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資料庫

救護車出動達極限,政府將開始商討收費利用?

政治外交 社會 生活

或許是社會不斷向老齡化發展的結果吧,救護車的出動次數這10年裏增加了2成。有消息稱,政府有關部門或在商討救護車的「有償」使用,以期阻止那些輕傷者隨意呼叫救護車的現象。

救護車出動598萬車次,創歷史最高紀錄

日本的救護車,因出動車次劇增而日漸陷入緊張狀態,有待「急救」。據總務省消防廳統計,救護車的年出動次數,2014年達598萬車次,創歷史最高紀錄,比10年前增加了約2成。從日本全國看,救護車每天的出動次數竟達16,000次以上。炎夏時節因「中暑」而呼叫救護車的人次增加雖然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但最大的原因無疑還是「老年傷病者」的增加。救護車的出動已漸近極限。

2014年版消防白皮書顯示,救護車運送來的病人中,「急重症」所占比例為8.9%,醫生在初診時做出「輕症」不需住院判斷的占了49.9%,接近半數。在這類「輕症」中,包括一些以極不恰當的理由呼救的例子,比如治療蛀牙、「走著去醫院太痛苦」、「替代計程車」等等。

「救護車有償化」爭論

為此,救護車有償化之聲再度甚囂塵上。這本來是在10多年前就已出現過的爭論,財務省於2015年5月11日召開的財政制度等審議會(財相的諮詢機構)上提出的「地方財政」方案中,明確寫入了「應該商討輕症收費使用救護車」條文,稱這是為了讓「救護車優先為真正需要的患者服務」,該省還期望此舉可有助於削減每年高達2兆日圓的消防相關經費。

財務省在提案中列舉了國外的收費實例。①美國(紐約)消防車約5萬日圓;②德國(慕尼黑)的基本費用約6.7萬日圓;③新加坡,在非緊急情況下呼救需交費(60~120新元)等。但實際情況是,很多國家都實行「公營免費」制度。

當然存在反對有償化的意見。反對者們首先指出的一點是,「救護車即免費」這一安全網意識在國民中業已紮根;而且,一旦收費,病人迴避使用救護車,還很有可能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認為「要是顧不及運送急重症患者,那麼即便擴大公費負擔,也應該增加救護車車輛」的意見也根深蒂固。

而支持部分有償化的人認為,在搬送患者之前判斷輕症重症有困難,所以,應該建立在接受診療後,對輕症患者收費的制度,並且在一定條件下,批准民營的患者搬運車用做緊急救護車輛。看來今後的相關討論還相當曲折複雜。

要求出車的呼叫增加,到達現場時間或有遲延

讓我們以東京的數字為例做一個具體觀察。2014年度救護車的出動次數為757,600次,比前一年增加1.1%,是東京消防廳自1936年開始急救業務以來之最。計算下來,一天為2,075次,也就是說每41秒就有一件急救搬運。

關於被視為問題的「輕症」搬運,東京消防廳的數據顯示,初診被醫生判斷為「輕症」患者的比例,在2006年達到峰值60.3%後開始減少,2014年為51.9%。

2014年度,東京都的呼救者為664,249人,其中7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占3分之1,為228,097人。救護車抵達呼救現場的平均時間,2003年約為6分18秒,隨著急救需求的擴大,2014年延長到了7分54秒。

總務省消防廳稱,2013年度,從呼叫119直至到達醫院的時間,全國平均約為39分中,與10年前相比大約推遲了10分鐘。這也是因為呼叫出車增多,從遠處的消防署調動救護車趕來的情況有所增加之故。

日本的救護車,最早出現於1931年

救護車最早出現於19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當時,為了盡快將法軍傷病員運送到野戰醫院而使用了車輛。而「救護車」(ambulance)這個名字,據說是始於美國南北戰爭時期。

日本最早配備救護車,是由日本紅十字會大阪分會(大阪市)開始實施的,那是1931年的事情。規定地方政府有義務實施消防急救工作,是在1963年消防法改訂之後。

在緊急救護上,最近還有醫療救護直升機、救護船的研發應用,救護車的功能也大為改善,可以在車上實施先進的急救處置。1991年公布了《救護員法》,允許救護員在運送病人前往醫院途中,對病人進行被稱作「院前醫療急救」的一定的應急處理措施。

撰文:原野城治(Nippon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代表理事)

標題圖片:在特殊救護車上進行救護訓練的東京消防廳急救隊員和災難醫療救援隊(DMAT)的醫生們,2015年3月6日於東京都中央區(圖片提供:時事通信社)

財務省 急救醫療 高齢化社會 救護車出動 消防廳 日本紅十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