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殺現狀剖析

社會

日本的自殺人數與峰值時相比,雖然有所減少,但依然是世界上自殺者較多的國家。自殺者劇增的原因何在?本文考察了日本自殺現狀,試圖探究其原因,以期為拯救自殺者開出一劑藥方。

據警察廳的統計,從1988年到1997年的10年間,日本每年自殺人數平均約為22,000人。而到了1998年這個數字一下子增至32,863人,首次越過3萬人大關。每年自殺人數3萬,這種狀況其後持續了10幾年,變成世界上高自殺率的國家。

特別嚴重的,是正值年富力強的40~50歲年齡段男性自殺者的增加。從世界範圍來看,年輕男性因不適應社會的變化,呈現自殺率上升傾向比較普遍;而日本恰恰相反,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中老年男性自殺者劇增,成為日本自殺的一大特點。

為什麼中老年男性的自殺增加?

精神病醫生天笠崇提出了中老年男性自殺者增加的3個主要原因。

①終生僱用制的瓦解:上世紀90年代,經濟陷入嚴重蕭條,甚至被稱為失去的10年。這導致了維繫二戰後高速經濟成長的終身僱用制開始瓦解,能夠保持這個制度的企業逐漸減少。隨著企業業績的惡化,解雇員工成為非常現實的問題。

②業績評價制度的採用:以前,「年功序列制(員工基本薪資隨年齡和工齡每年成長)」的薪資體系在日本被認為是理所當然,但經濟衰退令該制度也變得難以維持下去。於是在90年代最為蕭條的時期,日本開始採用歐美那種「成果主義」(員工的工作業績與收入直接掛鉤)薪資考核制度。但是,在當時經濟蕭條的環境下,這種倉促的制度改革,其最大目的在於削減人事費用,所以它給勞動者帶來一種不公平感。

③非正規僱用的增加:這也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行的一種僱用形態。上述3個要因錯綜複雜地交織,尤其給那些年富力強的男性帶來深刻影響,被認為是導致自殺者增加的重大因素。

將自殺當作社會問題考慮

面對這樣嚴峻的事態,1996年日本制定了《自殺對策基本法》,宣稱自殺是整個社會抱持的問題,應該認真對待。次年1997年,政府公布了《自殺對策大綱》,明確了具體方針。以往在日本,自殺問題更傾向於被當作個人問題來看待,而這次則明確指出,應把它當作整個社會的問題來積極對應。其後,又陸續出臺並實施了各種各樣的措施,包括心理健康對策、多重債務對策、自殺者家屬支援等。

終於到了2012年,自殺人數降至3萬人以下,並且這個數字每年都在穩步減少。現在可以看到的2015年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該年的自殺人數為24,025人。與最多的時候相比,每年自殺人數確實減少了,但這不過是接近了自殺人數猛增的1998年之前的水準。即使在2015年,自殺人數仍高達交通事故死亡人數(4,117人)的5.8倍。所以我們現在還不能說自殺人數真正減少了。

心理健康的原則

為了保持心理健康,預防自殺,時常強調的是以下兩大原則。

①及早把握問題:經濟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精神疾病等,自殺者往往抱有各種各樣的苦惱,儘早發現這些問題是成功解決的第一步。

②適當尋求幫助:在漫長的人生中,無論誰都會碰到一些難題,重要的是,不要把問題悶在心裏,而是要適當表現出尋求幫助的姿態。關於在哪裏能夠得到幫助這一點,我們必須要將正確的資訊傳授給他們。

自殺的背後是孤立

理解自殺的一個關鍵字是「孤立」。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確實處於無人幫助的悲慘境地;也有一些人,雖然周圍有家人、朋友、同事等願意伸出援助之手,但他們由於患有抑鬱症或綜合失調等精神疾病,試圖自殺的人執意認為「自己總是給周圍人添麻煩」「要是沒有我這人,大家都會幸福」,自己將自己孤立了起來。

總之,我們幾乎可以斷言自殺的背後必然潛藏著孤立。因而,要及早發現這些人發出的求助呼聲,讓他們恢復與周圍人的聯繫,以助於自殺的預防。

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很多人依然持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對心理問題、多重債務等羞於啟齒,不願與人商量這類問題。有些臨床醫師將自殺高危人群的特徵稱為「心理視野狹窄」,對於陷入這種狀態的人來說,他們認定自己抱有的問題是永世得不到解決的,只有自殺才是逃離苦海的唯一出路。

就算諮詢了相關部門,或許也不能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但是只要將心中的煩惱講述出來,就可以與這些煩惱拉開哪怕一點點的距離,重拾理智,由此或許可以浮現出獨自苦惱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解決辦法。

今後的預防活動

《自殺對策基本法》制定以來,全國各地不同領域的人們相繼開始了預防自殺的各種活動,這的確令人感到欣慰。然而,越是大肆宣傳自己成果的團體組織,當自己的主張不被接受時,越是容易攻擊他人,這種不正常的「勢力範圍爭奪」現象在現實中也是可以看到的。不論哪種活動,一開始或許都會出現這種爭奪主導權的事情,但既然大家都抱著預防自殺這一共同目標,那麼還是應該相互合作共同推進才好。

每個團體組織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在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上,有必要採取靈活的態度,向著預防自殺的共同目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共同攜手前進。

對孩子進行自殺預防教育的重要性

我國少子老齡化不斷加劇,從保護孩子生命的角度來看,預防自殺也必不可缺。日本1年自殺人數約為24,000人,其中18歲以下的自殺者為300人左右,這也說明目前在孩子的自殺預防工作上所做的努力還很不夠。

在美國,有幾個州業已開始以孩子為直接對象的自殺預防教育。在這一教育過程中經常強調的一個詞是ACT,它由Acknowledge(察覺到同齡夥伴的煩惱)、Care(關心陷於困境的夥伴)、Tell a Trusted Adult(不把問題局限在孩子圈中,而是告訴可信賴的大人)3個詞語的首字母組成,它與前邊提到的心理健康的大原則——及早把握問題和適當尋求幫助,是一脈相通的。

另外我們可以認為,以孩子為對象的自殺預防教育,不只在孩提時代,還有益於他們一生保持心理健康。漫長的一生中,我們有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可獨自悶在心裏,要找人商量解決——在孩子們還沒有形成固定觀念的時期,我們就應該教他們懂得,這樣做將會有助於問題的解決,這在日後有可能直接對他們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作用。即便在壯年老年人群中的自殺已成為嚴重社會問題的日本,針對孩子進行自殺預防教育,從長遠視點來看,也終將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自殺是一個人為社會所疏離,在失去了與周圍人情感聯繫的狀況下孤軍奮戰,最終在找不到其他選擇時而產生的。早期察覺問題,不獨自煩惱,主動向人諮詢商量,是預防自殺的第一步。這就要求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敏感地捕捉來自周圍的求助呼聲,並給予充分的重視和理解。

標題照片:曾經的跳樓自殺多發地高島平社區,走廊上安裝了防止自殺的護欄(與本文無直接關係,時事社)

健康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