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傳奇人物

坂本龍一:不斷挑戰音樂之可能性的先驅

文化

作為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成員之一,坂本龍一將日本原創的電子音樂推廣到全世界。此後約40年間,他不斷拓展跨領域的全新音樂世界。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位「挑戰者」的人生軌跡。

坂本龍一是現代音樂界最重要的一位人物。從古典音樂到爵士樂、搖滾樂,他創作的音樂涉及現代音樂、民族音樂等多個領域,不屬於任何音樂流派,他就是在堅持不懈地編纂著一本名為《坂本龍一》的音樂圖鑑。尤其在以優美的旋律表現音樂所蘊含的靜謐力量方面,世界之大,卻是非他莫屬。不過,他最引人注目之處還是在於,面對這個無論何時都不乏焦慮感的時代,他始終堅持演奏自己的音樂。

日本流行音樂的引領者

坂本龍一於1952年1月17日生於東京,是作曲家、編曲家、鋼琴家及音樂製作人。父親坂本一龜是奠定二戰後日本文學基礎的一位傳奇編輯,他將三島由紀夫與野間宏的著作推向了世間,僅憑這一點坂本龍一便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了。而那個時代又為他的故事錦上添花。60年代後期,圍繞反戰和大學管理體制的學生運動呈現出如火如荼之勢,坂本從高中時代起就積極投身到學生運動之中。

坂本作為職業音樂人涉足音樂界,是在1975年,那時他正在東京藝術大學就讀。他參加了民謠界鬼才友部正人的專輯《誰也不能畫出我的畫》的鋼琴演奏,以此為契機,他為日本流行音樂的興盛持續不斷地注入活力,使它以年輕人的文化而逐漸為社會認可。當時,他參加了山下達郎、中島美雪、矢澤永吉、矢野顯子、大瀧詠一、大貫妙子等人的唱片錄製工作及現場音樂會,這些人推動了日本流行音樂的發展,不斷影響著下一代人。

加入YMO,以電子音樂走向世界

坂本作為個人出道是在1978年。第1張個人專輯名為《Thousand Knives》,專輯名稱來源於比利時籍詩人Henri Michaux的作品。除了邀請少數嘉賓樂手參加,並在電腦操作員松武秀樹的幫助下利用音樂合成器(synthesizer)製作外,幾乎是獨立完成的。這張首發專輯使坂本預感到新一代數碼化音樂的到來,一扇全新的大門向他敞開,同時觸及到對自己而言何為音樂這一問題的核心,給他帶來很大的啟發。

就在第1張個人專輯發行前後,同年,坂本與原Happy End和Tin Pan Alley樂隊的細野晴臣、原Sadistic Mika Band的高橋幸宏3人組建了Yellow Magic Orchestra,即YMO,他們採用音樂合成器,憑藉新穎的創意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展現出一個全新的音樂世界。他們在音樂創作中將東方的旋律與西歐靈活多變的節奏結合起來,冠以「Techno-pop」之名,受到年輕一代的熱烈歡迎。他們不僅從音樂方面,而且更從時尚到思想方面抓住了年輕一代的心,作為「輿論領袖」給人以強烈的存在感。

1979年,YMO在美國發行了專輯《Yellow Magic Orchestra》,還在洛杉磯舉辦了現場音樂會,成功亮相國際舞臺。1979年和1980年兩次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足跡遍及倫敦、巴黎和紐約等地,YMO的名聲享譽全球。

在此期間,也因為日本流行電腦遊戲的緣故,YMO甚至在小學生中也人氣高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以至於幾乎沒有一天電臺不在播放他們的《Tong Poo》、《Technopolis》、《Rydeen》等音樂。1980年銷售額排名前10位的唱片,包括第1位的《Solid State Survivor》在內,他們的唱片共有3張入選其中,呈現出破竹之勢。當時接受過YMO「洗禮」的人們,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後來都有不少人走上音樂之路,其影響力難以估量。

包括與爵士吉他演奏家渡邊香津美組建的即興演奏樂團Kylyn在內,坂本從YMO時代開始便積極從事個人演唱活動。1982年,他與RC Succession的忌野清志郎兩人合作推出的《Ikenai Rouge Magic(不可抗拒的口紅魔法)》大受歡迎,他們濃妝豔抹的形象成為熱議的話題。

