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門

圖形符號——「繪文字」

社會 文化

「繪文字」,日語讀音「emoji」,它是由最初為移動網際網路平臺「i-mode」製作的176個圖形符號進化而來。Oxford Dictionaries中也收錄了「emoji」一詞。

不斷進化的表情符號「繪文字」

通過數位圖符,把「圖形」當作「文字」來表達情感或現象事態,這種圖形符號日語裏叫做「繪文字(emoji)」。2013年它被收錄到了英國的Oxford Dictionaries(牛津在線英語詞典)當中。

源於日本手機文化的「繪文字」,其後在Apple和Google的推動下,於2010年被收入國際標準字符集Unicode6.0,如今全世界的Apple手機、Gmail、Facebook、Twitter、Tumblr等都在使用這種圖形符號。

誕生軼事

1998年,還是電信公司NTT DoCoMo員工的栗田穰崇(現在供職於多玩國「DWANGO」)為DoCoMo推出的全球首個移動網際網路平臺服務「i-mode」設計了176個手機和網路專用的12x12像素圖形,這便是現在「繪文字」的原型。日本人寫信時,總愛把寒暄或季節問候的語句寫得很長。於是栗田心生了用圖符來直截了當地表達文字背後的情感這種想法。並非設計專業出身的栗田絞盡腦汁想出的許多圖符中,都受到孩提時代看過的漫畫和漢字的啟發。

當時DoCoMo為圖形符號「繪文字」申請了版權,卻沒有通過。理由是12x12像素以內的圖形,誰畫都一樣。為此,其他同行也可以自由使用DoCoMo的「繪文字」,這就促進了現在表情符號的普及。人們之所以喜歡使用圖形符號,除了方便、可愛、好玩之外,還有一大理由便是可以用幽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其後,軟銀總裁孫正義在2008年iPhone iOS2.2版登陸日本時,直接與史蒂夫・賈伯斯交涉,希望能夠使用「繪文字」。於是最初只面向日本提供的圖形符號功能,如今已為全世界人使用。

使用圖形符號「繪文字」發SMS(Intel Free Press

表情符號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紀?

再說郵件和部落格使用的表情符號,它在圖形符號「繪文字」之前就已出現,而且其起源也眾說紛紜。在歐美,表情符號被稱為「smileys」、「emoticons」。日本的表情符號是像(^_^)或(>_<)這樣用眼睛來表達感情的,而歐美的表情符號則一如:D或:),臉是橫倒著的,並且是用嘴部變化來表達感情。日本的放電是(^_-)-☆,而美國則是;-)。表情符號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而推廣,與今天圖形符號「繪文字」一脈相承。

被收進Oxford Dictionaries2015年年度詞彙中!

Oxford Dictionaries2015年年度詞彙「笑cry」(圖片提供:Apple)

雖說「繪文字」已全球普及,但由於它原本是i-mode的專用圖符,所以處處都留下了日本特色。《紐約時報》在《America Needs Its Own Emojis》一文中大吐苦水,稱「繪文字」裏連戴口罩的人臉、情侶旅館、秋田犬、「笑臉的大便君」都有,卻沒有火雞和墨西哥捲餅!而且也找不到豎中指的符號等等,讓人看得哭笑不得。

近年來在美國和英國,圖形符號的使用頻率也在上升,2015年11月Oxford Dictionaries在其部落格上公布,「笑cry(喜極而泣的笑臉)」入選Oxford Dictionaries的2015年年度詞彙。

此外,美國歌手兼詞曲創作者佩芮(Katy Perry)2013年在《Roar》歌詞版MV中使用了圖形符號來表現歌詞,引發熱議。

【YouTube】 Katy Perry – Roar (Lyric Video)

通訊類App中,貼圖與圖形符號共存

LINE的表情貼圖

另一方面,隨著LINE之類的通訊類手機App的普及,發送各種貼圖的人也多起來。貼圖可以DL使用,是LINE的APP專用圖符,有各種主題的表情,尤其是可妮兔和布朗熊在亞洲地區很受歡迎。貼圖不僅有動態圖,還有各種語言版本,你也可以自製原創貼圖出售。既有與企業廣告聯動的免費貼圖,也有部分是收費的。最近大家在聊天時,越來越喜歡將這類或表情豐富或動態的貼圖與圖形符號穿插使用,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感情。

圖形符號「繪文字(Emoji)」繼「卡拉OK(Karaoke)」、「可愛(Kawaii)」等之後,成為了新的世界通用詞彙。今後在全球使用的過程中,或許同一個符號所傳達的意思會發生別具特色的變化。而觀察這種變化,也是一件趣事。

標題圖片:Freepik

▼配合閱讀
誰會成為繼Google、Apple之後的第三大平臺――訪KLab社長真田哲彌

手機 LINE 圖形符號 繪文字 郵件 表情符號 貼圖 Oxford Dictionaries WhatsApp