本國領土和主權問題上讓步,被作為「賣國」領袖受到黨內批判,被國民視為糊塗蟲的話,那麼習近平將會面臨政治生涯的「終結」。

雖然對於習近平來說,G20這個國際舞臺很可能出現大量對華批判的聲音,但當局也知道可以將之轉化為一個機會。因此,他們集中力量開展了旨在封口「南海」問題,促使仲裁判決趨於「無力化」的外交活動。

習近平與日漸淪為跛腳鴨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西湖國賓館」舉行了會談。1972年尼克森總統改變了美中敵對關係的歷史性訪華,與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的地點就是這裏。會談和晚餐會結束後,兩人在夜色中的西湖湖畔散步,習近平問歐巴馬「你還每天鍛煉身體嗎?」,來緩和白天緊張的會談氣氛。會議期間,中方在對美關係方面重視的是,雙方同時批准作為2020年以後應對全球暖化問題的國際框架的「巴黎協定」。中國成功地向美國宣傳了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淡化了南海問題的存在感。

「釣魚臺挑釁」與習近平的意圖

而中國又是如何對待日本的呢?習近平政權得知仲裁判決後,加強了外交攻勢。在蒙古,李克強總理應約會見了安倍,在寮國,王毅與岸田舉行了日中外長會談,還邀請了外務事務次官杉山晉輔訪問北京。但日方要求「遵守判決」的態度沒有變化,中方的一系列外交攻勢均沒有產生效果。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從8月5日開始採取了派遣大量海警公務船和漁船入侵釣魚臺(日本稱尖閣諸島——譯註)周邊這樣一種沒有先例的挑釁行動。外交相關人士對此解釋稱「習近平領導集體對安倍政權在南海問題上批判中國的做法感到惱怒。他們認為照此下去會導致黨內凝聚力減弱。於是採取了對日強硬政策。配合捕魚期派遣大量漁船,又以保護漁船為名派出公務船」。

中國一方面注視著美國在日本政府背後朝「尖閣防衛」方向展開行動的事態,一方面又在國內實施報道管制,以避免點燃國民的民族主義情緒,導致輿論失控。「向釣魚臺大量派遣公務船」真是一種神經高度緊張的舉動。

然而,中方的挑釁導致「釣魚臺」問題變成了對日本而言更加緊急的問題。王毅在東京面對記者團並未提及南海問題,卻主動說起了東海(釣魚臺)問題。與岸田舉行會談後,在外務省回應記者團採訪時,王毅便顯得饒舌。

「兩國達成的共識是要通過雙方的努力來管控海上摩擦。我們可以召開高級別海洋事務磋商,盡快啟動中日之間的海空聯絡機制。」

海空聯絡機制是2014年11月在北京與習近平舉行會談時安倍提出建立的,雖然已經達成了正式協議,但中方一直沒有推進此事。當被記者問到「何時可以啟動」,王毅態度積極地表示「還有一點點小問題。很快就能達成共識」。

然後就到了杭州的首腦會談。鑑於中國在釣魚臺周邊的挑釁行為,安倍警告說「公務船和軍方的異常活動令人感到極為遺憾」,習近平回應稱「應通過對話磋商加強溝通,妥善處理東海問題,共同維護東海和平穩定」。我們可以從這句話中讀出習近平領導集體的兩個意圖。

一是以在G20期間舉行的首腦會談中就釣魚臺問題展示靈活態度為前提,此前才採取了挑釁行動,目的是對日本的實際控制造成壓力,並回應軍隊等對日強硬派呼聲。二是想將日中首腦會談的焦點從最初的南海問題轉移到了釣魚臺問題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但習近平也沒有忘記牽制安倍。他強調「日方在南海問題上要謹言慎行」,並讓國營媒體報道自己對日強硬的態度。

在杭州宣傳的中國共產黨式世界秩序

說到中國的外交,相較於實際的內容,人們更重視對國內「如何傳達資訊」,更重視宣傳工作。比如,中央電視臺實況轉播了杭州G20峰會開幕式的情況,在鋪著紅地毯的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大廳,歐巴馬、普丁(俄羅斯總統)、安倍等大國首腦分別走向站在中央的習近平尋求握手。這讓國內外民眾紛紛聯想起矗立在世界中心的中國皇帝接受周邊國家朝覲的場面。開幕式結束後,各國首腦走向會場,而領頭的是習近平和普京。這或許可謂就是中國共產黨描繪的世界秩序。