近年來,雖然名稱和形式發生了改變,但YMO的3名成員還是多次聚首,向眾人展示他們的音樂成果。YMO是在1981年以「散會」的名義解散的。從那時起,坂本的活動逐漸涉及多個領域。廣播節目的主持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節目中徵集業餘愛好者的錄音帶,不遺餘力地培養後繼人才。

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作曲獎的日本人

YMO解散後,坂本的活動中取得最大的一個成果就是電影音樂。1983年,他首次為大島渚執導的電影《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配樂,成為首位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的日本人。坂本與David Bowie和北野武聯袂出演了這部電影,向觀眾展示了作為演員的獨特風采。此後,因1987年上映的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而成為首位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電影作曲獎的日本人,同時榮獲美國金球獎(Golden Globe Awards)和葛萊美獎(Grammy Awards)。在電影《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1990年)、《鐵道員》(1999年)及《雙面驚悚(Femme Fatale)》(2002年)中也相繼獲得成功。

1990年,坂本將自己的活動重心轉到紐約。藉此機會,他的活動進一步國際化。在1992年巴塞隆納(Barcelona)奧運上,他為開幕式的集體舞音樂譜曲,並擔任現場管弦樂團的指揮。

從這一時期開始,他面向整個社會的發言也開始增加,2001年他在紐約經歷了「9·11」恐怖襲擊事件,包括反戰在內,他呼籲社會反核電並注重環保問題。他還積極參加包括寫稿在內的各家媒體的活動,以及市民的現場活動。在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他還通過音樂以各種方式不斷開展活動,支援受災地區的孩子們。

為電影《神鬼獵人》配樂,主演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獲奧斯卡獎。2016年4月在東京舉辦的首映式上演奏主題曲(時事社)

與海外藝術家的交流

坂本還製作了大量廣告音樂,1997年,其中一首獲得好評的音樂作為單曲發行。這首名為《Energy Flow》的鋼琴曲,成為第1個在日本排行榜居榜首的器樂單曲,引發了「治愈系」熱潮。

1991年,坂本與巴西音樂國寶級人物Caetano Veloso的共同演唱專輯《Circuladô》發行,以此為起點,此後包括他自己作品的共同製作和演唱在內,與Youssou N'Dour、Arto Lindsay、David Sylvian、Iggy Pop及Pierre Barouh等海外藝術家的交流也越加廣泛。坂本在YMO時期演唱的歌曲《Behind the Mask》,由Eric Clapton重新翻奏,經Michael Jackson改編的版本,在Michael去世後發行的專輯中公之於世。

2006年,坂本啟動了新項目「commmons」。無論是否知名,只要是對社會和文化做出貢獻的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和創作者都可以匯集一堂,旨在共同建立一個「音樂共享之地」。作為這項活動的一部分,他還親自擔任電子書籍系列《commmons: schola》的總監製,這套音樂全集向下一代介紹了巴哈、薩提的音樂、爵士樂以及美國傳統音樂。

多面孔的「教授」

2014年7月,坂本宣布罹患中咽頭癌,經治療和療養,約1年後的2015年8月復出,為山田洋次執導的作品《我的長崎母親》(2015年)和Alejandro G. Inarritu執導的作品《神鬼獵人》(2016年)配樂,都成為引發熱議的電影音樂。

當然,此前坂本也通過20多張個人專輯,不斷在挑戰音樂的可能性,從開始的《Thousand Knives》,到《B2-Unit》《音樂圖鑑》《Esperanto》《BTTB》等。他的音樂超越了古典音樂、電子音樂、歌劇、搖滾樂、爵士樂、hip hop、從沖繩到非洲的民族音樂等一切音樂的界限,他始終放眼遠方,以全新的意識開拓著音樂的空間。

這是一位舉世罕見的音樂人,他好奇心強烈,是一位不乏感性的理論家,學者風格和浪漫氣質兼具,他擁有多副面孔,同時又如此真誠地面對時代、面對音樂。這就是坂本龍一。我們心懷敬意,親切地稱他為「教授」。

(寫於2016年11月7日)

標題圖片:坂本龍一在呼籲廢除核電的活動「NO NUKES 2013」中演奏(時事社)

音樂 J-POP 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