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禁不止的日本電信詐騙

社會

以匯款詐騙為代表的電信詐騙屢禁不止,危害巨大。犯罪分子利用各種技術,使得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為何這類詐騙如此多發?本文在分析被害人心理的基礎上,對日本電信詐騙頻發的原因做一探討。

被騙卻不願對外告知

偽裝成被害者親友撥打電話,操縱對方心理騙取金錢,這樣的「電信詐騙」已橫行日本十餘年之久。據警察廳統計,如今詐騙金額每年都連續超過500億日圓。而且這一數字僅僅是基於已報案金額而統計的,實際數字必然更多,但卻無從查證。

究其原因,我們在對受害者心理進行調查分析後,發現以下幾個特點。首先被害人被騙取金錢後,往往會覺得討回無望。然後他們會感到羞恥:「沒想到並不愚蠢的自己竟然會被騙,太沒面子了,實在沒臉見人。」

其次,他們深感自責和後悔:「現在回想起來,是有一些可疑之處,為什麼當時我就信了呢?」然而他們又樂觀地認為「這次只是運氣不好,下次應該不會再上當了」,於是再多做自我反省。最終,「這種倒楣事趕緊忘了算了」的逃避心理發揮作用,導致錢財被騙卻又不願告訴別人。實際上不少人不僅不願報案,甚至連身邊的親人朋友都不告知。

或許也正因為沒法把握這些真實狀況,所以整個社會的電信詐騙防犯措施才遲遲難以完善。不過其實還有另外一些更大的原因。那就是大家並沒有真正理解受害者遭遇詐騙時的心理,長久以來公眾都誤以為只要提高防範意識就不會被騙,覺得之所以頻頻有人中招,還是因為個人認知能力和性格有缺陷的原因。也就是將原因歸結到日本人喜歡的「唯心論」上。最終,從詐騙犯一方來看,就會覺得行騙簡直易如反掌,只要打個電話就能騙到錢,同時又很安全,因為受害者看不到自己的臉,很難被抓到。或許因為這個原因,犯罪集團才不斷增多,日益猖獗,作案手法更是不斷翻新,層出不窮。

冒充熟人詐騙的心理過程

電信詐騙最多的模式是假扮兒子,致電父母等親屬謊稱自己遭遇事故或是犯了事,急需錢款救急。「是我是我詐騙」就屬於這一模式。此外還有冒充金融機構推銷金融產品,提出投資建議,誘勸受害者購買假債券等手法。詐騙金額無不高達數百萬日圓。「雖說是一大筆錢,但這個金額努努力還是能湊夠的。」——犯罪分子瞄準了日本老人的這種金錢觀,巧妙地布下陷阱。然後這類詐騙的受害者在電話過程中輕信了對方的謊言,或從金融機構匯款,或違法使用包裹寄送現金,或利用專人快遞將錢寄出。最近,更有囂張的犯罪組織僱用不明真相的代理人去找受害者當面接收現金。這些都是常見的犯罪手法。

那麼受害者是如何被騙的呢?本文以「是我是我詐騙」為例對其心理過程來做一番剖析。首先,一般人都會在心裡低估「自己被騙子盯上」的風險。這在心理學上叫「正常化偏誤」。不少人僥倖地認為「我知道最近這類詐騙案屢屢發生,即使被盯上了,自己也不會落入陷阱」。就這樣,儘管並未採取足夠的防犯對策,很多人卻依然盲目相信只有自己不會上套。

所以接到詐騙電話的受害者第一時間不會想到對方是騙子。當對方用很熟稔的語氣說「是我是我」的時候,受害者就會認為「一定是兒子吧」,等對方說出兒子的名字,這邊就會立刻深信不疑了。這是「確認偏誤」的心理機制在作怪。受害者會從電話聲音和內容裡尋找可信的資訊,一旦有對號入座的,就立刻信以為真。犯人在假扮受害者兒子的時候聲音裝得很像,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也對得上,所以受害者就不會產生懷疑了。而事實上,人是很難判斷電話那一頭傳來的聲音到底是不是自己兒子的聲音的。這是一個心理學的事實,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由於人們對自己的錯誤認知不抱懷疑,所以當對方有急事求助時,被害者就容易因為麻煩而不再重新打電話確認真偽,而且倉促之間,人也很難警惕地想到要去先確認真偽。

