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戰後理想家庭典範」的皇室和衰退的日本家庭

社會 文化

二戰後,皇太子和美智子妃經自由戀愛結婚,其家庭成為國民心中的榜樣。當今日本,家庭形式多樣化,某種固定的理想家庭模式不復存在。本文將從家庭論的視點對天皇表明生前退位的意願作一探討。

作為一個專門研究家庭社會學的人,不知不覺間我也會以家庭社會學者的眼光去看天皇一家。今年8月天皇表明了生前退位的意願,之前還曾表示過葬禮和陵墓從簡的意願,這一切我們都可以看作是為我們樹立的一個榜樣,是少子老齡化進程中日本家庭形態的預演。

明治時代以後,天皇一家的生活方式,為日本的家庭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因此,本文將對天皇所代表的日本家庭的演變及未來形態做一考察。

皇族,近親結婚普遍

讓我們從大約1400年前,天皇開始掌權的時代(6~7世紀的飛鳥時代)談起。那時當然是一夫多妻制,皇族和貴族間近親結婚非常普遍。天武天皇的妻子是他的哥哥天智天皇的女兒們,也就是他的侄女,其中一人後即位成為女天皇,也就是持統天皇。持統天皇的兒子草壁皇子,與天智天皇的一個女兒(後來的元明天皇),即自己的姨母結婚。當時,甚至是異母的兄妹或姐弟之間也可以通婚。現在,雖然禁止與兄弟姐妹或叔父(舅父)、姑母(姨母)結婚,但允許堂(表)兄弟姐妹間通婚,則可看作是當時習俗的殘留。

從那時起至平安時代(12世紀),皇族或貴族間盛行「訪妻婚」。夫婦別居,妻子住在娘家,男方往來於妻子(們)的家庭,子女出生後也在女方家撫養。如果是一夫多妻,丈夫則依次前往各個妻子的家中。等到男方地位提高,有能力自立門戶時,再接妻子(包括多名妻子的情況)孩子來同住。這種習俗,在11世紀紫部式筆下的《源氏物語》中有詳盡描述。

百姓,婚姻形式靈活多樣

鐮倉時代以後,貴族勢力衰退,武士(軍人)開始執掌政權,「訪妻婚」風俗成為過去,「嫁娶婚」,即女性一經結婚便入夫家生活的婚姻形式開始普及。這就是日本的直系家庭——「家」的起源。據說它是受中國儒教的影響,並且在家庭構成上,不拘泥於血緣,男方可以倒插門,若家中無子,夫妻也可以收養養子繼承家業。此外,與歐美不同的是,離婚也受到認可。

與武士和貴族不同,一般認為,平民百姓的家庭和婚姻形式更是靈活多樣。江戶時代,東北地區農村的離婚率約為50%,與現在的歐美一樣高;西南地區有「試婚」的做法,女性試驗性地進入男方家中,若與男方的家風格格不入,則不結婚,再去尋找其他結婚對象;在鹿兒島地區還實行隱居制,子女一經結婚,父母便隱居起來另建家庭。鹿兒島縣至今小家庭比例高,這正是受到傳統的隱居制的影響。另外,不少地方的百姓間有一種以性交為目的半夜暗訪他人睡處的習俗,稱為「夜這」;也有地區可自由享受婚前的男女關係等。

綜上所述,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家庭的習俗因時代、階層和地區的不同而形式多樣,很難認為哪一個家庭形態可代表日本的傳統家庭。

明治維新與「家庭」制度的確立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走上現代化之路。與此同時,人們開始探索適合現代日本的理想家庭形式。在此過程中,天皇一家的生活方式被推到了前臺。明治天皇開始剪短髮,穿西裝外出。還有傳說稱,當時的皇后很不喜歡穿洋裝。總之,天皇衣食住的形式成為人們效仿的榜樣。

此後,在1898年制定民法之際,圍繞著日本的家庭形式展開了大規模的討論。該法從基本層面看,是以江戶時代武士家庭為模式而建立的,「家長」的權力強大,財產處置及子女結婚、離婚等事宜均被視為家長的許可權。媳婦經常由於家庭的需要而被迫單方面離婚。但同時也接受了部分基於基督教教義的歐美現代文化要求。江戶時代以前,日本社會承認一夫多妻制,而基督教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原則上禁止離婚。另外,日本此前與中國和韓國一樣,習慣上夫妻採用不同姓氏,而歐美規定夫妻必須同姓。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妥協的產物,民法在規定庶出子女可繼承家業的同時,仿效歐美,規定夫妻必須同姓。

皇太子殿下一家,戰後的家庭典範

隨著1945年日本的戰敗,大日本帝國的價值觀由此喪失,重新成為日本人心靈寄託的是「豐富的家庭生活」。此時的家庭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家庭,而是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在家專心於操持家務和育兒,夫妻共同建構豐富多彩的生活。在當時的歐美國家,這是最為普通的家庭形式。我們姑且將其稱為「戰後的家庭模式」。而這種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的典範之一,便是皇太子殿下新組建的家庭。

1959年,當時的皇太子(現天皇陛下)與正田美智子(現皇后陛下)結婚,翌年他們的長子德仁親王(現皇太子殿下)出生,建起了自己的家庭。這正是當時歐美常見的「小家庭」。