「中國藥方獲世界點贊」。這是國營新華通訊社發表的評論,用的宣傳語是中國能夠拯救不確定性不斷增加的世界經濟。與其說是國際會議,G20最優先的任務是「為中國」「為共產黨」「為習近平」營造一個國際舞臺。

針對日中首腦會談,習近平也將國際社會關注的日中首腦會談挪到了G20首腦會議閉幕後,試圖避免會議期間南海問題成為關注焦點。考慮到國內反日情緒仍然根深蒂固,國營媒體的報道突出了與其他國家首腦的「級差」,暗示了安倍是「不受歡迎的客人」。

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就日中首腦會談發表分析評論稱「與中國對立差不多成了日本外交的全面原則,凡是中國擁護的它都反對,很多中國人有了這樣的印象,中國輿論對改善中日關係因此漸漸失去信心和興趣」。

此外,李總理出席了繼G20之後在寮國永珍(Vientiane)召開的東協(ASEAN)系列峰會,事前的勸說活動產生了效果,一切都按中國的劇本在發展。本來應該算是贏了仲裁案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對中國保持了「沉默」,不可否認日美實施的對華包圍戰略顯得有些無計可施。

中國的「政治」在國內外都優先於「司法」

中國外交巧妙地憑藉「力量」和「金錢」,使得ASEAN甚至歐洲各國紛紛屈從,這種現實狀況在杭州和永珍顯露了出來。習近平在南海和東海無視國際規則,充滿野心的海外擴張戰略與其在中國國內嚴格打壓不同意見的言論鎮壓和逮捕人權律師的做法是相通的,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習近平體制的本質。我們必須理解,中國的背後潛藏著習近平獨特的理論,那就是無論在國內外,「政治」都優先於「司法」。

一位日本外交官感慨道:「中國有太多禁忌。和日本的關係也是其中之一。如何將日本的訊息直接傳遞給中國國民?必須認真加以思考。」他發出這種言論的背景原因在於,就現實來看,不斷加強言論鎮壓的共產黨宣傳部門和國營媒體所開展的造勢宣傳(propaganda)導致日本和日中關係的真實情況始終難以傳達給中國國民。

日本的另一位外交相關人士也表達了危機感,稱「中國的禁忌太多。即使日方是在民間學術討論場合提起南海問題,中國的學者也都只是陳述政府的官方態度就停止討論了。在中國有很多東西都因為管制而不會被報道出來,雙方的專家無法共享基礎資訊」。

那麼,如何才能打破中國共產黨鋪開的宣傳陣勢,將中國國民拉到「日本」這邊呢?在釣魚臺周邊聚集了大量公務船和漁船那段時期,曾發生過一次事故,日本政府當時採取的「戰略公關」或許將為思考今後日本的對華外交帶來重要啟示。

8月11日清晨,在釣魚臺海域和希臘籍貨船相撞的中國漁船沉沒,海上保安廳巡邏艇迅速救助了6名船員。詭異的是緊接著,滯留了8天的中國公務船一段時間離開了毗連區,入侵行動一下子變得沒動靜了。

其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北京的日本大使館用中文在擁有47萬粉絲的中國版推特「微博」上發布了「日本救援中國漁船」的事實,並配上了救助在海上漂流的中國船員的照片。該條微博瞬間被大量轉發,中國媒體也轉載了日本對該事件的報道。中國的網路上出現了抨擊聲,質問「(應該保護漁船的)中國公務船跑到哪裏去了?」,中國政府丟盡了顏面。

當天晚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終於發表了關於漁船沉沒事故的講話,但一開始並沒有提到日本實施救助的事情。可是大約3小時後,那位發言人又發表講話,加上了「中方對日方在這一事件中的合作及人道主義精神表示讚賞」這樣一句。中國外交部就同一個問題兩次表態非常罕見,人們(外交相關人士)認為在那期間「該問題被上報給了高層,於是進行了政策調整」。

作為中國政府,無疑也擔心如果繼續在釣魚臺周邊部署大量公務船和漁船,可能導致事態升級,在G20召開前引發不測事態。日本圍繞這一出偶然出現的「救助劇」所展開的巧妙戰略公關對打破日中關係的緊張局面產生了促進作用。

針對圍繞日中關係的戰略公關方式,日本一位外交官發表見解說:「我們將嘗試為中國網路輿論提供關於日本和日中關係的真實資訊。同時,改變更多中國人的對日認識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9月15日)

標題圖片:習近平國家主席(左二)與安倍晉三首相(右二)在中國杭州舉行會談(2016年9月5日於中國杭州,法新社/時事社)

中國 南海 習近平 G20 釣魚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