匯款詐騙與日本的社會狀況

尤其是平時電話溝通較少的人,聲音記憶不太確定,這很容易理解。這裡需要注意日本文化也起到了負面影響。正如「以心傳心」「好男人話不多」的說法。日本男性如果沒有特別需要說話的情況,很少會給家人打電話,父母也認為「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對此也不太在意。現代日本社會,親屬之間的居住地相隔甚遠已是常態,而隔三差五就打電話給家人的男性也很少。所以一旦覺得聲音跟自己兒子有些相似,受害者就很難意識到對方是騙子。而且,最近很多的騙子更是事先查明了受害者家人的姓名、職業等個人資訊後再去行騙。而如今幾乎沒人假裝成女兒實施電信詐騙,也基本上是這個原因。

一旦冒充沒被識破,假扮兒子的犯罪分子就會聲稱自己遇到了大麻煩,即刻需要資金援助。

「公事包掉在電車上了,裡面有支票,趕不上付款了,想借點錢救急,明天就還」
「出車禍了,把人撞傷了需要賠錢」
「給朋友當擔保人,現在需要替他還錢了」
「挪用了公款,需要趕緊填上」

犯罪分子一般都會用上述藉口,表示所需金額太大,自己一時無法湊齊。而且一旦湊不夠數額,就會給其他人添麻煩、被公司解雇、或被警察抓走等,用這些話來嚇唬對方。而信以為真的被害者出於愛子心切,舐犢情深,就會趕緊湊錢,著手匯款或遞交現金給犯罪分子了。這時父母的心理則是一味的想要救急,護子心切,即使之前電話中有過些許懷疑,在對方的語言攻勢下,這種懷疑也會被慢慢打消。

此時日本文化中的兩種心理也產生了負面影響。其一是「家族一體主義」,認為兒子的醜聞,做父母的也有責任,所以父母一般很難忍心拒絕。為了不被別人認為是無情無義的父母,日本的父母也會認真對待。

另一個就是「寬宏大量」一詞體現出的靠人情來酌情量刑的文化規範。這也為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有利條件。若從個人的責任論來考慮,既然造成了事故和醜聞,兒子本人理所應當地該謝罪,賠償,甚至是服刑,而不是躲在父母的背後。其實日本的父母對此也是深感認同的。

但是,日本人有種傾向,認為只要自己顯示出深刻反省的誠意,對方就可能會看在自己的誠意上從輕發落,甚至既往不咎。也就是說,被害者覺得本來事情鬧得很大,即使被解雇或是進警察局也很正常,但「只要動之以情,也可以靠交涉來達成私下和解」,認為這種以情動人的做法是有可行性的。

而且詐騙手段也在不斷升級。更有甚者為了消除被害者的疑心,讓被害者準備好錢,謊稱錢款是當面遞交給兒子的。此時,準備好錢款的受害者跟「兒子」約好了當面給錢。受害者會深信「當面交給兒子的,肯定不會是別人說的那種詐騙電話」。然而事實上,犯罪分子會讓被害者在約定的地方等很長時間,之後突然打電話說現在臨時有事脫不開身,無法到場取錢,讓被害者把錢交給自己的代理人。然後受害者心裡就會覺得如果不把錢給代理人就走的話,可能會讓兒子陷入更大的麻煩,所以只有相信代理人,乖乖交出錢款了。

嚴防詐騙的治本之道

為了減少大規模的受害,採取有效對策根治詐騙是當務之急。但是目前大部分人更多地依賴於自身警惕性的提高,而不是採取外部措施,所以目前還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對策出臺。

但我們應當擯棄這種依靠自身意識的想法,應由國家主導制定對策,徹底根治這一社會問題。我們可以想到很多對策,例如是否可以考慮改變一下與金錢往來相關的日常電話溝通習慣。具體來講就是進一步普及視訊電話系統,如果誰來電話要錢,我們會習慣性地要求對方進行視訊通話,親眼確認對方身分。筆者認為推行包括這類改變生活方式在內的一攬子措施才是理想的應對之策,可惜現實卻還沒有人能夠站出來牽頭制定一系列政策。

標題圖片:Aflo

犯罪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