當時,絕大多數人還都以相親方式結婚(據《2015年出生動向基本調查》,1957年,相親結婚占54.0%,戀愛結婚占36.2%)。戀愛結婚的比例超過相親結婚是在1965年左右。當年皇太子殿下的婚姻被稱為「網球場之戀」,突出強調了他們是自由戀愛結婚這一點。二人在輕井澤的網球場相識,相互愛慕並選擇對方作為終身伴侶。於是,自由戀愛結婚成為民眾的嚮往。皇族也在愛情的基礎上選擇自由戀愛結婚,這樣的報道給希望戀愛的年輕人以莫大的勇氣。

當時的皇太子殿下夫婦,婚後第一次打網球(1959年5月31日,時事社)

 美智子妃,「家庭主婦」心中的榜樣

比戀愛結婚更具劃時代意義的,是皇太子殿下夫婦(當時)決定親自撫育子女長大。孩子出生前,當時的皇太子殿下就表示「希望將孩子親自撫養到高中畢業」(1959年12月23日的《每日新聞》)。

二戰前,上流社會(不僅皇室和貴族,還包括企業經營者、地主和富商)家中普遍都有傭人。孩子通常是由乳母和傭人撫養長大的,直至50年代仍是如此。父母親自照料和教育孩子是貧苦百姓的習慣。現在的天皇陛下也是由乳母和保育人員帶大的。因此,據說當年香淳皇后陛下就對皇太子殿下夫婦親自撫養子女的做法表示了反對。

而且當時還留下了美智子妃系著圍裙在廚房親自為孩子製作斷乳食品(?)的照片。由此可見,滿懷對家人的愛意,承擔起家務重任的「家庭主婦」,已成為新的家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而在二戰前,皇族成員親自下廚房做菜是不可想像的。

事實上,二戰後妻子是「家庭主婦」的家庭越來越多。戰前的普通百姓大部分都是農民,從事自營業,女性也要外出務農,從事生產活動;而上流階層的女性不僅不勞動,就連家務和育兒也交給傭人去做。戰後,工業化進程加快,在企業工作的男性越來越多,專門負責家務和育兒的家庭主婦也隨之迅速增加,並於1975年前後達到高峰。美智子妃成為這個時代新女性的榜樣。

皇太子殿下一家(當時)在長野縣輕井澤的王子飯店休養(1966年8月13日,時事社)

對於皇室的情況,除公務外,媒體還常常報道皇太子殿下一家娛樂休閒的場景。在二戰前的上流家庭中,丈夫、妻子和子女一般都是分別外出遊玩的,皇太子殿下一家由此還展示了「家庭休閒」的模式。

沒有家庭模式的時代與天皇陛下一家

當今日本,較之於家庭的多樣化和家庭解體,更令人關注的是家庭正在走向衰退。「男主外,女主內」的戰後家庭模式根深蒂固,依然令很多年輕人視為理想;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歐美那樣的「雙薪」家庭模式。而更值得注目的,是我所說的「與父母同居的單身」,即那些希望結婚卻無法結婚的人在不斷增加。

從當今年輕一代的皇族身上,我們似乎已不再能看到新的家庭典範模式了。戀愛結婚已成為理所當然之事,秋篠宮殿下與學生時代交往的女友終成正果時,很少有人感到震驚。當皇太子殿下與自己選擇的外交官小和田雅子結婚時,我曾表示,希望皇太子殿下夫妻樹立在事業上也比翼齊飛的形象,向國人展現出一個「新型家庭模式」。

然而,現實是成就這樣的理想模式困難重重,讓人覺得受到過分關注,反倒成了負擔。或許這個事例從另一個角度告訴人們,夫妻二人共同活躍於社會,不僅對於普通家庭,即便是對於皇太子殿下一家也是非常困難的。要向眾人提供某種理想的家庭模式,這在當今時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表明對「終活」的意願

在這一背景下,此次天皇陛下表明的生前退位以及在2013年表明的陵墓從簡的意願,恐怕都會成為今後老年一代的典範。

就陵墓而言,天皇家沒有祖祖輩輩固定的陵墓(德川將軍祖祖輩輩的陵墓也不存在)。天皇的陵墓,包括仁德天皇的大型陵墓在內,基本上都是個人陵墓。其中也包括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合葬的夫妻陵(當然,天武天皇的其他妃子是另外埋葬的),這在今天看來算是近代式的陵墓了。

由長子繼承並供奉祖先的「家族墓地」的普及,是在明治時代以後。子嗣繁多的時代姑且不論,在未婚人數增加的現代,對於很多人而言,他們很難守護祖祖輩輩的墓地。在這種情況下,天皇陛下率先提出陵墓從簡,我認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最近經常聽到的一個詞,不是筆者創造的「婚活(結婚活動)」,而是「終活(臨終活動)」,也就是自己為自己的後事做好安排的種種活動。什麼都不去準備,自己死後總會有人幫忙,這在多子多女的過去可以行得通;但如今,生前就為自己安排好後事的人越來越多,這樣,即便沒有子女也無妨,有子女也可以儘量不給他們增添負擔。

天皇陛下的退位意願是否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終活」——對後事的安排呢?當意識到自己所剩時間有限之時,他在努力思考身後如何儘量減輕國民的負擔,此舉更加深了我們對天皇陛下的尊敬之情。

(寫於2016年10月3日)

標題圖片:天皇陛下皇后陛下及皇太子殿下、秋篠宮殿下一家參觀改建後的迎賓館「朝日間」(2010年5月30日,攝于東京元赤阪,時事社)

皇室 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