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求消除對痲瘋病的歧視

教廷,首次召開痲瘋病國際研討會

政治外交 社會

6月9~10日兩天,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教廷召開了痲瘋病國際研討會,發表了旨在消除對患者及康復者歧視的《結論與建議》。來自世界45個國家的醫務人員以及康復者、宗教人士約250人參加了這次研討會,為解決痲瘋病問題展開了討論。

2016年6月9~10日,在教廷首次召開了痲瘋病國際研討會。天主教將從2015年12月開始的1年定為「慈悲特殊禧年」,這次研討會是配合特殊禧年中的「患者及身心障礙者紀念日」而召開的,主題為「邁向對痲瘋病患者及康復者尊嚴的尊重和綜合關懷」,由教廷保健工作者委員會與日本財團聯合主辦。

消除歧視,宗教界的重要作用

根據研討會的發言和討論彙編而成的《結論與建議》中指出,由於社會中尚存偏見與歧視,直到現在痲瘋病患者、康復人群及其家屬的人權都還未得到充分保障。該文件要求各國政府採取實際行動,履行2010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的《消除痲瘋病歧視的原則與指導方針》,並呼籲應該立即廢除至今依然殘留於一些地區的歧視性法律。

另外,在患者、康復人群及其家屬的尊嚴恢復問題上,該文件提出要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推進其參與並積極給予支援。

《結論與建議》明文寫道,「為消除偏見與歧視,宗教界也應該發揮重要作用」,從中讓人看到天主教今後為解決有關痲瘋病問題而強化工作力度的決心。還有,文件指出應該避免使用加重對痲瘋病產生負面印象和偏見的用語,特別是帶有歧視意味的「leper」(痲瘋病患者;被排斥或擯棄的人);另外,由於英文中意為痲瘋病的「leprosy」一詞含負面比喻(道德敗壞等——譯註),要求不再使用。

《結論與倡議》被認為將成為今後天主教會在該問題上的指導方針,尤其在深受天主教影響的非洲、南美各國,有望為廢除社會偏見與歧視邁出新的一步。

呼籲正確理解痲瘋病

日本財團會長笹川陽平在研討會上致辭

研討會開始,首先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痲瘋病防治特別大使、日本財團會長笹川陽平致辭。笹川指出,儘管痲瘋病的治療方法業已確立,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但仍有人認為這是神的懲罰,這種錯誤的認識尚未完全消除。他呼籲應努力促進人們對痲瘋病的正確理解。

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痲瘋病項目負責人Erwin Cooreman博士在報告中說,化學藥物聯合治療MDT(多學科診療法)已成為痲瘋病的標準治療方法,從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間,患病人數減少了9成,WHO制定的「每萬人中1名患者」的防治目標已經在全世界實現。他還指出,現在實施的消滅痲瘋病計劃已從國家單位轉向患者人數相對較多的地區單位。

有關痲瘋病的人權狀況,人權教育啟發推進中心理事長橫田洋三於2005年在聯合國促進和保護人權專門委員會上撰寫提交了一份報告,在教育、就業、結婚等涉及人類尊嚴的各個方面,列舉實例說明了當事人及其家屬所受到的各種歧視。

康復者講述苦惱人生

痲瘋病的康復者們相繼登臺,講述了自己遭受歧視與偏見的親身經歷。

現在巴西從事患者重返社會以及恢復權利工作的Valdenora de Cruz Rodriguez女士(56歲),8歲時出現症狀,9歲被要求到隔離區的醫院住院,但是,她卻被禁止登上去往目的地的汽船,無奈只能坐在1個小船裏,用繩索將小船拴在汽船後面。16歲時出院回到故鄉,卻無端遭到蔑視,1年後再次返回隔離區。她說那時所遭受的痛苦成為現在參加社會活動的動力。

在會上發言的印度痲瘋病康復者

在會上發言的韓國痲瘋病康復者

在會上發言的菲律賓痲瘋病康復者

來自中國的袁亞華(41歲)先生康復之後曾經做過長照工作,後來成為製作義足的技師。他加入了廣州的一個援助痲瘋病的非政府組織,為了幫助那些失去腿的人們製作義足而奔走於各地。他的演講贏得了與會者的熱烈掌聲。

來自日本的演講人是國立療養所長島愛生園(岡山縣)的自治會副會長石田雅男先生(80歲)。他10歲時發病,之後在長達70年的時間裏都生活在長島,他回憶二戰結束後不久的情形時說,「由於出現了有效的治療藥物博樂眠(Promin),喚醒了我心中『有尊嚴地活下去』的希望,我們成立了患者組織,為廢除強制隔離制度展開了絕食、靜坐等爭取人權的鬥爭」。

在研討會上發言的石田雅男先生

另外,石田先生還指出,近年參觀療養所,學習了痲瘋病知識的中小學生們也在不斷糾正大人們所持有的偏見。他還介紹了現在的活動情況,正在努力「將銘刻了殘酷歷史的國立療養所的13個設施申請列入世界遺產」,要讓「長島成為『人權之島』」。

採訪、撰文:編輯部 石井雅仁

標題圖片:在痲瘋病國際研討會開始之前做祈禱的與會者們

人權 日本財團 歧視 痲瘋病 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